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那天,青柳镇就开始热闹起来。镇口的老槐树下搭起了戏台,街上的铺子都挂起了红灯笼,赵老三带着几个村民在广场上搭庙会的架子,孩子们围着架子跑前跑后,盼着早点过年。
“沈大夫,你看这灯笼挂得好看不?”小石头举着个红纸糊的灯笼跑过来,灯笼上还歪歪扭扭写着“济世堂”三个字,是他特意让萧承嗣教他写的,“俺想把它挂在医馆门口,让大家都知道咱们医馆也过年啦!”
“好看!”我笑着接过灯笼,帮他挂在医馆的门框上,“等会儿咱们再写副春联贴在门上,就更有年味了。”
萧承嗣从屋里拿出红纸和毛笔,温庭远凑过来笑着说:“写春联这活儿我来!我在京城学过几笔,保证写得又工整又喜庆。”他挥毫泼墨,很快就写好了一副春联——“妙手仁心护乡亲,药香满镇迎新春”,横批是“济世安康”,字里行间满是对青柳镇的祝福。
巴图站在旁边看得新奇,也想试试。他握着毛笔,在红纸上画了个草原上的雄鹰,虽然算不上工整,却充满了草原的豪迈气息。“俺把这个贴在阁楼窗户上,祝咱们青柳镇像雄鹰一样,越来越兴旺!”
除夕那天,医馆里格外热闹。王婶带来了刚煮好的年夜饭,有炖排骨、炸丸子、红烧肉,满满一桌子菜;赵老三扛着一坛酒,说是自己酿的米酒,度数不高,老少皆宜;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手里拿着烟花,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我们围坐在桌旁,一起吃年夜饭、守岁。快到子时的时候,萧承嗣拿出几个红包,分给孩子们:“这是给你们的压岁钱,希望你们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医术,将来都能成为好大夫。”
孩子们高兴地接过红包,小石头举着红包说:“谢谢萧叔叔!俺新的一年要认识更多草药,还要帮沈大夫给乡亲们看病!”
大年初一早上,庙会正式开了。我和萧承嗣、温庭远、巴图一起带着孩子们去逛庙会。街上人山人海,有卖小吃的、玩杂耍的、唱大戏的,热闹非凡。王婶在戏台旁边摆了个摊子,免费给逛庙会的人送姜茶,驱寒暖身。
“沈大夫!快来看看!”张大爷在一个卖草药的摊子前喊我们,“这摊子上有不少咱们后山没有的草药,你看看能不能用。”
我走过去一看,摊子上摆着些晒干的柴胡、防风,还有几株新鲜的雪绒草。摊主是个来自邻县的老中医,听说我是青柳镇的沈大夫,赶紧拿出一本草药图谱跟我交流:“早就听说沈大夫医术高明,今天能跟你聊聊,真是我的荣幸。这雪绒草是我从山上采的,能治风寒咳嗽,效果很好。”
我们聊了很久,还互相交换了几个治病的方子。老中医说以后会常来青柳镇的庙会,跟我交流医术,还想看看医馆的孩子们,给他们讲讲草药知识。
逛到下午的时候,巴图突然拉着我和萧承嗣说:“俺想跟你们商量个事。这次来青柳镇,俺看到你们不仅治病救人,还教孩子们学医,心里特别佩服。俺想请你们开春后去草原一趟,教部落里的人学医,也教孩子们认草药,让草原上的人也能自己看病,不用再受病痛的苦。”
我和萧承嗣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认可。“好!”我点点头,“开春后,我们就带着孩子们去草原,教部落里的人学医,还把医书和方子抄给你们,让草原上也能有自己的医馆。”
巴图激动得握住我们的手,眼眶都红了:“太谢谢你们了!俺代表乌兰部落的所有人,谢谢你们!以后草原和青柳镇就是一家人,互相帮助,互相守护!”
从庙会回来的路上,夕阳西下,把青柳镇的街道染成了金色。孩子们唱着童谣,手里拿着糖葫芦,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温庭远笑着说:“没想到这个春节这么热闹,还定下了去草原传医的事,真是圆满。”
萧承嗣牵着我的手,轻声说:“这只是个开始。以后,咱们不仅要守护青柳镇,还要把医术传到草原,传到更多需要的地方,让更多的人能看病,能健康地生活。”
我靠在他肩膀上,看着远处的药田,心里满是坚定。我知道,济世堂的故事还在继续,医术的传承不会停止。无论是青柳镇的药田,还是草原上的帐篷,无论是医馆的孩子们,还是部落里的族人,我们都会用“医者仁心”守护他们,让药香飘向更远的地方,让温暖传遍每一个角落。
春天很快就会来,药田的草药会重新发芽,草原的草会重新变绿,而我们的初心,会像这生生不息的草木一样,永远坚定,永远温暖,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