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消融时,青柳镇的风先软了下来。后山药田的土里冒出嫩绿的芽尖,是去年秋天埋下的板蓝根和薄荷,小石头每天都提着小水壶去浇水,蹲在田埂上数新芽,数着数着就笑出声:“沈大夫,你看!这棵薄荷芽都冒两瓣叶子了!”
我蹲在他旁边,指尖碰了碰带着潮气的嫩芽,身后传来萧承嗣的脚步声,他手里拎着个竹筐,里面装着刚从镇上买来的菜苗:“李叔说今年雨水足,适合种些青菜在药田边上,既能给药材遮阴,还能给医馆的学生们当菜吃。”
艾哈迈德和巴图也扛着锄头过来了,艾哈迈德还特意穿了件新做的粗布短褂,说是苏婉托人从京城寄来的料子:“沈大夫,我们今天把西边的空地翻出来吧?我还想种点西域的薰衣草,去年种的那几株开花时,好多镇民来要花瓣泡茶呢!”
“好啊,”我笑着点头,“不过薰衣草要种在向阳的地方,咱们先把地分好,药材归药材,菜苗归菜苗,别混了。”
几个人说着就忙开了,萧承嗣和巴图翻地,我和艾哈迈德选种,小石头负责把翻好的土整平。医馆分校的学生们下了课也跑过来帮忙,十几个年轻人说说笑笑,很快就把药田边上的空地收拾得整整齐齐。
正忙着,张启山骑着马过来了,手里拿着张官府的文书,老远就喊:“承嗣!清和!好消息!”
萧承嗣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什么好消息?是不是朝廷又有拨款来了?”
“比拨款还好!”张启山跳下马,把文书递过来,“凉州城的知府大人说,要在青柳镇设个药材集市,每个月初一、十五开集,让周边的药材商来交易!还说要请你们当集市的顾问,帮着鉴定药材好坏!”
我接过文书,上面写得明明白白,不仅要设集市,还会派官差来维持秩序,免得有商人以次充好。“这可太好了!”我忍不住笑起来,“之前总有些药材商把劣质药材卖给镇民,有了集市和官差,大家就能买到好药材了。”
艾哈迈德也凑过来看,眼睛亮晶晶的:“那我能不能把西域的药材带来卖啊?我家乡的安息香和乳香,治跌打损伤可管用了,就是没人知道。”
“当然能!”萧承嗣拍了拍他的肩膀,“到时候我们在集市上设个‘西域药材区’,让大家都见识见识你的好东西。”
张启山又说:“知府还说,等集市开了,会请你们去给周边的药材商讲课,教他们怎么辨别药材真假,怎么储存药材。你们要是有空,下周就去凉州城跟知府大人商量具体的事。”
“有空!当然有空!”我赶紧说,“这是为了青柳镇的百姓好,再忙也得去。”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忙着准备去凉州城的事,还特意整理了几页辨别药材的笔记,打算跟知府大人商量时用。出发前一天,李叔特意来医馆,给我们装了袋自己烤的饼:“路上饿了吃,凉州城远,别饿着肚子赶路。”
“李叔,您放心,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萧承嗣接过饼,塞进背包里。
第二天一早,我们骑着马往凉州城去。路上的风景已经有了春的模样,路边的野花星星点点,河里的冰也化了,水流哗啦啦的。走了大半天,终于到了凉州城,知府大人早就派人在城门口等我们了。
知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很和蔼,见到我们就笑着说:“久仰沈大夫和萧先生的大名,你们在青柳镇做的事,我都听说了,真是为民造福啊。”
我们跟着知府去了府衙,商量药材集市的事。知府说,已经选好了集市的地址,就在青柳镇东头的空地上,会派人去修棚子和摊位;还说会印发告示,贴到周边的村镇,让大家都知道集市的事。
“至于请你们当顾问和讲课的事,”知府看着我们,“你们看什么时候方便?我好提前通知药材商们。”
萧承嗣想了想:“下月初一是第一个集市,不如我们在集市开集那天讲课?到时候药材商们都在,也省得再跑一趟。”
“好!就这么定了!”知府高兴地说,“到时候我会派官差来帮忙,保证集市顺顺利利的。”
从凉州城回来,我们就开始准备集市的事。萧承嗣带着护药队的人去东头空地帮忙修棚子,我和艾哈迈德整理西域药材的资料,小石头则跟着老陈去镇上的商户家里,告诉他们集市的事,让大家都来凑热闹。
很快就到了初一,这天一早,青柳镇东头的空地上就挤满了人。周边的药材商们早早地就来了,摆好摊位,上面摆满了各种药材;镇民们也扶老携幼地来赶集,有的是来买药材,有的是来看热闹。
我们在集市中间搭了个小台子,萧承嗣先上去讲话,跟大家说集市的规矩,还有辨别药材的小技巧。接着我上去,拿着几种常见的药材,教大家怎么看颜色、闻气味,怎么分辨真假。
艾哈迈德也在他的西域药材摊位前忙得热火朝天,不少人围着他问安息香和乳香的用法,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还免费给大家送了些磨好的药粉,引得大家纷纷称赞。
张启山带着官差在集市上巡逻,遇到有商人争执,就赶紧过去调解;李叔则在集市边上摆了个茶摊,免费给大家提供茶水,还帮着照看来看热闹的小孩。
一直忙到傍晚,集市才散。药材商们都笑着说,下次还要来,青柳镇的人热情,生意好做;镇民们也说,以后买药材方便了,不用再跑老远的路。
送走最后一个药材商,我们坐在空地上歇口气,看着收拾摊位的官差和镇民,心里满是成就感。萧承嗣握住我的手,轻声说:“清和,你看,我们当初留在青柳镇,是对的。”
我靠在他肩膀上,看着天边的晚霞,点了点头:“是啊,这里有我们的医馆,有我们的朋友,有我们想守护的百姓。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小石头跑过来,手里拿着个用柳条编的小篮子,里面装着几朵刚摘的野花:“沈大夫,萧先生,你们看,这是我给你们编的篮子,以后去药田摘药材,就能用它装了。”
萧承嗣接过篮子,笑着说:“小石头的手艺真好,比城里卖的还好看。”
艾哈迈德和巴图也走过来,艾哈迈德手里拿着个小布包:“沈大夫,这是我今天卖药材赚的钱,我想把它捐给医馆分校,给学生们买些医书。”
“不用捐给我们,”我笑着说,“你留着,以后多进些西域药材来卖,说不定还能开个小铺子呢。”
艾哈迈德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我听沈大夫的,以后开了铺子,就请大家去喝酒!”
大家都笑了起来,笑声在空地上回荡,伴着晚风,格外温暖。
回到医馆,老陈已经做好了晚饭,都是大家爱吃的菜。我们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吃饭一边聊今天的事,说着笑着,直到月亮升到头顶。
睡前,萧承嗣抱着我,在我耳边轻声说:“清和,明年春天,我们在药田边上种棵桃树吧。等桃树开花了,我们就成亲,让青柳镇的百姓都来喝我们的喜酒。”
我心里一暖,点了点头,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好,我们种桃树,等开花了就成亲。”
萧承嗣轻轻擦去我的眼泪,吻了吻我的额头:“以后每年春天,我们都一起看桃花,一起打理药田,一起给百姓看病,一直到老。”
我靠在他怀里,心里满是幸福。我知道,这个边关小镇的药庐,不仅是我行医的地方,更是我一生的归宿。这里有药香,有温情,有我爱的人,有我想守护的一切。
来年春天,药田边的桃树一定会开满花,而我们的故事,也会像这桃花一样,在青柳镇的烟火里,一直延续下去,温暖而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