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盐尽思策与荒海制盐
洞穴屋檐下,一串串色泽金黄的腊肉随风轻摆,浓郁的咸香与烟熏气息弥漫在空气中。顾牧拿起一块刚切好的腊肉放入口中,咸淡适中的口感让他满意点头,可随即眉头便微微蹙起——腌制这批腊肉几乎耗尽了仅剩的盐巴,陶罐底部仅残留着薄薄一层白色盐粒,连日常烹饪都难以支撑。
“盐不多了,得想办法制盐才行。”顾牧将陶罐递给程一琳,语气中带着几分紧迫感。
程一琳接过陶罐晃了晃,见底的盐粒发出细碎的声响,她心中也泛起焦虑:“岛上没有天然盐矿,只能靠海水制盐了,可我们没经验啊。”
“放心,我老家靠海,小时候跟着父辈学过海水制盐的法子。”顾牧眼中闪过一丝笃定,“虽然是土办法,但总能制出盐来。”
制盐的第一步是寻找合适的制盐场地。顾牧带着程一琳沿着海岸线巡查,最终选定了一处地势平坦、靠近水源且向阳的沙滩。这里视野开阔,海风通畅,既能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又便于取用海水,是制盐的理想之地。
接下来便是搭建制盐设施。顾牧计划采用“晒盐法”,先修筑蒸发池和结晶池。他用锄头在沙滩上挖出两个相连的长方形土坑,蒸发池稍大,约三米长、两米宽,结晶池略小,紧挨着蒸发池一侧。坑挖好后,顾牧和程一琳用石块将坑壁和坑底夯实,防止海水渗漏。
“光夯实还不够,得找些东西防渗。”顾牧说着,想起岛上的草木灰。两人回到丛林,收集了大量干燥的树枝和茅草,堆在一起点燃,待燃烧殆尽后,将冷却的草木灰小心翼翼地铺在蒸发池和结晶池的底部及内壁,再用木板压实。草木灰不仅能增强防渗效果,其含有的矿物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盐的结晶。
设施准备就绪,便开始取用海水。顾牧推着自制的木车,车上放着几个大木桶,来到海边舀取海水。程一琳则在一旁帮忙,将装满海水的木桶抬到木车上。海水浑浊,里面夹杂着泥沙和浮游生物,直接倒入蒸发池会影响盐的纯度,必须先进行过滤。
两人在蒸发池旁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过滤架,用粗壮的树枝搭成框架,上面铺了多层干净的纱布和草木灰。顾牧将浑浊的海水倒入过滤架上方的木槽中,海水缓缓渗透过纱布和草木灰,杂质被拦截,过滤后的海水变得清澈透亮,顺着管道流入蒸发池。
“过滤这一步很关键,杂质除不干净,制出来的盐会发苦。”顾牧一边添加海水,一边向程一琳解释。
程一琳认真地看着,时不时帮着清理过滤架上的杂质:“没想到制盐还有这么多门道。”
蒸发池装满过滤后的海水后,便交给阳光和海风来发挥作用。顾牧和程一琳每天都会来到制盐场地巡查,观察海水的蒸发情况。起初几天,海水下降的速度很慢,程一琳有些着急:“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制出盐啊?”
“别急,晒盐靠的是耐心,最近天气晴朗,用不了多久海水就能浓缩。”顾牧安慰道,同时用木耙轻轻搅动蒸发池中的海水,加快水分蒸发。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阳光的暴晒和海风的吹拂下,蒸发池中的海水逐渐浓缩,水位不断下降,海水的颜色也从清澈变为浅黄。大约十天后,蒸发池中的海水浓缩成了淡黄色的卤水,顾牧用木瓢将卤水缓缓舀入旁边的结晶池。
结晶池中的卤水需要进一步浓缩,才能析出盐粒。此时,顾牧采用了“淋卤法”辅助蒸发。他在结晶池上方搭建了一个倾斜的木架,上面铺着茅草,每天清晨和傍晚,将少量海水均匀地洒在茅草上,利用海风和阳光让海水蒸发,产生的水汽能加速结晶池中卤水的浓缩。
又过了五天,结晶池中的卤水表面开始出现一层薄薄的白色晶体,顾牧心中一喜:“盐开始结晶了!”
程一琳凑上前,看着那些细小的盐粒,眼中满是惊喜:“太好了,我们终于要有盐了!”
接下来的几天,盐粒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从最初的细小晶体逐渐堆积成厚厚的一层,覆盖在结晶池底部。顾牧和程一琳每天都会用木铲轻轻翻动盐粒,让未结晶的卤水充分接触空气,同时也能防止盐粒结块。
当结晶池中的卤水基本干涸,只剩下白色的盐粒时,便可以收获了。顾牧拿着木铲,小心翼翼地将盐粒铲起,放入准备好的竹筐中。刚收获的盐粒还带着些许水分和杂质,需要进一步晾晒和提纯。
两人将盐粒铺在干净的石板上,放在阳光下暴晒。每天翻动几次,确保盐粒均匀干燥。晾晒几天后,盐粒变得干燥松散,顾牧再用细筛将盐粒中的细小杂质筛除,得到了纯净的粗盐。
“你尝尝,这盐怎么样?”顾牧捏起一小撮粗盐递给程一琳。
程一琳放入口中,一股纯正的咸味在舌尖散开,没有丝毫苦味:“太咸了!不过味道很纯正,比我们之前用的盐还好吃。”
顾牧笑了笑,将提纯后的盐粒装入干净的陶罐中密封保存。第一次制盐,两人收获了满满两陶罐粗盐,足够他们使用很长一段时间。
“有了制盐的方法,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盐不够用了。”程一琳看着装满盐的陶罐,脸上洋溢着喜悦。
顾牧点点头:“等以后熟练了,我们可以扩大制盐规模,不仅能满足自己用,说不定还能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制盐的过程虽然辛苦,却让两人再次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从盐尽的焦虑到成功制盐的喜悦,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收获。夕阳西下,两人扛着装满盐的陶罐,并肩走在返回洞穴的路上,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手中的盐罐沉甸甸的,不仅装着洁白的盐粒,更装着他们在荒岛上顽强生存的希望与底气。
回到洞穴后,程一琳用新制的盐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炒青菜时撒上少许盐,鲜香四溢;炖野猪肉时加入适量盐调味,肉质更加鲜嫩。两人围坐在火堆旁,品尝着用自己亲手制的盐烹饪的美食,心中充满了满满的幸福感。在这座荒岛上,他们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不断解决生存难题,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求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