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野猪入栏与沃土春耕
晨雾尚未散尽,顾牧已站在岛东南部的丛林边缘,目光凝重地打量着前方的林地。阳光穿透薄雾,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影,远处偶尔传来野猪的哼唧声,粗犷而沉闷。随着西部山羊的圈养工作告一段落,他将目光投向了这些栖息在东南部的野猪——相较于温顺的山羊,野猪性情暴躁,獠牙锋利,驱赶和圈养的难度无疑大了许多。
“顾牧,都准备好了吗?”程一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牵着大黄和小灰,两只狗并肩而立,耳朵紧紧贴着脑袋,眼神中带着警惕却依旧蓄势待发。程一琳腰间别着一把从帆船上收集的短柄砍刀,刀身泛着冷冽光泽,经过这段时间的劳作,她的动作愈发利落,脸上的红晕透着健康的光泽,一身粗布衣裳被打理得干净整洁。她已不再是初到荒岛时那个需要时刻庇护的柔弱姑娘,握着砍刀刀柄的手稳而有力,眼神中虽有警惕,却更多了几分果敢。
顾牧转过身,举起手中的火药枪检查了一遍,又拍了拍自己腰间的长柄砍刀:“准备好了。野猪性子烈,等会儿你跟在我侧后方,保持两米距离,不用主动上前,若有野猪突围,就用砍刀威慑就行。”他指了指不远处隐藏在树林后的新围栏,那是他耗费了三天时间特意加固的——木桩比山羊围栏粗了一倍,深深嵌入地下半米有余,横向缠绕的绳索不仅加粗,还额外增加了一层荆棘,确保野猪无法轻易撞破或挣脱。这些绳索和搭建围栏的工具,都是当初从帆船上彻底收集后储存起来的,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程一琳点点头,抬手摸了摸腰间的砍刀刀柄,指尖传来熟悉的木质纹理触感。这把砍刀是顾牧特意为她挑选的,重量适中,刀刃锋利,既适合防身,也能在必要时辅助劳作。“你也小心点,它们的獠牙看着很吓人。”她叮嘱道,眼中满是担忧,却没有丝毫退缩。
两人两狗缓缓潜入林地,脚步踩在厚厚的腐叶上,几乎不发出声响。东南部的丛林比西部更加茂密,藤蔓交错,乔木参天,视线时常被遮挡。顾牧凭借着一年多来对岛屿的熟悉,在林间灵活穿梭,敏锐地捕捉着野猪的踪迹。程一琳紧紧跟在他身后,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手中的砍刀微微出鞘一寸,随时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
没过多久,一阵“拱哧拱哧”的声音传入耳中。顾牧示意众人停下,小心翼翼地拨开面前的灌木丛,只见不远处的空地上,七八头野猪正低头拱着泥土,寻找着植物的根茎和昆虫。它们体型壮硕,黑色的鬃毛粗硬杂乱,嘴角的獠牙闪着寒光,看起来极具攻击性。
顾牧深吸一口气,对着大黄和小灰做了个手势。两只狗立刻会意,压低身子,从两侧悄悄绕了过去。待它们就位后,顾牧猛地站起身,大喝一声,同时举起火药枪对准天空扣动扳机。“砰”的一声巨响,打破了林地的宁静。
野猪群受到惊吓,瞬间炸了锅,纷纷抬起头,警惕地环顾四周。就在它们慌乱之际,大黄和小灰猛地冲了出去,对着野猪狂吠起来,一左一右形成夹击之势,试图将它们往围栏方向驱赶。野猪被狗的叫声激怒,有几头甚至调转方向,朝着大黄和小灰冲去,獠牙在阳光下闪着危险的光芒。
“回来!”顾牧见状,立刻挥舞着砍刀冲上前,对着一头冲在最前面的野猪砍去。砍刀带着风声落在野猪的背上,虽然没能造成致命伤害,却也让它吃了一惊,停下了冲锋的脚步,转头恶狠狠地盯着顾牧。
程一琳在侧后方屏住呼吸,双手紧握砍刀,目光紧紧锁定着战局。当另一头野猪试图从侧面迂回突围时,她毫不犹豫地走上前,举起砍刀对着野猪的前方地面狠狠劈下,“咔嚓”一声,一截灌木枝被拦腰斩断。野猪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吓了一跳,迟疑了片刻,顾牧趁机绕到它身后,一记重劈将其逼回了群体中。
“干得好!”顾牧大声喊道,心中对程一琳的镇定多了几分赞许。
两人两狗默契配合,顾牧正面牵制,程一琳侧翼防护,大黄和小灰则持续骚扰驱赶。野猪虽然凶猛,但在有条不紊的围堵下,渐渐被朝着围栏的方向逼迫。过程中,有几头野猪试图冲撞围栏试探强度,却被坚固的木桩弹了回来,只能焦躁地在原地打转。
经过半个多时辰的紧张追逐,终于有四头野猪被成功赶进了围栏。顾牧趁机迅速关上围栏门,用早已准备好的粗铁链牢牢锁住。被关在里面的野猪不甘心地在围栏里冲撞、嘶吼,用獠牙啃咬着木桩和绳索,但坚固的围栏纹丝不动,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人两狗在外面喘息休整。
“呼,总算成功了。”顾牧靠在围栏上,大口喘着气,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刚才的周旋耗费了他大量的体力,手臂也因为挥舞砍刀而有些酸痛。
程一琳也收起砍刀,走到他身边,递上一杯早已准备好的温水:“你没事吧?刚才那头野猪冲过来的时候,我都替你捏了把汗。”
顾牧接过水一饮而尽,摇了摇头:“没事。先让它们在里面冷静一下,等会儿再给它们投放些草料。”他看着围栏里依旧躁动的野猪,心中松了口气,“有这四头先顶着,后续再慢慢赶几头就行,不用太多。”
接下来的几天,顾牧又带着程一琳和大黄、小灰陆续驱赶了三头野猪进围栏,总数达到了七头。看着围栏里足够支撑日常肉食需求的野猪,他便停止了驱赶工作——太多的野猪不仅难以管理,还会消耗大量的草料,七头的数量刚好能达到供需平衡。
与此同时,程一琳的日常劳作也愈发规律而充实。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她就会提着从帆船上收集的木桶,前往牛群栖息的草地挤牛奶。那两头奶牛早已习惯了她的到来,见她走近,便温顺地低下头,任由她将乳白色的牛奶挤入木桶中。温暖的牛奶带着淡淡的奶香,是他们清晨最惬意的饮品。不远处,四头大黄牛正悠闲地啃食着青草,体型硕大的它们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壮实。
挤完牛奶后,程一琳会将一部分牛奶煮沸杀菌,然后分装在从帆船上带来的陶碗里,留作早餐和午餐的饮品。剩下的牛奶则被她用来制作奶酪和羊奶糕。制作奶酪时,她按照帆船上食谱的记载,将牛奶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加入酵母发酵,待牛奶凝结后,用纱布过滤掉多余的水分,再放在通风处晾干。几天后,一块块质地紧实、奶香浓郁的奶酪就做好了,口感醇厚,十分美味。
而制作羊奶糕时,她会将羊奶与从帆船上收集的面粉混合,加入少量蜂蜜,揉成面团后分成小块,放在用石头垒成的烤炉里烘烤。烤好的羊奶糕金黄诱人,外酥里嫩,带着羊奶的清香和蜂蜜的甜味,成了他们闲暇时的零食,也能在外出劳作时当作干粮。
除了处理奶品,程一琳还要负责割草喂羊喂牛。每天上午,她都会背着竹筐,提着一把轻便的砍刀,前往岛上的草地割取新鲜的青草。她挥舞砍刀的动作愈发娴熟,刀刃划过青草的声音清脆利落,很快就能割满一筐。随后,她会分别将青草送到山羊围栏、野猪围栏和牛群的栖息地,看着牲畜们大口大口地吃着,脸上总会露出满足的笑容。这些砍刀都是当初从帆船上收集的,经过妥善保管,依旧锋利耐用。
午后的时光,程一琳则会留在洞穴附近忙碌。她要么拿着砍刀修剪洞穴周围的杂枝,让庇护所周围更加整洁开阔;要么烤面包,将从帆船上收集的面粉加水和好,发酵后做成面包坯,放在烤炉里烘烤。烤面包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吸引着大黄和小灰在旁边徘徊,时不时发出期待的叫声。
傍晚时分,程一琳会提前做好晚饭,等待顾牧归来。洞穴内的灯火温暖而明亮,餐桌上摆放着香喷喷的饭菜——可能是鲜美的鱼汤、烤得金黄的面饼,也可能是炖得软烂的野猪肉和炒青菜。顾牧回来后,两人便围坐在餐桌旁,一边享用晚餐,一边分享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气氛温馨而融洽。
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多和两人日常消耗的增加,从帆船上收集的粮食渐渐捉襟见肘。这天晚上,顾牧打开洞穴深处的储物间,里面整齐地堆放着当初从帆船上搬运回来的粮食袋。他逐一清点,发现原本满满的储物架如今只剩下十一袋粮食——三袋小麦、四袋面粉和四袋稻谷,每一袋都已消耗过半。看着这些日渐减少的粮食,顾牧眉头微微皱起:“程一琳,你看,船上的粮食已经消耗了大半了。我一个人在岛上生活了一年多,已经用掉了不少,现在又多了牲畜和你,照这个消耗速度,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
程一琳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心中也泛起了一丝担忧:“是啊,之前没仔细算过,现在一看确实不多了。这些粮食既要供我们两人食用,还要留一部分作为牲畜的补充饲料,确实紧张。”
“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开垦土地种粮食。”顾牧语气坚定地说道,“之前从帆船上找到的谷物种子还很充足,只要种下去,悉心照料,不出几个月就能收获,到时候就能自给自足了。”
“嗯!岛的南边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土壤也肥沃,很适合开垦种地。”程一琳点头附和,眼中重新燃起希望,“而且我们还有四头大黄牛,开垦土地的时候正好能派上用场,能省不少力气。”
两人一拍即合,立刻详细商量起开垦土地的计划。顾牧负责制作简易的耕具,利用从帆船上收集的铁制品和粗壮的木材,打造适合黄牛牵引的犁;程一琳则负责整理种子、准备草料,同时提前熟悉黄牛的习性,以便后续配合耕作。两人都配备了趁手的砍刀和锄头,这些农具无一例外都是从帆船上收集后储存至今的。
接下来的两天,顾牧全身心投入到耕具的制作中。他从储物间找出几块厚实的铁板,用锤子敲打平整,磨制成犁铧的形状,再将其牢牢固定在粗壮的硬木上,做成犁的主体。然后,他又用绳索编织成牵引的缰绳,在犁的尾部安装上扶手,方便操控方向。经过两天的忙碌,一架简易却坚固的木犁终于制作完成。
程一琳则每天都去牛群栖息地,给四头大黄牛投喂新鲜的草料和少量谷物,试图与它们建立更亲密的联系。起初,大黄牛对她还有些警惕,但随着程一琳每天准时出现,温柔地抚摸它们的脊背,给它们梳理鬃毛,渐渐放下了戒备,见她走近便会主动凑上来蹭她的手心。
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垦土地的工作正式开始。这天清晨,顾牧牵着木犁来到岛的南边,程一琳则带着四头大黄牛随后赶来。顾牧将犁的缰绳套在两头体型最为壮硕的黄牛身上,自己扶着犁的扶手,程一琳则在旁边牵引着黄牛,引导它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驾!”顾牧轻喝一声,手中的缰绳微微用力。两头黄牛会意,迈开沉重的步伐向前走去,木犁的犁铧深深插入泥土中,随着黄牛的前进,翻起一道道整齐的土垄。坚硬的土地在黄牛的牵引下变得松软,比人工挖掘效率高出了数倍。
程一琳在旁边不断调整着方向,时不时给黄牛投喂一把草料,安抚它们的情绪。另外两头黄牛则在不远处的草地上等候,随时准备替换劳作的伙伴。大黄和小灰也跟在旁边,时而在田埂上奔跑,时而趴在一旁休息,像是在为两人加油鼓劲。
正午的阳光十分强烈,晒得人皮肤发烫。顾牧的额头上布满了汗水,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泥土里,瞬间被吸收。他扶着犁的手臂因为长时间用力而有些酸痛,但看着翻起的肥沃土壤,心中充满了动力。程一琳也累得气喘吁吁,脸颊被晒得通红,却依旧坚持在旁边牵引着黄牛,时不时用衣袖擦去脸上的汗水。
休息时,两人坐在田埂上,喝着随身携带的温水,吃着程一琳提前做好的羊奶糕。“有黄牛帮忙就是不一样,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几天就能把三亩地都翻完。”顾牧看着眼前翻好的土地,感慨地说道。
“是啊,之前还担心人力不够,现在有它们帮忙,省心多了。”程一琳笑着说道,目光落在不远处悠闲吃草的黄牛身上,“这些黄牛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和四头黄牛默契配合,轮流耕作。顾牧负责操控木犁,调整犁铧的深度,确保土地深耕到位;程一琳则负责牵引黄牛、投喂草料,同时清理地里的石头和杂草。遇到顽固的树根,顾牧就用砍刀将其斩断,再用锄头清理出来。
经过五天的辛勤劳作,三亩地的深耕工作终于完成。整齐的土垄在阳光下延伸,松软的土壤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仿佛在孕育着希望。顾牧和程一琳站在田埂上,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程一琳放下手中的缰绳,指尖虽有些磨红,却难掩脸上的喜悦:“终于把地翻完了,接下来就可以整地播种了。”
“是啊,辛苦你了。”顾牧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道,“明天我们就开始整平土地,后天就能播种了。”
第二天一早,两人带着耙子来到田里,开始平整土地。顾牧用耙子将翻起的土垄打碎,程一琳则跟在后面,将土地整平,做成整齐的畦田。四头黄牛在旁边的草地上悠闲地吃草,偶尔抬头看向两人,仿佛在为他们加油。
经过一整天的忙碌,田地终于整理完毕。整齐的畦田划分得十分规整,等待着种子的播撒。夕阳西下,将天空染成了一片橘红色,顾牧和程一琳收拾好工具,牵着黄牛,带着大黄和小灰,踏着余晖回到了洞穴。
播种的那天,天气格外晴朗。顾牧和程一琳早早地来到田里,将筛选好的种子分成三份,分别对应小麦、稻谷和玉米。他们按照不同作物的种植要求,用手指在畦田上划出浅浅的沟壑,将种子均匀地撒在里面,然后用耙子轻轻将种子覆盖上一层薄土。
撒完种子后,程一琳提着水桶,从附近的溪流里打水回来,小心翼翼地浇灌着田地。清澈的溪水滋润着土壤,也滋润着他们心中的希望。顾牧则在田埂上搭建了简单的围栏,用从帆船上收集的木桩和绳索围起,防止山羊、野猪或黄牛闯入田里破坏种子。
做完这一切,两人站在田埂上,静静地看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微风拂过,带来阵阵青草的气息,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舒适。四头黄牛在不远处的草地上吃草,大黄和小灰在田埂上追逐嬉戏,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等这些庄稼成熟了,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不够了。”程一琳轻声说道,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顾牧点点头,心中也是一片憧憬:“是啊,到时候我们可以收获很多粮食,磨成面粉做更多的面包和糕点,还能留一部分作为明年的种子,再也不用依赖船上的储备了。”
回到洞穴后,两人虽然疲惫,但心情格外舒畅。程一琳用剩余的面粉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烤面包、奶酪、炖野猪肉和新鲜的蔬菜摆了满满一桌,香气扑鼻。顾牧则将耕具擦拭干净,妥善存放起来,准备后续继续使用。
“来,干杯!”顾牧举起陶碗,里面盛着温热的羊奶。
“干杯!”程一琳也举起陶碗,与他轻轻碰了一下。
两只陶碗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洞穴里回荡。大黄和小灰趴在旁边,似乎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悦,摇着尾巴发出欢快的叫声。
夜色渐深,月光透过天窗洒进洞穴,照亮了两人的脸庞。他们聊着未来的收成,聊着岛上的生活,心中充满了希望。虽然在这座荒岛上的生活依旧充满挑战,但只要他们勤劳肯干,相互扶持,就一定能收获满满的幸福。
接下来的日子里,顾牧和程一琳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去田里查看庄稼的生长情况。他们精心照料着这片土地,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及时浇水,小心翼翼地清除田间的杂草,偶尔还会给禾苗施加一些用牲畜粪便发酵而成的有机肥。程一琳还特意用砍刀制作了几个简易的稻草人插在田里,用来驱赶可能前来啄食种子的海鸟。
四头黄牛依旧在岛的南边草地上放养,顾牧和程一琳每天都会给它们投喂足够的草料,确保它们身体健康。闲暇时,程一琳还会给黄牛梳理鬃毛,检查它们的身体状况,彼此之间的默契越来越深。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当他们再次来到田里时,惊喜地发现泥土中冒出了点点嫩绿的芽尖。小小的芽尖顶着薄薄的泥土,顽强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发芽了!种子发芽了!”程一琳兴奋地喊道,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忍不住蹲下身,小心翼翼地触摸着那些娇嫩的芽尖。
顾牧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走到田埂边,看着那些嫩绿的芽尖在晨光中舒展,心中充满了欣慰。这小小的嫩芽,不仅是庄稼的希望,更是他们在这座荒岛上生活的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嫩芽渐渐长大,变成了绿油油的禾苗。田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风吹过,禾苗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们招手。顾牧和程一琳的心中充满了期待,盼望着丰收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除了照料庄稼,顾牧和程一琳依旧每天忙碌着各自的事情。顾牧会定期检查山羊、野猪的围栏,加固松动的地方,用砍刀修剪围栏周围的杂木,确保牲畜的安全。他还会去海边查看小渔船的状况,修补可能出现的破损,为未来的出海捕鱼做准备。
程一琳则继续打理着日常琐事,挤牛奶、做奶酪、烤面包、割草喂牲畜,将洞穴和周围的环境打理得井井有条。她还在洞穴附近开辟了一小块菜园,种上了从帆船上带来的蔬菜种子,如今也长出了嫩绿的菜苗。
日子就这样在忙碌而充实中一天天过去,岛上的生活越来越有规律,也越来越充满希望。顾牧和程一琳相互陪伴,相互扶持,四头黄牛勤恳劳作,大黄和小灰忠诚相伴,在这座荒岛上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生存篇章,等待着丰收季节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