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风暴停馈疑云起,养殖拓新破局生
时光在七色彩虹群岛的潮起潮落中悄然流转,三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将岛上的安宁与繁华细细打磨。程一峰的到来,为这座海岛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他整日穿梭在岛屿的各个角落,沉迷于对岛上生物与生态系统的研究,眼中始终闪烁着探索的光芒。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程一峰便背着双肩包,带着采集工具钻进了主岛的森林。他的脚步轻盈而急促,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种新奇的植物或昆虫。树干上爬行的彩色甲虫、草丛中绽放的奇特野花、藤蔓间栖息的稀有鸟类,都成为他研究的对象。他会小心翼翼地采集样本,详细记录下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观察笔记,贴满了压制的植物标本。
“姐,你看这个!”这天中午,程一峰兴冲冲地跑回别墅,手里举着一个透明的标本盒,里面装着一只通体翠绿、翅膀带有金色斑纹的蝴蝶。“这种蝴蝶在生物学分类上极为罕见,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没有详细的记载,没想到在咱们岛上竟然能发现!”
程一琳接过标本盒,仔细端详着里面的蝴蝶,眼中满是惊叹:“确实很漂亮,没想到咱们岛上还有这么稀有的生物。”
顾牧走过来,看着程一峰兴奋的模样,笑着说道:“岛上的生态环境独特,肯定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物种,你慢慢研究,需要什么帮助随时跟我说。”
除了陆地生物,程一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海洋生态的研究中。他常常乘着小渔船,在主岛与各附属岛屿之间的海域穿梭,用专业的仪器测量海水的温度、盐度和酸碱度,采集不同水层的海洋生物样本。浅海的珊瑚礁区是他最常光顾的地方,那里五彩斑斓的珊瑚、形态各异的热带鱼、横行的小螃蟹,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海底世界。
“顾牧大哥,你发现没有,咱们岛上的海域生态系统非常稳定,生物多样性极高。”一次出海归来,程一峰兴奋地对顾牧说道,“而且海水的纯净度远超外界海域,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污染,这在当今世界是非常难得的。”
顾牧点了点头:“这座岛确实很神奇,仿佛有一层无形的屏障,将外界的污染隔绝开来。”
然而,在这份宁静与神奇之中,一个异常的现象渐渐引起了顾牧和程一琳的注意——那些曾经为岛屿带来馈赠的暴风雨,不知从何时起,竟悄然消失了。
三年间,海岛也曾经历过数次暴风雨。狂风呼啸,巨浪滔天,暴雨如注,席卷着整个岛屿。但每次风暴过后,海滩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装满物资的集装箱、珍稀的木材或是其他意外的馈赠,只剩下被海浪冲刷上岸的枯枝败叶和贝壳残骸。
第一次风暴过后,顾牧和程一琳还满怀期待地去海滩查看,结果却一无所获。程一琳疑惑地说道:“牧哥哥,怎么回事?以前每次暴风雨都会给我们带来礼物,这次怎么什么都没有?”
顾牧皱着眉头,望着茫茫大海,心中充满了不解:“我也不知道,或许只是一次偶然吧。”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连几次暴风雨都如此,顾牧和程一琳心中的疑惑越来越深。这天,又一场暴风雨过后,两人再次来到海滩,看着空荡荡的沙滩,顾牧若有所思地说道:“琳儿,你说会不会是因为岛上的人越来越多了?”
“人多了?”程一琳有些疑惑。
“嗯,”顾牧点了点头,“以前岛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后来来了工人,再后来爸妈和一峰也来了,外人越来越多。这座岛本身就很神秘,或许它有自我保护意识,当有太多外人存在时,就不再轻易展现它的神奇,停止了馈赠。”
程一琳细细思索着顾牧的话,觉得有几分道理:“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有可能。毕竟这座岛的秘密太多了,它或许不想让太多人知道它的神奇之处。”
这个猜测让两人心中感慨万千,那些曾经的馈赠,是他们在荒岛求生初期的重要助力,如今风暴停馈,虽然有些失落,但也更坚定了他们守护岛屿秘密的决心。
为了支持程一峰的研究,顾牧特意在绿岛开辟了一块区域,为他搭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实验室。实验室里配备了显微镜、离心机、培养箱等各种专业设备,都是顾牧通过刘楠的交易渠道,花费重金从外界采购而来。
程一峰看着崭新的实验室,心中充满了感激:“顾牧大哥,太谢谢你了!有了这个实验室,我就能更深入地进行研究了。”
“不用客气,”顾牧笑着说道,“希望你能在这里有所收获,也为咱们岛的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自此,程一峰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每天清晨,他要么去野外采集样本,要么乘船出海观测;午后便钻进实验室,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常常忙碌到深夜。灯光下,他专注地操作着仪器,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每一个新的发现都能让他兴奋不已。
在程一峰潜心研究的同时,岛上的产业依旧在有条不紊地发展着。顾牧和程一琳每天依旧会巡视各岛屿的生产情况,加工厂的订单源源不断,与刘楠的交易稳定而顺畅,岛上的生活富足而安宁。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一个新的问题悄然出现,打破了岛上的安宁。
按照往日的交易周期,王琼的渔船本该在这几日抵达八号岛。顾牧特意乘船前往八号岛等候,远远便看到王琼的渔船慢悠悠地驶近,只是船身吃水明显比以往浅了许多,显然装载的货物并不多。
渔船靠岸后,王琼带着几分疲惫和无奈跳上岸,他身后的船员们正费力地搬着几个装满鱼货的木桶,数量比起以往足足少了大半。顾牧上前搭手,随口问道:“王琼,最近的鱼货怎么这么少?”
王琼叹了口气,在岸边的礁石上坐下,点燃一支烟,脸上满是愁容:“顾牧大哥,不瞒你说,现在打鱼是越来越难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嫌打鱼苦、收入不稳定,一个个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些年纪大的,体力跟不上,出海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他吸了口烟,缓缓吐出烟圈:“而且现在国家有了限渔政策,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划定了禁渔期,还限制了捕鱼的工具和数量,咱们能打到的鱼自然就少了。”
顾牧心中一沉,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那以后的交易怎么办?我们加工厂还等着鱼货来加工呢。”
王琼摇了摇头,眼神中带着一丝迷茫:“我也不知道啊。说实话,我现在也在犹豫,要不要也跟着村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这打鱼的收入越来越微薄,根本不够养家糊口,出去打工说不定还能多挣点。”
顾牧听着王琼的话,心中泛起阵阵焦虑。王琼提供的鱼货是加工厂的主要原料来源,若是他真的停止供货,加工厂很快就会陷入停工困境,与刘楠的交易也将被迫中断,岛上的产业体系恐怕会受到重创。
接下来的几次交易,王琼带来的鱼货一次比一次少。最后一次登上八号岛时,他只带来了两小桶鱼干,脸上满是歉意:“顾牧大哥,实在对不住,这次就只有这么多了。村里的渔船基本都停了,我这也是托了几个老伙计,才勉强收上来这些。我已经决定了,下个月就动身出去打工,这打鱼的营生,是真的做不下去了。”
顾牧心中虽急,但也知道王琼的难处,只能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你已经做了决定,那我也不挽留了。在外打拼不容易,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
送走王琼后,顾牧独自站在八号岛的岸边,望着茫茫大海,心中满是沉重。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阵阵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他的焦虑。
回到主岛后,顾牧将情况告诉了程一琳,两人在别墅的客厅里相对无言,气氛格外压抑。“牧哥哥,这可怎么办啊?王琼走了,咱们的鱼货来源就断了,加工厂总不能一直停工吧?”程一琳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
顾牧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寻找解决办法。他忽然想起了王琼之前在交易时无意中说过的话——“顾牧大哥,说起来也奇怪,外界的海水这几年越来越浑浊,可咱们八号岛周边的海水,却始终这么澄澈,一点污染都没有,就像有层看不见的屏障似的。”
“琳儿,我想到了!”顾牧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王琼说八号岛周边的海水澄澈无污染,咱们七色彩虹群岛周围海域这么广阔,生态环境又这么独特,水产资源肯定非常丰富。以前咱们只是依赖王琼供货,没有主动去开发,现在既然他不能再提供鱼货,咱们不如自己搞生态养殖!”
程一琳愣了一下,随即眼中也燃起了希望:“自己搞养殖?可我们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啊。”
“我们没有,但一峰有啊!”顾牧说道,“一峰是搞海洋生物研究的,对海洋生态和水产养殖肯定有深入的了解。让他来负责这件事,建立大型的生态养殖场,这样咱们的货源就能源源不断,再也不用依赖外人了。”
程一琳连连点头:“对!一峰肯定能行!而且这些年咱们通过交易积累了不少资金,建几个大型生态养殖场完全没问题。”
两人当即找到程一峰,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程一峰听后,立刻兴奋起来:“建立生态养殖场?这简直是个绝佳的主意!咱们岛的海域环境得天独厚,水质好、生态稳定,非常适合开展生态养殖。这样既能解决加工厂的货源问题,又能充分利用岛上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你觉得咱们应该养殖哪些品种呢?”顾牧问道。
程一峰思索片刻,说道:“可以搞多元化养殖。海鱼方面,选择金枪鱼、鳕鱼、三文鱼这些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贝类的话,鲍鱼、扇贝、生蚝都是不错的选择,咱们岛上的海域条件很适合它们生长;还可以养殖一些对虾、梭子蟹,丰富产品种类。这样既能满足加工厂的生产需求,后续还能拓展更多交易品类。”
顾牧和程一琳对这个规划十分满意,当即决定由程一峰全权负责生态养殖场的筹备与建设。
接下来的日子里,程一峰全身心投入到养殖规划的制定中。他查阅了大量专业资料,结合七色彩虹群岛海域的水文特征、洋流规律和光照条件,反复论证测算,最终制定出了一份详细的建设方案。按照方案,养殖场选址在主岛与八号岛之间的海域,这里水流平缓、水深适宜,且远离航道,不受外界干扰,是开展生态养殖的理想之地。
施工建设很快启动,顾牧从岛上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工人,又通过刘楠从外界采购了养殖网箱、育苗池模具、水质监测设备等物资。工人们分成多个小组,各司其职:有的在岸边搭建育苗池和管理用房,有的乘船在海上组装养殖网箱,有的负责安装调试水质监测仪器,整个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程一峰每天都泡在工地上,从材料质量检验到施工工艺指导,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他耐心地向工人们讲解养殖设备的原理和安装要点,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操作水质监测仪器,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科学规范。
顾牧和程一琳也时常来到工地帮忙,与工人们一起搬运材料、组装网箱。虽然辛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大家都坚信,这个生态养殖场会为岛屿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三座大型生态养殖场顺利建成。海上,一排排整齐的养殖网箱漂浮在澄澈的海面上,如同一个个蓝色的方阵;岸边,现代化的育苗池错落有致,管理用房配备齐全,水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着海水的各项指标,整个养殖基地规范而有序。
鱼苗和贝苗的采购工作也同步完成,程一峰通过专业渠道,挑选了优质的金枪鱼鱼苗、鲍鱼苗、扇贝苗等。投放那天,他亲自指挥工人,将鱼苗小心翼翼地放入网箱,将贝苗均匀地铺洒在养殖架上。看着鲜活的种苗在水中舒展游动,程一峰的眼中满是憧憬。
此后,程一峰每天都会定时巡查养殖场,记录海水的温度、盐度变化,观察种苗的生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投喂量和养殖密度。在他的科学管理下,种苗生长得十分迅速:金枪鱼在网箱中欢快穿梭,体型日益壮硕;鲍鱼和扇贝吸附在养殖架上,慢慢积蓄着养分;对虾和梭子蟹在水底活动自如,活力十足。
随着生态养殖场逐步进入收获期,加工厂彻底摆脱了对王琼鱼货的依赖,新鲜的海产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加工厂。工人们重新忙碌起来,清洗、切割、腌制、晾晒、包装,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鱼干、海鲜罐头、冷冻海产等产品陆续产出,通过刘楠的交易船销往外界,岛上的产业再次步入正轨。
而王琼自从外出打工后,便再也没有出现在八号岛。后来从刘楠口中偶尔得知,他在南方的一家电子厂找到了工作,虽然工作辛苦,但收入稳定,日子过得也算安稳。
生态养殖场的成功建立,为七色彩虹群岛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岛上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居民的生活也愈发富足。顾牧和程一琳站在别墅的阳台上,望着远处海面上的养殖网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程一峰则以养殖场为研究基地,不断探索生态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他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