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遭遇的惊险,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秦风心中。他表面上不动声色,依旧按部就班地处理公务,推动各项建设,但暗地里,一张调查的大网已经悄然撒开。尉迟宝林和他麾下的金吾卫,以及秦风通过秦氏商行和路工署体系培养的一些可靠人手,都开始秘密行动起来。
然而,对方显然也非易于之辈,行事极为谨慎老辣,留下的线索寥寥无几,调查一时陷入了僵局。
秦风并不气馁,他知道对手既然出手,就不会只有一次。他加强了自身和身边重要人物(尤其是通过长乐公主那边间接提醒)的安保,同时耐心等待着对方露出马脚。
时间在紧张而忙碌中流逝,转眼到了贞观六年的中秋。
中秋佳节,同样是大唐的重要节日,寓意团圆。或许是为了冲淡上元节的不快,也或许是为了进一步展示对秦风的恩宠,李世民特意在宫中设下中秋盛宴,邀请皇室宗亲、重臣勋贵以及他们的家眷一同赴宴赏月。秦风自然在受邀之列,而且位置被安排得颇为靠前,紧邻几位皇子,可见圣眷之隆。
盛宴设在太液池畔的蓬莱殿,殿外平台视野开阔,便于赏月。殿内觥筹交错,丝竹悠扬,殿外月色如水,桂香浮动,一派祥和喜庆之气。
长乐公主今日亦是盛装出席,坐在长孙皇后下首,明艳不可方物。她的目光偶尔与秦风相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甜蜜与关切。经过上元节同游和后续的波折,两人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和坚定。
酒过三巡,李世民兴致高昂,见殿中才俊云集,便提议行酒令、猜灯谜以助兴。众人自然纷纷附和。
内侍早已准备好各式精美的宫灯,每盏灯下都悬挂着一条灯谜。猜中者,不仅可得陛下赏赐,更能博得满堂彩,是展示才学的绝佳机会。
诸位皇子、公主、勋贵子弟、青年才俊纷纷上前,各显其能。有的灯谜浅显,博得一笑;有的则颇为刁钻,让人绞尽脑汁。
轮到秦风时,他本不欲太过张扬,只随意选了一盏看起来普通的灯,谜面是:“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
秦风略一思索,便笑道:“此乃‘日’字。”
“哈哈,蓝田公果然才思敏捷!”李世民抚掌笑道,“此谜虽不难,却也需些许机巧。赏!”
内侍立刻奉上一柄玉如意作为赏赐。
秦风谢恩后,便欲退回座位。然而,却有人不想让他如此轻易“过关”。
只见魏王李泰笑着站起身,说道:“秦少师诗才冠绝长安,格物之学更是精深,想必这灯谜小道,亦是信手拈来。寻常灯谜,怕是难不住少师。本王这里有一谜,苦思不得其解,不知少师可否赐教?”
李泰素以文采自诩,对秦风这“半路出家”却备受尊崇的“格物之士”隐隐有些不服,今日想借机考较一番。
李世民闻言,也来了兴趣:“哦?青雀(李泰小名)有何难题,不妨道来。”
李泰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我的谜面是:『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打一字。”
此谜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纷纷皱眉思索,都觉得这谜面古怪刁钻,毫无头绪。连长孙皇后和几位学士都露出了沉思之色。
李泰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看向秦风。
秦风心中暗笑,这谜语他恰好知道,乃是后世流传较广的一个经典字谜。他不慌不忙,沉吟片刻,仿佛在认真思考,然后抬头微笑道:“魏王殿下此谜,果然精妙。臣猜想,谜底莫非是一个『猜』字?”
“猜?”众人一愣。
秦风解释道:“‘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指的是‘青’(颜色);‘和狐狸猫狗仿佛’,指的是‘犬’(偏旁犭);‘青’与‘犭’合在一起,正是『猜』字。既非家畜,又非野兽,正合‘猜’之意。”
一番解释,丝丝入扣,合情合理!
殿内静默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赞叹声!
“妙啊!实在是太妙了!”
“原来如此!‘青’加‘犭’,果然是‘猜’!”
“秦少师真乃天纵奇才,如此刁钻之谜,竟能顷刻解出!”
李泰脸上的得意之色瞬间凝固,随即化为钦佩和些许尴尬,他拱手道:“秦少师大才,本王……服了!”
李世民更是龙颜大悦:“好!解得好!秦风,你今晚可是技压群雄了!当为今晚‘灯谜王’!重重有赏!”
接连猜中两谜,尤其是破解了魏王李泰的刁钻谜题,秦风“灯谜王”的名号算是坐实了。接下来的宴会中,不断有人前来敬酒讨教,气氛热烈。
长乐公主看着心上人在众人面前大放异彩,心中充满了自豪与甜蜜。
然而,在这片喧闹与赞誉声中,秦风却敏锐地注意到,坐在角落里的太子李承乾,虽然也在微笑,但眼神中却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阴霾与……嫉妒。
秦风心中微微一沉。他知道,自己与魏王李泰的这番“切磋”,无形中可能刺激到了这位地位敏感、性格日渐骄矜的太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秦风心中暗叹。刚刚化解了外部的阴谋,皇室内部的微妙关系,似乎又因他而起了波澜。
这权力与荣耀的中心,果然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宴会散后,秦风带着皇帝的丰厚赏赐和“灯谜王”的美誉,走在出宫的路上。皎洁的月光洒在他身上,却带着一丝清冷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