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夜宴,秦风以诗才和香水双重惊艳亮相,可谓大放异彩。皇帝的赏赐和特许供应内府的承诺,更是为他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然而,就在他以为可以暂时松口气,专注于净容署和秦氏商行的发展时,一道突如其来的口谕,再次将他召入了宫中。
这次不是在麟德殿,也不是在两仪殿,而是在李世民处理机密要务的甘露殿偏殿。殿内只有李世民和侍立一旁的王德,气氛比之前更加肃穆。
秦风心中微凛,知道这次召见非同寻常。他恭敬行礼:“臣秦风,叩见陛下。”
“平身。”李世民的声音平静,听不出喜怒。他放下手中的朱笔,目光如炬,直视秦风,“秦风,你近日风头很盛啊。诗仙之名,市井传颂;肥皂香水,风靡宫廷;就连你那净容署,也弄得有声有色,连魏征那老儿前两日都跟朕说,通化门外那片地,似乎清爽了不少。”
秦风不敢怠慢,躬身道:“皆是陛下信重,臣方能略尽绵力。些许微名,不足挂齿。”
“微名?”李世民轻笑一声,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宫墙的飞檐,“树大招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你应该懂。”
秦风心中一紧:“臣明白。臣定当谨言慎行,恪尽职守。”
“光是谨言慎行还不够。”李世民转过身,目光锐利,“秦风,朕今日召你来,不是听你表忠心的。朕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你要想清楚了,如实回答。”
“陛下请问,臣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世民缓缓踱步,沉声问出了第一个问题:“秦风,你告诉朕,在你心中,何为盛世?”
这个问题极其宏大,也极其敏感。如何定义盛世,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格局。
秦风深吸一口气,没有立刻引用任何经典,而是结合自己的见闻和认知,沉声道:“回陛下,在臣看来,盛世非仅指国库充盈,兵甲犀利。臣以为,盛世当有‘三安’。”
“哦?哪三安?”李世民来了兴趣。
“其一,边安。”秦风道,“四夷宾服,烽燧不举,将士无阵亡之虞,百姓无掳掠之患。此乃武力之盛,为盛世之基。”
李世民微微颔首,这点符合他天可汗的追求。
“其二,民安。”秦风继续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家有隔夜之粮,身无冻馁之忧,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或不可及,但求吏治清明,讼狱公正,无人可欺压良善,无人敢鱼肉乡里。此乃民生之盛,为盛世之本。”
这番话,让李世民的目光凝重起来。他经历过隋末乱世,深知民生多艰。“仓廪实而知礼节”更是说到了他心坎里。
“其三呢?”李世民追问。
“其三,文安。”秦风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非指吟风弄月之文,而是开民智、传道统之文。臣以为,盛世当文教昌明,不仅士子能读圣贤书,寻常百姓,若有意者,亦有机会识文断字,明理知义。文化繁荣,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非一家独大,万马齐喑。此乃文明之盛,为盛世之魂!”
“开民智……寻常百姓亦有机会识文断字……”李世民喃喃重复着这句话,眼中精光爆射!这几乎是在挑战延续了数百年的世家门阀对知识的垄断!这个想法,何其大胆!但又何其……诱人!
殿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王德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喘。
良久,李世民才长长吐出一口气,目光复杂地看着秦风:“秦风,你可知,你这‘文安’二字,若传扬出去,会引来多少攻讦?”
“臣知道。”秦风坦然道,“然,臣以为,真正的盛世,不应是少数人的盛世,而应是天下人之盛世!民智不开,则易被蛊惑;道统不彰,则易生邪僻。唯有开启民智,让更多人明事理、知廉耻,国家方能根基永固,传承有序!”
李世民背着手,在殿内来回踱步,显然内心极不平静。秦风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某些一直被压抑的念头。作为帝王,他何尝不想打破世家垄断,选拔更多寒门人才?只是阻力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没有对秦风的“文安”之说做出直接评价,而是问出了第二个问题,语气更加深沉:
“秦风,你告诉朕,你弄那净容署,处理污秽;你做那肥皂香水,牟取利益;你今日又言开启民智……你究竟,意欲何为?”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带着帝王特有的猜忌和审视。你秦风,到底想干什么?积累名声?聚敛财富?还是有着更不为人知的目的?
秦风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下来。他知道,这是最关键的回答,将决定李世民对他真正的信任程度。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躬身,语气无比诚恳:“陛下,臣之所为,看似繁杂,实则目标如一。净容署,是为改善民生基础,防患疫病,此乃‘民安’之实践。秦氏商行,是为积累资财。非为臣一己之私欲,而是臣深知,欲行大事,必先有财。无论是改善民生,还是推广文教,无钱寸步难行!臣愿以此微末之技,为陛下,为这大唐盛世,积累些许‘弹药’!”
“至于开启民智……”秦风抬起头,目光灼灼,“臣确有此心!但臣深知,此非一蹴而就之事,更需陛下乾纲独断,因势利导。臣愿为陛下之前驱,探索可行之径,比如……臣近日正在研究一套更易学习的文字注音之法,或可为蒙童启蒙、百姓识字,提供一条捷径。”
“文字注音之法?”李世民目光一凝,“便是你之前提及的‘浅见’?”
“正是。”秦风从怀中取出那本已经整理得初具规模的《秦氏音注初稿》,双手呈上,“此乃臣之心血,亦是臣对‘文安’之尝试,请陛下御览。”
王德接过书稿,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翻开书稿,看着那些奇怪的符号(拼音字母)和对应的汉字注音,眉头紧锁。他天资聪颖,仔细看了片刻,又对照旁边的解释,似乎摸到了一点门道。
“用这些简单符号,标注字音?”李世民若有所思,“若真能推行,似乎……确实比死记硬背更容易入门?”
他没有深入评价,合上书稿,放在案上,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语气缓和了许多,却带着一丝意味深长:
“秦风,最后一个问题。你如此才华,又心怀大志,他日若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你当如何自处?又如何对待……皇家?”
这个问题,诛心至极!
秦风背后瞬间冒出一层冷汗。他知道,这是皇帝在问他未来的忠诚和底线。
他没有任何犹豫,撩起衣袍,郑重地跪倒在地,朗声道:“臣秦风,起于微末,蒙陛下不弃,简拔于草莽,信重于危难!陛下于臣,有知遇之恩,如同再造!”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一字一句道:“臣之心志,在于辅佐陛下,开创前所未有之盛世,让我大唐文明之光,照耀四海,泽被万民!而非争权夺利,觊觎九五!若他日臣真有幸位极人臣,臣必当恪守人臣本分,忠心辅国,绝无二志!若违此誓,天厌之!地弃之!人共戮之!”
声音铿锵,掷地有声!
甘露殿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李世民紧紧盯着跪在地上的秦风,似乎要透过他的眼睛,看穿他的内心。
许久,许久。
李世民脸上严肃的表情渐渐化开,露出一丝真正的、带着欣慰的笑容。他走上前,亲手将秦风扶起。
“好!朕信你!”李世民拍了拍秦风的肩膀,语气恢复了温和,“你的志向,很大,也很难。但朕,喜欢有志向的年轻人!”
他走回御案后,拿起那本《秦氏音注初稿》,沉声道:“此书,朕先留下细看。你之所言,朕记下了。净容署和秦氏商行,你放手去做。至于开启民智……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朕,会看着你。”
“臣,谨遵圣谕!谢陛下信任!”秦风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知道这次至关重要的“面试”,他算是通过了。
离开甘露殿时,秦风的后背衣衫已被冷汗浸湿。与帝王奏对,如履薄冰。但他知道,经过李世民这灵魂三问,他获得的,将是远超以往的信任和空间。
他的大唐基建与文明升级之路,终于赢得了最高掌舵者的默许与支持。
接下来,便是大展拳脚的时候了!而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利用香水的暴利和皇帝的信任,将净容署的模式,推广开来!同时,那拼音之法,也该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小范围的试验了。
盛世宏图,在他眼前,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