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已是贞观六年的上元节。
经过旱灾考验和后续的持续建设,关中大地恢复了生机,甚至因为水利设施的改善,显得比以往更加充满希望。长安城也越发繁华,新修的道路、整洁的市容、日益增多的新奇商品,都彰显着这座帝国都城的活力。
上元节,是大唐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是夜,金吾不禁,万家灯火,整个长安城将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如此重要的节日,宫廷自然也有盛大的庆典和夜宴。但今年,长乐公主却难得地向父皇母后恳求,希望能微服出宫,亲眼看看民间的灯市。出乎意料的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在略作沉吟后,竟然应允了,只是叮嘱她务必带足护卫,注意安全,并且……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可与秦少师同行”。
这无疑是帝后对秦风与公主关系的又一次默许和认可。
华灯初上,长安城仿佛换上了最华丽的晚妆。朱雀大街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道路两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鱼龙曼衍,光彩夺目。卖小吃、杂耍、玩具的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人们的欢声笑语。
秦风换上了一身普通的文士青衫,长乐公主则穿着低调的襦裙,戴着帷帽,在尉迟宝林等一众精锐护卫的暗中保护下,融入了这欢乐的人潮之中。
这是他们第一次,在非官方场合,如此公开地并肩同行。虽然公主戴着帷帽,但秦风在身边,本身就足以吸引无数目光。不少人认出了这位如今名满长安的蓝田县公、太子少师,纷纷投来好奇、敬佩、乃至羡慕的目光。
长乐公主起初还有些紧张,紧紧跟在秦风身侧,但很快就被眼前这盛世繁华、热闹非凡的景象所吸引。她久居深宫,何曾见过如此鲜活、生动的民间景象?
“秦郎,你看那盏走马灯,里面的小人儿真的在转!”
“这糖人儿捏得好像!”
“那边是在演皮影戏吗?”
她像个好奇的孩子,不时指着各种新奇事物,低声向秦风询问,声音中充满了雀跃。秦风则耐心地为她讲解,偶尔买上一盏小巧的花灯,或是一支甜腻的糖葫芦递到她手中。
两人行走在流光溢彩的灯海和人流中,虽然不能像普通情侣那样牵手依偎,但那份并肩同游的默契与温情,却萦绕在彼此心间,胜过千言万语。
他们猜过灯谜,看过杂耍,听了小曲,品尝了地道的市井小吃。长乐公主甚至被一个卖面具的摊子吸引,挑选了一个可爱的兔子面具戴在脸上,隔着面具,对着秦风嫣然一笑,那瞬间的风情,让秦风不由得心跳加速。
“若是能永远如此,该多好。”长乐公主看着满天灯火和身边之人,心中默默许愿。
然而,在这片欢乐祥和的海洋之下,却也隐藏着暗流。一些不怀好意的目光,早已盯上了这对引人注目的男女。
当秦风带着公主走到一处相对僻静,但视野极佳的拱桥上看河中灯船时,几名穿着普通、但眼神彪悍的汉子,悄无声息地围了上来。尉迟宝林等人立刻警觉,上前阻拦。
“几位,此处已被包下,请绕行。”尉迟宝林沉声道。
那几人却不理会,其中一人冷笑道:“这长安城的桥,什么时候成你家的了?爷们儿就要在这儿看灯,识相的赶紧滚开!”
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秦风将长乐公主护在身后,目光冷冷地扫过那几人,心中明了,这绝非普通的市井冲突。这些人步伐沉稳,眼神凶戾,显然是冲着他或者公主来的。
“宝林,护好……李姑娘。”秦风低声道,同时手已悄然按在了腰间那块万能板砖上。
就在冲突一触即发之际,一阵整齐而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队巡城的金吾卫士兵在一位队正的带领下,及时赶到。
“何事喧哗?!”那队正厉声喝道。
那几名汉子见官兵到来,互相对视一眼,也不纠缠,立刻混入人群,消失不见了。
尉迟宝林上前与那队正交涉,亮明身份(只说了秦风的身份)。那队正闻言,大惊失色,连忙躬身请罪,并表示要加强此区域的巡逻。
虚惊一场。
经此变故,游玩的兴致也淡了几分。秦风担心还有后续危险,便提议送公主回宫。
回宫的路上,长乐公主依旧心有余悸,紧紧靠着秦风。秦风轻声安慰着她,心中却是一片冰冷。他知道,这绝不是什么意外。那些人的目标,很可能就是长乐公主,想通过伤害公主来打击他,或者制造皇室丑闻。
“看来,有些人,已经按捺不住了。”秦风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他之前的崛起,虽然触动了不少利益,但大多还是在规则之内博弈。而这次,对方竟然将黑手伸向了长乐公主,这已经触碰了他的底线。
他将公主安全送回宫苑外,看着她依依不舍地消失在宫门内,心中的杀意却愈发浓烈。
“查!”回到府中,秦风立刻对尉迟宝林和自己暗中培养的亲信下了死命令,“动用一切力量,给我查清楚那些人的来历和幕后主使!我要知道,是谁敢把主意打到公主头上!”
他平静的外表下,酝酿着雷霆之怒。这一次,他不会再有任何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