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推广的深井掘进法在关中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抗旱技术指导队的总负责人(自封的),莫小贝自然闲不住。她主动请缨,带着一队由原流民工匠组成的精干小队,奔赴灾情尤为严重的京兆府栎阳县指导打井。
栎阳县地处渭北台塬,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打井难度极大。当地百姓眼巴巴地盼着朝廷的打井专家,看到领队的是个年纪轻轻、看起来还没自家闺女大的小姑娘时,心里都不由得打起了鼓。
各位乡亲父老!莫小贝学着秦风的样子,跳到一块大石头上,叉着腰,努力摆出威严的样子,我,莫小贝,奉秦大人之命,特来指导大家打深井!别看我是个女的,打井这门手艺,我可是得了秦大人真传的!
底下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里正,颤巍巍地拱手:莫……莫姑娘,不是我等不信,只是这打井非同小可,费力费时,若是选址不对,或是中途出了岔子,可是要耽误大事的……
莫小贝小嘴一撇,拍了拍胸脯:老丈放心!选址嘛,我们秦大人有‘寻水仙术’!至于打井过程中有什么麻烦,有我莫小贝在,统统不是问题!她说着,从腰间解下一条特制的、带有刻度标记的细绳和一个铜坠子,瞧见没?这是秦大人亲授的‘悬锤定位法’,比你们看草木、看地势准多了!
她指挥着队员,在几个疑似点位进行勘测。那套有模有样的操作,倒是让村民们看得一愣一愣的,心里信了几分。
最终,莫小贝选定了一处靠近废弃古庙的坡地。就是这里了!按秦大人的理论,此地乃山前坡地,又有古庙地基可能改变了地下水流向,打出水的可能性极大!开工!
在她的指挥下,打井工程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挖掘、下套管、用辘轳提土……一切按部就班。莫小贝虽然性子跳脱,但跟在秦风身边久了,对流程和标准记得门清,监督起来一丝不苟,倒是让那些原本有些轻视她的老工匠们渐渐收起了小觑之心。
井掘到约三丈深时,遇到了坚硬的岩层,进度慢了下来。莫小贝心急,亲自下到井底查看。井底昏暗,借着上面吊下来的油灯,她发现岩层一侧似乎有些松动。她好奇心起,用力推了推。
轰隆——
一声闷响,那块岩壁竟然向内塌陷,露出了一个黑黝黝的洞口!一股阴冷潮湿、带着陈腐气息的风从洞内吹出,差点把油灯吹灭。
妈呀!莫小贝吓得汗毛倒竖,尖叫一声,有鬼啊! 她也顾不上什么指导不指导了,手脚并用,抓着辘轳绳索就往上爬,速度快得惊人。
莫姑娘!怎么了?井上的人听到动静,连忙问道。
下面……下面有个洞!黑乎乎的,吓死人了!莫小贝惊魂未定,拍着胸口,不会是挖到阎王爷的厨房了吧?
老里正闻言,脸色一变,凑过来低声道:莫姑娘,听闻这古庙前朝就存在了,后来毁于战火。这下面……莫非是前朝的墓穴?
古墓?!莫小贝眼睛瞪得更大了,但恐惧之中,又夹杂了一丝难以抑制的好奇和……寻宝的兴奋。快!快把我放下去!我再看看!
众人拗不过她,只好再次将她放下井。这次,她胆子大了些,提着油灯,小心翼翼地钻进那个洞口。里面是一条狭窄的甬道,走了几步,便是一间不大的石室。石室中央放着一具腐朽的棺椁,周围散落着一些早已锈蚀不堪的金属器和陶器。
莫小贝对金银财宝兴趣不大(主要是秦风给的工钱够高),但眼尖的她,发现棺椁旁边有几个保存尚算完好的大陶罐。她凑过去,打开其中一个,里面不是金银,而是一卷卷用绳子系着的黑色竹简!
什么嘛,一堆破竹片子。莫小贝有些失望,但转念一想,不过,秦大人好像就喜欢这些古里古怪的老东西,说是上面有‘知识’。管他呢,带回去给老板,说不定他能看出点什么名堂。
她将几个陶罐里的竹简全都打包,用自己脱下的外衣裹好,绑在背上,然后飞快地爬出了井口,仿佛后面真有鬼在追。
快!快把这洞口封上!晦气!她一上来就指挥人用石头泥土把那个洞口堵死,绝口不提竹简的事,只说是挖到了废弃的地窖。
当天晚上,莫小贝就带着那包沉甸甸的竹简,连夜骑马赶回了长安。见到秦风时,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自己如何勇探古墓,如何智取竹简,把过程说得惊险万分,堪比话本传奇。
老板,你看!我可是冒着被前朝恶鬼抓去的风险,给你带回来的!说不定是什么武功秘籍呢!莫小贝邀功似的把竹简推到秦风面前。
秦风看着那一堆沾着泥土、散发着霉味的竹简,又是好笑又是好气。他小心地拿起一卷,轻轻拂去灰尘,借助灯光仔细辨认着上面的古文字。虽然大多不识,但其中一些图案和零散的字句,让他心头猛地一跳——那似乎是关于不同土壤性状、作物轮作、以及一些奇特施肥方法的记载!
小贝,秦风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你这次……可能立了大功了!这恐怕不是武功秘籍,而是……失传的农书!
农书?莫小贝眨巴着眼,有些茫然,比武功秘籍还值钱?
对于现在的关中,对于大唐的百姓来说,秦风郑重地点点头,它比十本武功秘籍,万两黄金,都要珍贵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