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新村模式在关中各地被成功复制,“大唐建设集团”的名声越来越响。然而,随着天气转热,一个新的隐患开始浮现——饮用水卫生问题。
许多灾民安置点和新村,虽然解决了住房和吃饭问题,但饮水大多直接取自附近的河流、池塘或者浅井。水质浑浊,甚至带有异味。起初大家忙于生存顾不上这些,但随着生活稍微安定,腹泻、呕吐等因水质不洁引发的疾病开始零星出现。
这一日,秦风正在“建设集团”总部(一个比之前宽敞多了的大院)听取各地工程汇报,莫小贝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脸色有些发白。
“老板!不好了!城西三号安置点,有好几十人上吐下泻,姜老头(姜恪)去看过了,说是像是喝了不干净的水闹的!”莫小贝语气急促,“孙神医(孙思邈,被秦风请来作为医疗顾问)也被惊动了,正在那边救治呢!”
秦风心里“咯噔”一下。大灾之后防大疫,饮用水安全是重中之重!他立刻起身:“走!去三号点!”
赶到城西安置点,场面有些混乱。几十个病人或坐或躺,呻吟不止,孙思邈带着几个弟子正忙碌地施针、煎药。空气中弥漫着酸腐和药草混合的气味。
孙思邈见到秦风,擦了擦额头的汗,面色凝重:“秦大人,确是水泻之症。此间水源,取自旁边那条被雨水冲刷过的浑水河,未经沉淀煮沸,极易致病。需立刻告知所有安置点,饮水务必煮沸!”
煮沸是个办法,但费时费柴,尤其是在大规模安置点,很难彻底执行。秦风看着那些痛苦的面孔,以及周围百姓眼中对新水源的恐惧,知道必须拿出一个更简便、更有效的办法。
他立刻返回总部,把自己关进了“实验室”(一个堆放着他各种奇思妙想和杂物的房间)。系统知识库中关于水处理的技术飞速闪过。大型自来水厂不现实,需要的是适合这个时代的、低成本的、易于推广的简易净水装置!
几天后,秦风顶着黑眼圈,拿着一个造型奇特的“宝贝”走了出来。他召集了集团所有“高管”,准备进行新产品发布会。
会议室里,众人看着桌子上那个由大小不一的陶罐、竹管、碎石、细沙、还有一堆黑乎乎的木炭(活性炭的简易替代品)组装起来的怪东西,面面相觑。
“老板,这……这是个啥?新的灶台?长得有点丑啊。”莫小贝戳了戳那个最大的陶罐。
刘主事扶了扶眼镜(秦风用天然水晶磨的,送了他一副),皱着眉仔细端详:“此物……结构繁复,陶罐竹管,似是器皿,又似……唉,老夫竟看不出其用途,秦大人,此乃何物?”
王大锤挠着头:“看着像俺们村过滤豆渣的篓子,就是复杂了点。”
秦风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解:“诸位,此物名为‘秦风式多层砂滤炭净水装置’,简称‘净水器’!它的作用,就是把浑浊的河水、池塘水,变成清澈、可以安全饮用的干净水!”
“啥?把这泥汤子变清水?”王大锤瞪大了眼睛,一脸不信,“老板,您不是累糊涂了吧?”
刘主事也摇头:“秦大人,水之清浊,乃天成之物,岂是这等奇巧之物可以轻易改变的?莫非又是海外仙法?”
“是不是仙法,一试便知!”秦风自信一笑,对莫小贝吩咐道:“小贝,去,打一桶最浑的河水来!要那种能看见蝌蚪在里边游泳的!”
“得令!”莫小贝兴奋地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提回来一桶浑浊不堪、还飘着几根杂草的河水。
在众人怀疑的目光注视下,秦风将浑浊的河水缓缓倒入净水器最上层的陶罐。河水经过第一层粗石子的初步过滤,去掉大颗粒杂质,然后流入第二层细沙,过滤掉更小的悬浮物,接着进入第三层,那层关键的黑乎乎的木炭层,吸附水中的异味和更细微的杂质,最后,经过一层更细的鹅卵石,清澈透明的水滴,从最下方的竹管口,一滴一滴地流了出来,落入接水的木桶中!
整个过程,如同变戏法一般!
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死死盯着那出水口。当第一股清澈的水流稳定流出时,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水滴声。
“我……我的亲娘嘞!”王大锤第一个吼了出来,冲过去用手接了点水,凑到眼前看了又看,又闻了闻,“真……真是清水!一点味儿都没有!神了!老板真神了!”
刘主事也顾不上仪态了,挤过去仔细查看,甚至用手指蘸了点尝了尝,老脸涨得通红,激动得胡子直抖:“清冽甘甜!毫无土腥之气!此物……此物竟真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秦大人,老夫……老夫服了!此乃活人无数之圣器啊!”
莫小贝更是兴奋地直接拿起接了小半桶清水的木桶,嚷嚷着:“我去给孙神医看看!让他也开开眼!” 说完就要往外冲。
“回来!”秦风赶紧叫住她,“还没演示完呢!”
他让人又提来一桶浑水,这次,他坏笑了一下,对莫小贝说:“小贝,为了证明效果,体现我们产品的卓越性能,你……敢不敢喝一口这过滤前的原水?”
莫小贝看着那桶浑浊的、可能还有蝌蚪的河水,脸都绿了,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不不!老板!会拉肚子的!会死人的!”
“你看,你都不敢喝。”秦风摊手,对着众人道,“但这过滤后的水,”他拿起一个干净的杯子,接了一杯刚刚过滤出来的清水,在众人惊恐的目光中,仰头“咕咚咕咚”喝了下去,然后抹了抹嘴,“甘甜解渴,安全无忧!”
这一幕,极具冲击力!连自诩见多识广的刘主事都看得目瞪口呆。王大锤更是对秦风的敬仰如同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老板!您真是这个!”王大锤竖起大拇指,然后拍着胸脯,“这净水器怎么造?您吩咐!俺们工程部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把它铺到每一个安置点,每一个新村!”
刘主事也激动地表态:“秦大人!此物结构看似简单,实则蕴含至理!老夫愿带领将作监工匠,全力配合,优化工艺,确保每一个净水器都坚固耐用!”
于是,“秦风牌净水器”的制造和推广任务,再次引发了集团内部的小小“争夺”。工程部认为这是施工的延伸,理应由他们负责生产;而将作监代表刘主事则认为这属于“器皿制作”,是他们的传统强项。
最后在秦风的调解下,决定由工程部负责外围陶罐烧制和竹管制作,将作监负责核心的滤料(石子、沙、木炭)筛选和标准化组装。两家又在“谁的工艺更关键”这个问题上互相嘲讽了半天,才在秦风“谁先完成第一批一百套,奖励一个月工钱”的刺激下,嗷嗷叫着冲出去组织生产了。
很快,一批批造型统一的“秦风牌净水器”被运往各个灾民点和新村。当百姓们亲眼看到浑浊的河水变成甘冽的清水,并且得知连秦大人都亲自喝过证明安全后,净水器瞬间成为了比火炕还受欢迎的“神器”。
各个安置点纷纷出现了排队打净化水的盛况,腹泻等水源性疾病的发生率直线下降。孙思邈在检验了过滤后的水质后,也对秦风这“格物救民”的本事赞叹不已,甚至想讨要一个净水器的原理图去研究。
“大唐建设集团”的业务范围,再次拓展,从盖房子修路,一举进军了“民用净水设备”领域。而秦风“点浑水为清泉”的事迹,也伴随着净水器的普及,成为了关中百姓口中新的传奇。只是偶尔有人会提起秦大人当众喝过滤水的“壮举”,成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