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晃晃悠悠的终于到了沼泽地,记忆之中芦苇,水草丛生的场景不见了。眼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绿,平整如一块绿毯,向山谷中间的莲花湖延伸。
门口竖着一块木牌,上面遒劲有力的几个大字:莲花湖原生态优质良田。肖文昌一看就认出那是安兴邦那老匹夫的手笔。这一路上他看到安兴邦的很多笔迹,落风坡,免跑泉都是安兴邦题的字。作为读了半辈子书的老秀才,唯一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就是笔峰老道的字。如果自己写的字能刻在石头上,供人阅读和给人指路,那也是莫大的荣耀。
可惜至今为止,莲花湖还没有他肖文昌的墨宝。这比他肖家没有在沼泽地挖到良田,更让他气恼。
牛车上众人已经不止一次到过沼泽地,除了心里妒忌,已经没有了惊喜。老族长肖四海震惊到快要透不过气来,吓得尚名义不停的给他摸胸捶背,正在稻田里拔草的许老头见状,忙送了水壶过来。老族长喝了凉茶水,总算顺过气来。
牛车走在田头铺满石板的路上,缓缓前行。稻田里的稻苗已经齐腰高,每一株稻苗都开始孕育芽苞,农人在田里除草,主要拔稗草,稗草在没有开花前,和稻子混在一起很难分清。
但有一个缺点,稗草为了和稻子争养分,总是比稻子长得高,而且提前开花结籽。现在人们就是抓紧时间拔稗草,等稻子开花后,就不能在下田,以免影响稻子扬花授粉。
老族长肖四海问:名义,你家的田在哪里?肖名义赶着牛车到自家田头,不好意思的说:二叔公,我家就这一渠田,从东到西,一共两百三十二亩。老族长老脸激动,摸着稀稀拉拉的胡子说:多好的稻子,我活这么大岁数,头一次看到长这么好的稻。一亩地收获四百斤粮食没问题。肖名义笑说:能收五百斤才好呢,粮食多多益善。
他又指着前面不远的稻田说:那是肖家老五的稻田,八百多亩,那孩子饿怕了,全部种上了稻子。这回让他赌对了,今年稻子长得真好。老族长说:不错,是肖家好儿孙。肖文昌听老族长夸被他赶出家门的子孙,脸上像便秘一般难看。
吃过午饭,杨秀才和朱监生母子就前后来到安子娴家。他们是开发莲花湖广场的大股东,有权参与图纸的设计。一旁摆放着笔墨纸砚,安子娴却不会画图,但她有一颗聪明的脑袋。仔细把记忆回放一遍,她前世去过的购物广场一个个呈现在眼前。
这里土地不紧张,用不着造楼房,往高空发展。建造一个四方型的广场,四边安排店铺,中间留个水池,不为其他,只为防火。在规划一个自由市场。多出来的空地就做个绿化带,给老头老太讲闲话。安子娴拿起桌上的茶壶,茶杯,托盏,笔砚。一边摆放,一边讲解。杨秀草画了个草图,一看就一目了然。
安子娴不是设计师,不懂建筑学和美学。一切以简单,实用,省钱为目的。建这么一个交易市场,就是想让山里的货物流通更快,同时也吸引周边村庄上的人来交易货物。
这个工程交给了徐木匠他们做,这些人从帮安子娴家盖房时开始,就没挪过窝。这里一家接一家建新房,他们一直有活做,虽然没有赚到盆满钵满,但一个个荷包鼓起来是真的。眼看手中活计快完工了,马上又接到这么大的工程,真是磕睡碰到枕头,好远来了挡也挡不住。这批话他们估计得做到年底。
晚上,出门送货物到北海城的安子宁回来了,两个多月的风餐露宿,她一身疲惫,风尘仆仆,人也清瘦了很多。她交给安子娴五千六百银票,还带来沈芙蓉的一封信。
沈芙蓉在信上说:北海城已经有人在卖姨妈巾,所以卖不出价钱,三万多套姨妈巾,才卖了一万四千多两银子,她已经扣除了安子娴借她的两千五百两。然后把三湖镇的芙蓉坊,以两百两的价格卖给了安子娴,让安子娴看着处理。
安子娴不计较多少,也不想分辨沈芙蓉信中的真伪,自己风不吹,日不晒,坐在家里就有五千多两银子进账,已经是意外之喜。她扣除了人工和材料费,还是大有赚头的。只是这种一本万利的好买卖,一辈子也就碰上这么一次。
安子宁神色憔悴,心事重重,显然不愿和安子娴多说话。安子娴拿出五百两银子给她,就当这两次她走南闯北的辛苦费。安子宁不要,说沈芙蓉已经给她付了工钱。反倒拿出两百银子来,要和她买芙蓉坊。
安子娴说:二姐,芙蓉坊原本就是买给你的,安家每个女儿都会有一间铺子。现在大姐经营的小杂货店,所有收入都归大姐。
安子宁不肯白白接受,如果安子娴不要她的钱,她就另外去买铺子。安子娴无奈只好收下她两百两银子。心中明白,二姐安子宁因为她反对她和沈芙蓉共侍一夫,心中对她有怨念,生份了。
安子宁在家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早饭都没吃,就去了三湖镇。安子娴好生委屈,自己这样吃力不讨好为了那般?她爱嫁谁就嫁谁,爱做人家笫几房小妾,就做笫几房小妾。自己费尽心思把人捞回来,人家不仅不领情,还变成了仇人似的。
安子娴委屈得在屋檐下掉眼泪,余氏和大姐安子静在一旁好言相劝。安子静说:二妹是受了那沈芙蓉的蛊惑,才会乱了心智。沈芙蓉从小在勾栏院里长大,不懂礼义廉耻,只知吃喝享乐。二妹一直在乡下长大,听了那些风花雪月的事,迷乱了双眼,一时回不过神来。让她一个人静静,好好反思反思,就会知道谁好谁坏。
五婶余氏也说:子静说的对,子宁嫁了个不懂风情的糙汉,受尽折磨和屈辱。突然遇上个模样周正,又软语温柔的男子,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命中贵人。别说跟他回家去,就算把命给人家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