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唐昭宗乾宁二年的深秋,河东道的风刮得比往年更烈些。沙砾裹着枯草,打在赶路人格子布的短褐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十七岁的侯益揣着娘连夜烙的半块麦饼,跟在三个同乡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往晋阳城里赶——那里是晋王李克用的军营,是乱世里庄稼人唯一能寻条活路的地方。

“益子,你真要去当兵?听说战场上的刀,砍人跟切麦秆似的。”同乡王二柱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声音发颤。侯益攥紧了藏在怀里的柴刀,那是他爹临终前留的,木柄磨得发亮。“在家也是饿死,当兵好歹有口饭吃,要是能混出个人样,还能接俺娘进城。”他说话时眼睛亮得很,像黑夜里的星子,透着股庄稼人特有的憨直,又藏着点不服输的狠劲。

谁也没想到,这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利索的农家小子,后来会成了五代乱世里的“不倒翁”——从唐末的藩镇混战,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再到北宋开国,他熬死了13位皇帝,活了整整八十岁,最后还能戴着齐国公的官帽,晒着大宋的太阳,逗着孙子安享晚年。这在“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五代,简直是个神话。

一、晋阳军营的“拼命三郎”:从大头兵到李存勖的心腹

李克用的军营里,最不缺的就是想活命的壮丁。侯益刚进去时,只是个扛着长矛站岗的大头兵,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练劈砍,晚上还要帮老兵搓草绳,日子苦得像嚼黄连。但他有个旁人比不了的优点——不怕死。

那时候的军营,要想往上爬,全凭“军功”说话。每次攻城,校尉喊“谁先登城赏五十贯”,别人都往后缩,侯益总是第一个攥着云梯往上冲。有次打泽州,城墙上的守军往下扔滚木,砸中了他的胳膊,鲜血顺着袖子往下淌,他愣是没松手,咬着牙爬上去,一刀劈翻了城头的守军,扯开嗓子喊:“弟兄们,上城了!”

这股子不要命的劲头,很快被当时还是晋王世子的李存勖看在眼里。李存勖是个爱才的主,见这小伙子勇猛,就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当亲兵。真正让两人结下生死交情的,是攻打洛阳的那场仗。

那天洛阳城外的厮杀声震得地都在抖,侯益跟着李存勖冲在最前面,一支流箭突然射来,直奔李存勖后心。侯益眼疾手快,一把推开李存勖,自己的右腿却被箭射中,“噗”的一声,箭簇穿透了皮肉,钉在骨头上。他“咕咚”一声跪倒在地,疼得额头冒冷汗,却还强撑着喊:“殿下快走,别管我!”

李存勖回头见他倒在血泊里,红了眼睛,亲自翻身下马,蹲下来就给他包扎伤口。那时候的李存勖,还是个意气风发的王子,却亲手给一个小兵裹伤,边裹边说:“侯益,你要是死了,我少了个好兄弟!”

侯益后来常跟人说,就是那一眼、那句话,让他这辈子都认了李存勖。伤好之后,他被李存勖破格提拔为护卫指挥使,成了世子身边最信任的人。别人问他为啥对李存勖这么忠心,他嘿嘿一笑:“殿下把我当人看,我就得当牛做马报答他。”

后梁龙德三年,李存勖率军攻后梁,在杨刘城下遇到了硬茬。后梁派来的两员大将李立、李健,都是战场上的老手,接连斩了后唐三个将领,唐军将士吓得没人敢上前。李存勖站在阵前,眉头拧成了疙瘩,心里急得冒火:“再这么耗下去,粮草跟不上,这仗就输定了!”

侯益在旁边看得真切,他握紧了手中的长枪,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殿下,末将愿去会会这两个家伙!要是拿不下他们的人头,末将提头来见!”

李存勖又惊又喜,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兄弟,我等你回来喝庆功酒!”

侯益翻身上马,手里的长枪在空中划了个寒光闪闪的弧,大吼一声:“李立、李健,敢不敢跟爷爷单挑!”

那两人见他就一个人,哈哈大笑:“送死的来了!”说着拍马迎了上来。侯益却一点不慌,他知道这两人蛮力大,但招式笨重。他先是假装不敌,往左边虚晃一枪,引李立上当,趁他俯身躲枪的瞬间,长枪突然转向,“噗”地刺穿了李立的铠甲;李健见状大怒,挥刀就砍,侯益侧身躲过,反手一矛,正戳中李健的坐骑,马受惊跃起,把李健掀翻在地,侯益趁机下马,一脚踩住他的胸口,将长枪架在他脖子上:“服不服?”

这一场以一敌二的厮杀,看得两军将士都傻了眼。等侯益押着李健回到唐营,李存勖亲自出城迎接,拉着他的手对众将说:“侯益就是我的关羽、张飞!有他在,咱们后唐的军队,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那天的庆功酒,侯益喝得酩酊大醉。他摸着脖子上的伤疤,觉得这辈子值了——从一个吃不饱饭的庄稼小子,到世子口中的“关张”,这都是用命拼来的。

二、乱世中的“不粘锅”:从后唐到后晋,他懂忠心,更懂分寸

公元926年,李存勖登基称帝,建立后唐,是为唐庄宗。侯益也跟着水涨船高,当上了本直副都指挥使,手握兵权,成了朝中的实权将领。可谁也没想到,刚坐上龙椅没几年,李存勖就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

这年正月,贝州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叛,声势浩大。李存勖派马步副总管李嗣源前去平叛,侯益作为心腹,也随军出征。可大军走到魏州时,士兵们突然哗变——他们跟着李存勖打了半辈子仗,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还要被军官克扣军饷,早就憋了一肚子火。乱兵们把黄袍披在李嗣源身上,逼着他反叛。

李嗣源是李存勖的义兄,本不想反,可架不住士兵们的胁迫,只能顺水推舟。当时侯益正在军中,听到消息后,一夜没合眼。一边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李存勖,一边是被逼反叛的李嗣源,还有满城嗷嗷待哺的士兵——他知道,这乱世里,“忠义”二字有时候重得能压死人。

“我不能背叛殿下。”侯益咬着牙,做出了决定。他趁着夜色,换上一身百姓的衣服,偷偷溜出军营,摸黑往洛阳跑。那一路,他不敢走大路,只能钻树林、绕小道,饿了就啃树皮,渴了就喝雪水,脚上的鞋子磨破了,就光着脚走,脚底全是血泡。等他终于跑到洛阳城外,整个人都快虚脱了。

李存勖见到侯益时,正在皇宫里唉声叹气,身边的大臣跑的跑、降的降,只剩下几个老臣。见侯益浑身是伤地闯进来,李存勖再也忍不住,抱着他痛哭:“益啊,满朝文武,只有你还认我这个皇帝!”

侯益也红了眼:“殿下,末将愿护着您,跟叛军拼了!”

可此时的洛阳,早就人心涣散。李存勖想御驾亲征,可士兵们根本不愿意卖命,刚出城门就跑了一半。没过多久,叛军攻进洛阳,李存勖在兴教门被乱兵杀死,死的时候,身边只有几个侍卫。

侯益得知消息后,在城外的破庙里哭了整整一天。他知道,后唐的天,塌了。

几天后,李嗣源率军进入洛阳,登基为帝,是为唐明宗。侯益收拾好心情,去皇宫负荆请罪。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可李嗣源见了他,却亲自上前解开他身上的绳子,叹了口气说:“你对庄宗忠心,是条汉子。我反叛,也不是本意,都是被士兵们逼的。这乱世,咱们都是身不由己啊。”

李嗣源这话,说到了侯益的心坎里。他知道,李嗣源是个难得的明君——登基后减免赋税、善待百姓,比李存勖更懂治国。于是,他放下过去的恩怨,开始尽心辅佐李嗣源。

当时后唐的局势不稳,宣武军节度使朱守殷、义武军节度使王都先后反叛,尤其是王都,还勾结了契丹人,声势浩大。李嗣源愁得睡不着觉,侯益主动请缨:“陛下,末将愿去平叛!”

这次平叛,侯益打得格外漂亮。面对王都和契丹的联军,他没有硬拼,而是先派探子摸清了对方的粮草大营,然后夜里率精兵偷袭,一把火烧了契丹人的粮草。没了粮草,契丹兵人心惶惶,侯益趁机率军冲锋,把叛军杀得落花流水,连王都的儿子都被他生擒。

李嗣源大喜,封侯益为武宁军节度使,还赏赐了他一座大宅院。可侯益并没有因此骄傲,反而更加谨慎。他知道,“功高震主”这四个字,在乱世里就是催命符。每次打完仗,他都把功劳分给手下的将士,自己从不居功;皇帝赏赐的财物,他也大多分给家乡的乡亲,或是用来救济灾民。

有一年徐州遭了水灾,庄稼全淹了,老百姓饿得啃树皮。侯益得知后,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积攒的俸禄和家产,买了粮食分给灾民,还组织士兵帮老百姓修堤坝。徐州的百姓感激他,给他立了块“德政碑”。有人劝他:“将军,您这是何苦?乱世里,保住自己的兵权才是最重要的。”

侯益却摇摇头:“我是庄稼人出身,知道饿肚子的滋味。老百姓安了,地方才能稳,我这个节度使才能坐得安稳。”

这份通透,让他在后唐的日子过得安稳。可好景不长,李嗣源去世后,儿子李从厚继位,是为唐闵帝。这李从厚年轻,没什么阅历,听了大臣的撺掇,刚登基就急着削藩——要把各地节度使的兵权收回来。

侯益当时正在许州任节度使,听到消息后,心里犯了嘀咕:“这李从厚,跟当年的建文帝似的,太急了。”那些节度使个个手握重兵,哪肯轻易交权?果不其然,潞王李从珂很快起兵反叛,各地节度使纷纷响应,李从厚派侯益前去征讨。

侯益接到圣旨后,却称病不起。他不是怕死,而是心里清楚:李从厚不得人心,败局已定,自己犯不着为他陪葬。果然,没过多久,李从珂就攻进洛阳,当了皇帝。因为侯益没帮李从厚,李从珂也没为难他,还让他继续当节度使。

有人说侯益是“墙头草”,可他却不这么认为:“我忠心的是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君主,不是那个坐在龙椅上的傀儡。”

三、从后汉到后周:审时度势的“老狐狸”,活着才是硬道理

李从珂当了皇帝后,猜忌心很重,尤其忌惮手握重兵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和侯益也算老相识。李从珂想明升暗降,削掉石敬瑭的兵权,结果逼得石敬瑭反叛,还向契丹借兵,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

石敬瑭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侯益。两人在李嗣源手下共事过,也算有交情。石敬瑭握着侯益的手说:“兄弟,我知道你是条汉子,现在我刚登基,局势不稳,你可得帮我。”

侯益见石敬瑭待人诚恳,又不像李从珂那样多疑,便答应了。公元938年,范延光、张从宾相继反叛,石敬瑭手下虽然有不少将领,却都信不过,唯独找了侯益:“兄弟,给你五千精兵,能不能帮我平了这两个反贼?”

侯益拍着胸脯说:“陛下放心,五千人足够了!”

他先率军去打张从宾。张从宾有一万五千人,是侯益的三倍,可侯益一点不慌。他知道张从宾的士兵大多是临时招募的,没什么战斗力,就故意示弱,把军队分成三队,假装要撤退。张从宾果然上当,率军追击,结果被侯益的伏兵杀得大败,张从宾本人也被乱兵砍死。

接着侯益又去打范延光。范延光听说张从宾败了,心里发慌,可还是硬着头皮迎战。侯益却没跟他打仗,而是派人给范延光送信:“将军,你反叛也是被逼的,现在投降,陛下还能饶你一命;要是顽抗,后果你自己清楚。”

范延光本来就没什么底气,见侯益说得实在,又怕自己落得和张从宾一样的下场,便举城而降。

侯益凯旋而归时,石敬瑭亲自到城外迎接,拉着他的手说:“兄弟,你真是我的救星!”当场封他为河阳三镇节度使,还赏了他黄金百两、绸缎千匹。

可侯益并没有因此得意忘形。他知道,石敬瑭虽然信任自己,但“儿皇帝”的名声不好,契丹人又虎视眈眈,后晋的日子长不了。所以他更加谨慎,从不参与朝中的党争,每天除了处理军务,就是在家陪老婆孩子,偶尔和老友喝喝酒,日子过得低调又安稳。

石敬瑭去世后,儿子石重贵继位。这石重贵年轻气盛,非要跟契丹人叫板,结果被契丹人灭了后晋。契丹人在中原烧杀抢掠,不得人心,很快就被赶了回去。石敬瑭的旧部刘知远趁机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

刘知远早就听说过侯益的名声,派人来招揽他。可侯益这次却没立刻答应——他经历了太多朝代更迭,知道“观望”的重要性。当时后蜀也派人来拉拢他,侯益便两边都答应,暗地里观察哪边更有前途。

可这事很快被后汉的重臣王景崇知道了。王景崇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认为侯益“脚踏两条船”,就想趁机除掉他。侯益得知消息后,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自己闯了祸。可巧的是,就在王景崇准备动手的时候,刘知远突然去世了,新帝刘承佑继位。

王景崇怕新帝不知情,自己贸然杀了侯益会惹祸,就暂时停了手。侯益抓住这个机会,连夜收拾行李,亲自去开封朝见新帝。一个节度使主动进京,这在五代是很少见的——毕竟节度使手握兵权,进京就等于把自己的命交给皇帝。

侯益见到刘承佑后,表现得极其恭顺,还拿出自己积攒的钱财,分给朝中的重臣,请他们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说好话。他坦诚地说:“陛下,臣之前跟后蜀联系,是怕局势不明,想为自己留条后路,并非真心背叛。现在陛下登基,天下安定,臣愿意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刘承佑见他态度诚恳,又有大臣说好话,就没追究他的过错,还封他为鲁国公。而另一边的王景崇,见侯益没事,反而气不过,起兵反叛,结果被朝廷大军平定。

有人问侯益:“你就不怕皇帝杀了你?”侯益笑了:“乱世里,活着才是硬道理。我主动进京,是表明我的忠心;给大臣送礼,是为了化解矛盾。有时候,低头不是懦弱,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

四、宋初的“活化石”:八十岁善终,熬死十三帝的人生智慧

后汉的日子也没安稳多久。刘承佑生性多疑,觉得大臣们权力太大,杀了不少重臣,最后连枢密使郭威都想杀。郭威被逼无奈,起兵反叛。

此时的侯益,已经快七十岁了,头发都白了。他见惯了刀光剑影,早就看淡了争权夺利,只想安享晚年。当刘承佑问他该怎么对付郭威时,侯益慢悠悠地说:“陛下,郭威的士兵,家人都在开封。咱们不用跟他硬拼,只要坚守城池,让士兵的家眷写信劝降,郭威的大军自然会土崩瓦解。”

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士兵们出来打仗,无非是为了家人,要是家人劝降,谁还愿意拼命?可刘承佑身边的年轻大臣,却觉得侯益年纪大了,胆小怕事,纷纷请缨出战:“陛下,咱们有大军,怕他郭威不成?”

刘承佑听信了这些人的话,率军和郭威硬碰硬,结果大败。侯益见势不妙,顺势归附了郭威。郭威也没为难他,让他继续担任原职。不久后,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封侯益为齐国公、太子太师——这些都是虚衔,侯益知道,郭威是让他安享晚年。

过了几年,侯益向郭威请求致仕,告老还乡。离开开封那天,他没惊动任何人,只带着老婆孩子,坐着一辆小马车,回了自己的家乡。

回到家后,侯益每天的日子过得很悠闲:早上起来在院子里打打太极,上午晒晒太阳、看看孙子,下午和老友喝喝茶、聊聊天,再也不过问朝堂上的事。有人问他当年打仗的事,他也只是笑笑:“都过去了,提那些干啥?”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赵匡胤登基后,想拉拢前朝的老臣,彰显自己的仁德,就想起了侯益这位五代时期的“活化石”。他下了一道圣旨,邀请侯益进京,准许他每年上朝一次,礼遇和宰相一样。

这年侯益已经七十七岁了,身体还很硬朗。他进京见到赵匡胤后,恭恭敬敬地行了礼。赵匡胤握着他的手说:“侯老将军,您是前朝的老臣,能见证大宋开国,是您的福气,也是朕的福气。”

侯益笑着说:“陛下仁德,天下百姓之福。老臣能见到太平盛世,死而无憾了。”

此后每年,侯益都会进京朝见赵匡胤,每次都受到厚待。公元965年,侯益在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岁。从唐末的李克用时期,到北宋的赵匡胤时期,他历经了唐昭宗、唐哀帝、后梁太祖、后梁末帝、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后周恭帝、宋太祖——整整十六位君主,熬死了十三位,最后得以善终。

侯益去世后,他的孙子问家里的老管家:“爷爷这一辈子,到底厉害在哪里?”老管家想了想说:“你爷爷啊,厉害的不是能打仗,也不是能当官,而是懂得在乱世里活下去。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拼命,什么时候该低头;什么时候要忠心,什么时候要审时度势。他熬走了一个又一个皇帝,熬走了一场又一场战乱,最后等到了太平盛世。”

是啊,五代乱世里,有太多勇猛的将领、聪明的谋士,可大多死于非命。只有侯益,凭着自己的勇猛、忠心和审时度势的智慧,活成了一个传奇。他用一辈子证明了一个道理:有时候,活得长久比什么都重要。再大的风浪,熬着熬着,就过去了;再难的坎,熬着熬着,就迈过去了。

就像他当年在晋阳军营里,凭着一股狠劲熬成了将领;在李存勖死后,熬着熬着,遇到了李嗣源;在朝代更迭中,熬着熬着,等到了大宋的太平。这大概就是最朴素的人生智慧——活着,就有希望。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从流民到燕云王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