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联邦的各项建设事业,都展现出勃勃生机之时,一片来自遥远北方的阴影,开始悄然笼罩在联邦政府的上空。
问题出在昆士兰。这个广袤的,位于热带的殖民地,在加入联邦时,本就心不甘情不愿。它的经济,与南方各州截然不同,高度依赖于一样东西——甘蔗。
而昆士兰的甘蔗种植园,隐藏着一个黑暗的秘密。为了在酷热潮湿的环境下,获得廉价的劳动力,种植园主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在进行着一种被称为黑鸟贩运的勾当。他们派出船只,前往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等太平洋岛屿,用欺骗,甚至直接绑架的方式,将成千上万的岛民,贩运到昆士兰的种植园里,进行着与奴隶无异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这些被称为卡纳卡人的太平洋岛民劳工,是支撑着整个昆士兰制糖业的基石。
随着联邦的成立,和《劳资关系契约》的签订,这个长期被默许的罪恶,终于被摆上了台面。
以汤姆·霍根为首的工会联盟,向联邦议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请愿。他们要求,联邦政府必须立刻取缔这种不人道的劳工制度,并将所有卡纳卡人遣返。他们的口号,简单而有力:“一个白人的澳大利亚,一份公平的工作。”
这个口号,在南方的白人劳工阶层中,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
然而,对于昆士兰的种植园主们来说,这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
“没有了卡纳卡人,谁来收割甘蔗?让那些娇贵的白人老爷,到三十五度的甘蔗田里去工作吗?”昆士兰总理,萨缪尔·格里菲斯,在联邦议会上,几乎是在咆哮,“如果联邦要强行剥夺我们的劳动力,那昆士兰,将不得不重新考虑,它在联邦中的位置!”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以分裂为要挟的威胁。
亚瑟再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从他个人的价值观,和维护《劳资关系契约》的权威来看,他必须取缔这种野蛮的制度。但如果处理不当,真的导致昆士兰脱离联邦,那他之前所有的政治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一个刚刚诞生就面临分裂的国家,将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更复杂的是,这个问题背后,还牵动着伦敦的利益。英国的糖业巨头,是昆士兰蔗糖最大的买家和投资者。他们绝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原料产地,出现任何动荡。
总督府内部,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方主张,必须快刀斩乱麻,以维护联邦的法律和人道主义原则。另一方则认为,应该暂时妥协,以稳定为重,避免与强大的种植园主集团,发生正面冲突。
亚瑟没有急于做出决定。他知道,这个问题,远比一场罢工或一次金融危机,要复杂得多。它触及到了这个国家,关于种族、经济和道德的,最深层次的矛盾。
他需要信息,需要来自第一线的,最真实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