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化派”仙官的极力鼓吹和玉帝不动声色的默许下,西方极乐世界那套备受瞩目的“福报轮回体系”,终于迎来了它的实践检验——在财帛星君麾下几个负责香火愿力初级处理与功德簿登记的部门,开始了为期一月的试点。
试点启动当日,氛围堪称热烈。妙算菩萨亲自带领几位精干罗汉顾问,为试点仙官们进行了详尽的系统培训。光幕上展示着精美的梵文与云篆交织的界面,宣讲着“三世因果量化”、“轮回品质提升”、“业力KpI精准结算”等新鲜概念,辅以西方极乐世界中那些“勤勉罗汉”凭借优异“业绩”获得“更高果位”的“成功案例”。许多年轻仙官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憧憬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永恒极乐的康庄大道。
起初,仙官们被那“长远福报”、“来世保障”的美好蓝图所激励,加之对新鲜事物的尝试心理,积极性颇高。他们严格按照系统指引,将每一份处理的愿力、每一笔登记的功德,都试图与自身的“未来福报积分”挂钩,小心翼翼地计算着每一个行动可能产生的“正负业力”。
然而,新鲜感如同朝露,很快便在现实的灼烤下蒸发殆尽,深层次的问题如同水底的暗礁,纷纷浮现。
首先是对“业力KpI”判定标准的巨大争议与无力感。 这一日,财帛司下属“愿力分拣处”的一位中年仙官,在处理一批来自下界灾区的祈愿时,因心有不忍,略微超出了一点系统规定的“标准安抚时长”,并动用了一丝微末的自身仙力,试图给予更细致的回应。然而,系统冰冷地判定他“工作效率未达最优”,产生了“负业力”,并因此影响了他本月整体的“轮回评分”。仙官委屈万分,向直属上级和西方顾问申诉:“弟子心怀慈悲,略尽绵力,何错之有?难道这系统竟要我等变得铁石心肠不成?” 类似的案例层出不穷,系统那非黑即白、缺乏对复杂情境和主观动机考量的判定逻辑,引发了试点仙官的普遍不满和困惑。许多仙官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才能在“效率”与“本心”之间取得平衡。
其次是那看似诱人、实则虚无缥缈的“轮回承诺”所带来的激励失效。 对于动辄拥有数千年乃至更久寿元的仙人们而言,“来世”实在是一个太过遥远的概念。远不如陈卷系统中那即时到账、可以立刻兑换修炼资源或享受的功德积分来得实在和刺激。当一位性格耿直的仙官在交流会上,直接向妙算菩萨发问:“菩萨,您如何能保证,我等今日辛苦积攒的这虚拟福报积分,在渺茫的来世一定能如数兑现,而非镜花水月?” 时,妙算菩萨也只能双手合十,以“佛法无边,信则灵,诚则感”这类充满机锋却缺乏实质保障的话语来回应。这种依赖于“信仰”而非“契约”的长期激励模型,在缺乏强有力信用背书的情况下,对于务实(甚至可以说功利)的仙界仙官而言,其吸引力迅速衰退。
最严重,也最难以调和的,是根植于文化底层的冲突与排异反应。 道家仙术,讲究的是“逍遥自在”、“我命由我不由天”,追求的是现世的长生久视与超脱。而这套源自佛门的体系,其核心却是将个体的命运与价值,完全绑定于一套外来的、强调“因果循环”、“业力束缚”的轮回机制之上。许多仙官在深入接触后,本能地感到一种强烈的束缚感和不适,仿佛有无形的枷锁套在了他们的道心之上。试点部门内,开始弥漫起一种消极怠工的氛围。仙官们不再积极争取“福报积分”,反而开始琢磨如何“安全地”完成最低标准,避免产生“负业力”。私下里的抱怨也越来越多:
“这劳什子轮回积分,看不见摸不着,还要时时担心被扣分,哪有以前实实在在的功德来得痛快!”
“动不动就业力业力,感觉做什么都束手束脚,这哪是逍遥神仙该过的日子?分明是戴罪修行!”
“说是为了来世,可若连今生都过得如此憋屈,修这仙还有何意义?”
试点非但没有展现出预期中的高效与和谐,反而陷入了比陈卷系统时期更复杂的扯皮、信任危机和理念冲突之中。效率数据不升反降,仙官士气低迷,一种“水土不服”的症候群在试点部门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