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阁的筹备占据了前院大部分的活力,西厢房工作间的金属交响曲则透着后院的硬朗。而位于正房东侧的雅风斋,在经历了几日的喧嚣后,渐渐沉淀出一种内敛的贵气。
韩风将苏雅娴交给他暂存展示的那对明式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和紫檀嵌瘿木面书案,精心安置在店堂最醒目的位置。两张椅子一左一右,隔着书案相对而设,线条流畅,比例完美,木质温润的包浆在透过玻璃窗的阳光下流淌着内敛的金光。那张宽大的紫檀书案,木纹如行云流水,镶嵌的瘿木瘤疤花纹瑰丽奇特,更添几分华贵与底蕴。仅仅这三件家具往那里一摆,整个雅风斋的气场就陡然提升,从街边小店,隐隐有了藏宝之地的格局。
但这还不够。韩风深知,对于一家古玩店来说,真正的“镇店之宝”,必须是能瞬间抓住行家眼球、体现店主实力和品位的硬货。他小心地从自己精选留下的藏品中,取出了一件“重器”——正是苏家返还物件中,那件被他特意留下的清中期官窑粉彩缠枝莲纹天球瓶!
这件瓶子尺余高,器型饱满端庄。通体以白釉为地,粉彩绘制缠枝莲纹,枝叶缠绕,花朵怒放,设色娇艳柔美,过渡自然。画工精细绝伦,莲瓣的层次、叶片的翻转都栩栩如生。瓶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矾红篆书款,端正清晰。整件器物胎骨坚实,釉面莹润如玉,宝光内蕴,透着一股雍容华贵的皇家气派。
韩风将它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紫檀书案正中央的一个特制红木底座上。天球瓶圆润的瓶身、绚丽的粉彩,与深沉的紫檀、流畅的黄花梨线条交相辉映,瞬间成为整个空间的视觉焦点!它散发出的那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华美与尊贵,无声地诉说着非凡的价值。
接着,他又将自己修复的得意之作——赵老师那幅《岁寒三友图》——重新装裱,换上了更上档次的锦绫,悬挂在粉彩天球瓶后方的墙壁上。松的遒劲、竹的清雅、梅的傲骨,在精妙的修复下完美呈现,墨色淋漓,气韵生动。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与粉彩瓶的历史价值、明清家具的工艺价值,共同构成了雅风斋的“金三角”,奠定了店铺的高端基调。
做完这一切,韩风退后几步,仔细端详。店堂的布置简洁而富有层次,光线透过玻璃窗,柔和地洒落在这些承载着历史的器物上。黄花梨的温润、紫檀的深沉、粉彩的绚丽、水墨的雅致,交织出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文化氛围。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书香、木香和历史的尘埃气息。
“这才像个样子……”韩风满意地点点头。
“镇店之宝”的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首先是被震撼到的自家人。王秀梅进来送水,看到那粉彩瓶,差点没敢呼吸,绕着看了半天才喃喃道:“我的老天爷……这瓶子……得值多少钱啊?就这么摆这儿?”韩建国也抽空过来看了一眼,他对瓷器不懂,但那瓶子的气派和儿子郑重其事的样子,让他也明白这东西非同小可,只是咂咂嘴:“好家伙,真亮堂!”便回去继续鼓捣他的工装夹具了。
真正引爆口碑的,是李长河的再次造访。
这位收藏研究学会的副会长,如今是雅风斋的常客兼义务宣传员。他刚踏进店门,目光就被那对黄花梨官帽椅和紫檀书案牢牢吸住,快走几步上前,手指颤抖着轻轻抚摸椅背光滑的弧线,又俯身仔细查看书案上瑰丽的瘿木纹理。
“明式!标准的明式!苏工!这线条,这比例……绝了!”他激动地赞叹,随即目光上移,看到了书案正中那件在阳光下流光溢彩的粉彩天球瓶。
“嘶——!”李长河倒吸一口凉气,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绕着书案走了好几圈,恨不得把脸贴到瓶子上看,“乾隆官窑!粉彩缠枝莲!这品相……这釉水……这画工!宝贝!真正的宝贝啊!风子!这……这难道是苏家……”他猛地看向韩风,眼中充满了询问和难以置信。
韩风微笑着,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含蓄地说:“承蒙一位老藏家信任,暂存小店展示。” 这个回答,在李长河听来,无疑是坐实了这就是苏家返还的精品!
“好!好!好啊!”李长河激动得直拍大腿,“风子!你这雅风斋了不得!了不得啊!有苏家旧藏的官窑重器坐镇,还有这等明式家具,再加上你那手化腐朽为神奇的修复手艺……”他指着墙上的《岁寒三友图》,“你这店,想不出名都难了!”
李长河没有食言。接下来的几天,他如同一个最热忱的推销员,在收藏研究学会的例会上,在几个老藏家的小圈子里,逢人便说:
“知道福缘胡同新开的雅风斋吗?了不得!店主韩风,年纪轻,本事大!手里有苏家出来的乾隆官窑粉彩瓶!明式黄花梨椅子紫檀案!那叫一个气派!”
“他那手修复功夫才叫绝!一幅破得不成样子的画,到他手里,愣是给救活了!跟新的一样!不,比新的更有味道!”
“想看好东西,想找靠谱的修复?去雅风斋!准没错!”
李长河在燕京市收藏圈浸淫多年,人脉广,信誉好。他如此不遗余力地宣扬,效果极其显着。
很快,雅风斋的门槛再次被踏破。但与之前政策初开时那些盲目跟风、只想淘便宜货的人不同,这次来的,大多是衣着体面、气质沉稳的中老年男士,一看就是有底蕴的藏家或资深爱好者。他们进门后,目光首先就被那“金三角”吸引,驻足良久,细细品鉴,口中啧啧称奇。
“李会长果然没虚言!这粉彩瓶,地道!”
“这家具,搁过去也得是大户人家的中堂摆设!”
“这幅《岁寒三友图》……修复得妙!几乎看不出痕迹,神韵俱在!小韩师傅好手艺!”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随之而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意。
一位老先生拿出一幅家传的、虫蛀破损严重的清人山水手卷,恳请韩风修复。工钱开得很大方。
另一位藏家看中了韩风留下的一件造型别致的清晚期仿生瓷山子(像生白菜),几番讨价还价后爽快买下。
还有人直接询问那对黄花梨官帽椅是否转让,被韩风以“藏主暂存,非卖品”为由婉拒,对方虽失望,却对雅风斋的实力更加高看一眼。
韩风应对得体,收费合理(对修复业务明码标价,对出售物品价格公道),手艺精湛(修复过程一丝不苟,效果令人满意),态度不卑不亢。很快,“雅风斋有好东西,店主韩风年轻有为、手艺高超、信誉可靠”的名声,就在燕京市真正的高端收藏小圈子里传开了。
雅风斋的声誉,伴随着那件璀璨的粉彩天球瓶和韩风日益精进的手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一圈圈扩散开来,影响力远超福缘胡同。
然而,韩风在忙碌与欣喜之余,心中始终绷着一根弦。声誉的提升,意味着更多的关注,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那件作为“镇店之宝”的粉彩瓶,如同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吸引着真正懂行的藏家,也必然吸引着暗处觊觎的目光。
陈志远那条毒蛇,会放过这个目标吗?
四合院的宁静,雅风斋的安稳,在这日益高涨的声誉下,还能维持多久?
韩风站在柜台后,看着店内流连忘返的几位藏家,目光扫过那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粉彩瓶,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守护这份家业和来之不易的声誉,需要更强大的实力和更谨慎的防备。技术的力量在萌芽,商城的积分是后盾,但现实的暗流,从未停止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