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芝、孟达、陈到的全力推动下,“三马同槽”“马食槽粟”的谶语如野火般迅速蔓延!
尽管司马懿以八路大军合围,布防严密如铁桶一般!
但陈到麾下的白毦暗卫细作网络此刻展现了惊人的效力!
这些精锐暗卫与孟达蓄养的死士皆怀必死之志!
他们凭借对荆襄地形的熟悉,攀越常人难以通行的山间小径,借夜色掩护泅渡寒冷刺骨的筑水支流!
甚至伪装成樵夫、商贩乃至魏兵,通过分段传递、暗设哨点、乃至以性命为代价的强行突围等方式,硬生生在司马懿布下的天罗地网中撕开了一道道传讯的裂隙!
尤为悲壮的是,一名身负重伤的白毦暗卫,腹部创口血流不止,意识已近模糊。
他凭借最后一缕意识挣扎到一处溪流旁,终是气力耗尽,扑倒在地!
冰冷溪水浸透衣衫的刹那,他眼前仿佛闪过离家时妻、子含泪的笑脸与军中同袍灼灼的目光以及陛下的信重!
这最后的温暖赋予了他力量,在彻底失去声息前,他用尽最后气力,将写着谶语的木牍缠于石上,投入潺潺溪水之中!
任其带着蜀汉的期望与一个无名者的忠魂,流向未知的远方……
正是在白毦暗卫与孟府死士这般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下,新城以外的广阔天地、魏军后方的荆襄诸郡,种种诡谲异象便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筑水之畔,有渔夫网得巨鲤,剖开鱼腹,赫然发现一方绢帛,朱砂字迹“三马同槽”“马食槽粟”殷红如血!
宛城郊外,有乡民清晨汲水,惊见井中隐现黄芒,捞起一看,竟是一块刻有“三马同槽”“马食槽粟”的残破木牍。
通往洛阳的官道旁,有行商在歇脚的凉亭柱下,捡到塞有谶语的竹筒。
更有人信誓旦旦地传言,夜过荒山,闻听古祠风中传来如泣如诉的絮语!
反复吟诵的正是“屠城灭口,司马篡逆,三马同槽,马食槽粟”之词!
甚至某地市集宰杀猪羊狗只,亦在其腹中发现以油布紧密包裹的帛书。
这些承载着惊悚预言的物件,或借水流漂荡,或由无名之手放置,或假神怪之口传扬。
它们仿佛自有生命,又似有天意加持,借助商旅、流民与乡野百姓之口,无视司马懿的封锁与禁令,无孔不入地向着曹魏的腹心之地蔓延。
闻者无不色变,一种源自未知的恐惧与对天命的揣测,在曹魏的士庶乡野间暗流汹涌,加速滋长。
不断有死士在突围途中被魏军巡哨发现,格杀当场!
但总有后继者接过染血的绢帛、木牍或口讯,继续向外冲去。
他们的牺牲,确保了那些足以撼动曹魏朝野的惊悚谶语,如同带着火星的种子,随风飘出了新城战场,洒向了曹魏腹心,甚至更广阔的天地……
“屠城灭口”、“三马同槽”、“马食槽粟”等骇人听闻的谶纬秘语,在司马懿的八路大军中,流传更甚!
愈传愈烈,几乎无孔不入!
每当夜深人静,常有兵士听见似鬼哭狼嚎般的啸声,隐约可辨其中不断重复着“屠城灭口”“阴谋篡逆”“三马同槽”“马食槽粟”等语句。
这些流言迅速在大军中酿成一股难以遏制的恐慌,其蔓延之快、范围之广,连司马懿与其寮属都为之瞠目,始料未及!
它所造成的动摇与冲击,甚至比孟达那篇《告天下讨国贼司马懿檄》更为强烈!
曹魏地方官吏与豪强闻此谶语,联想到司马懿擅自兴兵、围困新城的举动,更是心惊肉跳!
他们不敢怠慢,纷纷连夜修撰奏疏,以八百里加急或通过各自渠道,火速送往洛阳。
奏疏中或直言民间诡异流言,恳请朝廷明察。
或委婉提示军心民心浮动,请天子定夺。
更有与曹魏宗室或朝中反对司马懿势力关联者,暗中添油加醋,强调“三马同槽”“马食槽粟”之谶关乎国本,请陛下深虑!
一时间,通往洛阳的官道上信使往来骤然频繁,一股暗流已悄然涌向曹魏帝国的权力中心……
张合、胡遵、州泰、司马师、戴陵、夏侯儒、李昭等人闻此谶语,当即严令各级将校厉行弹压,甚至处决数名公然议论者。
然而猜疑的种子既已播下,便于黑暗中疯狂滋长。
一些非司马懿嫡系的部曲军中,气氛明显有异。
士卒望向中军大纛的眼神,少了几分往日的崇敬,多了几分难以言传的惊惧与疏离。
甚至发生了司马师亲兵与张合麾下小队因口角冲突,对方竟脱口而出“尔等司马家之马,欲食何处之粟?”的骇人事件。
冲突虽被迅速弹压,当事人立斩,但那森然的寒意却已浸入骨髓。
此后,两军协同攻城时,张合部卒能明显感觉到来自司马师督战队的冰冷注视与近乎苛刻的督战!
一种无形的隔阂与相互提防,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悄然弥漫!
负责锁扼筑水水路的州泰,一闻营中隐隐流传“三马同槽”“马食槽粟”之谶,心头不由一沉:
“此祸非小!!!”
他内心长叹。
“这比孟达那奸贼的檄文更加棘手!”
“司马公未奉诏令、擅自调兵,此刻显得更是授人以柄!”
他双眉紧锁,暗自思忖。
他乃司马懿提拔之心腹,本能不愿置信!
然而!
细思之下,他亦不敢断言!
身为司马懿亲信,他深知太傅之能耐与手段!
且二位公子司马师、司马昭,亦为少年英才。
更甚者,他深知远在洛阳的陛下曹丕,猜忌之心何等深重!
对待大魏诸王之刻薄,可谓古今罕见!
对其他宗室重臣与朝堂要员,亦猜疑极重!
“此等流言,快马加鞭,不消十数日必达洛阳!”
州泰仿佛已能看到皇帝曹丕那阴晴不定的面容,以及朝中政敌借此发难的场面,不由打了个寒噤!
“此乃诛心之剑,悬顶之刃啊!!!”
他叹道:“祸事大矣!!!”
“不知司马公将何以处之?!!”
“可有应对之策?!!”
他步出营帐,望向新城方向,低声喃喃:
“孟达……”
“此人何来如此手段?!!”
“这三马……”
他遽然收声,左右顾视,见无人留意,心下续道:
“三马同槽,马食槽粟?!!”
“何其歹毒阴损!!!”
“此计出自孟达?!”
“孟达何时具此智谋?!”
“司马公向来谨小慎微……”
“恐难逃猜忌矣!!!”
他目光灼灼!
“此断非孟达所能谋!!!”
“莫非……”
“真如司马公所言!”
“孟达背后有高人指点?!”
“东吴?!”
“蜀汉?!”
朔风凛冽,扑面生寒,刺骨生疼!
四周枯木!簌簌作响!
他猛一甩首,不再深想,此非他所能置喙!
“然,仍须修密信,婉转探问情形!”
在信中,他直言不讳地写道:
“都督……”
“谶语汹汹,已动军心根本!”
“恐其流布于外,上达天听,为奸人所乘,则大势去矣!”
“望明公速决新城之事,并思善后之策,以安朝野之谤!”
他回至帐中,唤来亲卫!
神情严肃,声音沉凝!
“传令!”
“不得妄议!”
“有敢妄加议论者!”
“立斩不赦!!!”
他说的杀气凛然!
亲卫浑身一肃!
领命而去……
军营之内,霎时一片肃杀!
屯兵子午谷口的胡遵,性虽刚猛,却非全无智略。
闻听“三马同槽”“马食槽粟”之谶言,心头剧震!
猛一拍案,厉声喝道:“何处传来此等谣言乱语?!”
“岂不畏死乎?!!”
此等关乎天命归属之言,最是犯忌!
他虽性情刚猛果敢,然内心审慎务实、富谋略!
怒气稍平,他只觉这流言背后恶毒无比!
一阵陡然寒意袭上脊梁!
不由沉默良久,方重重冷哼一声!
“好一个孟达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