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入秋,金陵城桂子飘香。这一日,东宫内的气氛却比那馥郁的桂花更加甜暖洋溢。太子妃常氏近日来身子慵懒,食欲不振,唤来太医署院正仔细诊脉后,得到了一个让整个东宫,乃至整个紫禁城都为之振奋的消息——太子妃,有喜了!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第一时间便传到了朱标耳中。他正在文华殿与议政大臣商议优化税制之事,闻听内侍激动难抑的禀报,饶是他素来沉稳,此刻也不禁怔住,随即,巨大的喜悦如同暖流般瞬间涌遍全身,让他几乎握不住手中的奏章。
“诸位,今日先议到此。”朱标努力维持着平静,但眉眼间的笑意却如何也掩藏不住,“东宫有喜事,孤需即刻回去。”
众臣先是一愣,随即醒悟过来,纷纷面露喜色,躬身道贺:“恭喜太子殿下!贺喜太子殿下!此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
朱标匆匆赶回东宫,步履都比平日轻快了许多。寝殿内,常氏正半倚在榻上,脸上带着初为人母的羞涩与喜悦,见朱标进来,欲要起身,却被朱标快步上前轻轻按住。
“快别动,好生歇着。”朱标握住她的手,声音是前所未有的温柔,“感觉如何?可还有哪里不适?”
常氏微微摇头,脸上泛起红晕:“劳殿下挂心,妾身还好,只是有些嗜睡。太医说,脉象平稳,一切安好。”
朱标仔细端详着她的气色,确认无碍,这才彻底放下心来。他坐在榻边,轻轻抚上常氏尚未显怀的小腹,眼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期待。这里,孕育着他和常氏的血脉,更是大明未来的希望!
“好,好!太好了!”朱标连说了几个好字,千言万语似乎都凝聚在这最简单的词汇里。他穿越而来,奋力改变着这个时代的轨迹,如今,一个全新的、与他血脉相连的小生命即将到来,这让他对这片土地、对这个帝国的未来,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很快,朱元璋和马皇后也得知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坤宁宫内,马皇后喜极而泣,连声念佛,立刻就要亲自去东宫看望儿媳。朱元璋更是龙颜大悦,在殿内来回踱步,捋着胡须,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
“好!标儿有后了!咱要当爷爷了!”朱元璋声音洪亮,透着无比的畅快,“传旨!赏!东宫上下,皆有重赏!太医署用心,赏!命尚膳监,每日精心调配膳食,务必保证太子妃营养!命太医院,每日请平安脉,不得有误!”
帝后的重视与赏赐如同潮水般涌入东宫,整个皇宫都沉浸在一片欢欣鼓舞之中。太子有后,意味着国本更加稳固,帝国的传承有了最明确的指望,这对于朝野上下,无疑是一剂最强的定心丸。
勋贵武将们,尤其是常遇春的旧部以及徐达等与朱标亲近的将领,闻讯更是欣喜若狂。这意味着与他们利益攸关的太子一系,根基将更加深厚。文官集团也纷纷上表庆贺,无论内心作何想法,表面上的欢庆姿态都做得十足。
就连远在北疆巡视的朱棣,接到大哥的家书后,也是兴奋不已,立刻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回了大批北地珍稀皮毛、药材作为贺礼,心中对这个尚未出生的侄儿(或侄女)充满了期待。
然而,在这普天同庆的氛围下,朱标在最初的狂喜之后,很快便冷静下来。他深知,这个孩子的降生,固然是喜事,但也必将被卷入权力场的中心,引来无数关注,甚至暗中的算计。
夜晚,他陪着常氏在庭院中散步赏月,握着她的手,语气温柔却坚定:“夫人,如今你身系重任,定要好好保重自己。外界一切纷扰,皆有我在。你只需安心静养,保持心情愉悦便可。”
常氏依偎着他,感受着秋夜的凉风与夫君掌心的温暖,心中一片安宁:“殿下放心,妾身明白。为了殿下,为了孩儿,妾身定会珍重。”
朱标抬头望向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思绪万千。这个孩子的到来,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创造一个更好世界的决心。他要为他的孩子,也为天下千千万万的孩子,扫除障碍,奠定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强盛的大明。
他要让他的继承人,不必像他这般殚精竭虑地与内外势力博弈,而是能够在一个制度完善、国力雄厚的帝国基础上,施展更大的抱负。
“无论是男是女,他\/她都将是这煌煌大明,最尊贵,也最幸福的孩子之一。”朱标在心中默默立誓,“而我,必将为他\/她,扫清前路的一切阴霾。”
东宫的喜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粒石子,激起的涟漪深远而绵长。它不仅带来了血脉延续的喜悦,更无形中加固了朱标的地位,凝聚了人心,也为这个正在朱标手中悄然变革的帝国,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所有人的目光,在关注朝堂风云、边疆战事的同时,也开始悄然聚焦于东宫,期待着那个承载着帝国未来的小生命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