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张娟和何启航在龙山市委办公楼下接到了前来采访环境污染事件的新华社记者一男一女两个人。
“刘莹,刘大记者,好久没有见面了。”
张娟见到为首的年轻女人从车上走了下来,走上前去和对方拥抱在一起。
“张处长,没想到几年不见就成为大处长了,你可是我们这一届中少有从政的且当到处长的女同学了。”被称作刘莹的女人,拍了拍张娟。
“我可没有你们这些无冕之王厉害,如果我当时也分到了京城,估计也不会干行政工作,好了,下来之后我们再叙旧,你不介绍一下你们这位同事吗?”张娟看着站在身后刘莹的中年男人说道。
“这一位是我们的摄像记者肖左师兄,他也是我们新闻学院毕业的,比我们早毕业几届。”
听见刘莹的介绍,张娟伸出手,对肖左说道:“肖师兄,早就听闻您的大名了,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
“张处长,过奖了。”肖左和张娟轻轻的握了握手。
随后,张娟又把何启航介绍给了两位记者。
“何部长,给你们添麻烦了!”
刘莹和肖左分别和何启航握了握手。
“欢迎两位记者,你们不远千里从京城过来为我们的工作做报道,这是我们龙山市的荣幸。”何启航客气的说道。
等何启航和他们打过招呼,张娟就对刘莹和肖左说道:
“刘莹,肖师兄,何部长给我们安排在市委招待所休息,我们现在就过去,安置好了再去吃点午饭,今天下午先在市里转一转,明后两天到两个受污染较重的县里去看一看,你们看行吗?”
“你们已经在这里采访过了,我们听你的,不过,现在是在市委办公楼下,要不,我先去见一个熟人?”刘莹说道。
“哦,你在这里还有熟人?”张娟好奇的问道。
“对呀,你们都认识,我给他打个电话,看看他有没有空。”
刘莹说着就拿出了手机,拨打了一个电话。
陈明浩此时正在办公室里看着工程建设办公室报过来的近期的建设计划,放在桌上的手机响了起来,拿起来一看,是一个许久未曾联系的人,便接了起来。
“表哥,我是刘莹。”
“刘大记者,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你现在有空吗?我就在你们市委办公楼下。”
听见刘莹的话,陈明浩就知道这次来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又是她。
“有空,我派人下来接你们。”
“不用,你们市委宣传部何部长在,只要你有空,我让他带我们上去吧。”
“那好,我等你们。”
挂完电话以后,刘莹就对何启航说道:
“何部长,麻烦你带我们上去一下,陈书记在办公室等着我们。”
“好的,刘记者,我们这就上去,没想到刘记者和我们陈书记还是亲戚呢。”何启航边说边对他们做出了请的手势。
“刘莹,你和陈书记还真的是亲戚关系吗?”
张娟和刘莹边走边说起了话。
“对呀,你还记得我有一个双胞胎的姐姐吧?”
“我当然记得,我听你说过她好像在部队。”
“我姐嫁给了陈书记的表弟,所以,我跟着他们喊陈书记为表哥。”
“哦,原来你们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其实我和陈书记早在十年前就认识了,那个时候他也在治理污染,好像还只是一个副县长,我和吴刚一起秘密去采访,门卫问我们是什么关系,我就说他是表哥,没想到最后还真的喊表哥了。”刘莹笑着说道。
“看来真的是缘分,你老公吴刚要不当领导的话,这次估计也是你们俩一起来吧?”张娟说道。
“我们结了婚之后就不搭档了, 领导让他搞行政,那就去搞行政吧,家里总得有一个人带孩子。”
两个人说着,何启航就带着他们来到了陈明浩的办公室。
看见他们进来,陈明浩连忙从办公桌里走了出来。
“刘记者,欢迎你们。”
“陈书记,给你们添麻烦了。”
刘莹没有再称呼为表哥,而是喊起了官称,毕竟现在不是私人的场合。
两人打完招呼之后,刘莹又把肖左介绍给了陈明浩。
“肖记者,辛苦你们了。” 陈明浩和肖左握了握手
“陈书记,我们也是奉命来采访,还请您多支持我们的工作。”肖左说道。
“那是一定的,你们不辞辛苦来到我们这里,将我们这里的污染情况报道出去,是对我们治理污染工作的一大支持,我们理应要支持你们的工作。”陈明浩说道。
随后,陈明浩将刘莹他们让到了会客区坐下,和他们聊起了天。
“何部长,刘记者他们这次的接待工作还是有你们市委宣传部全权负责,他们想到什么地方去看,去采访,你们都要满足他们的需要,同时要做好他们的安保工作,有必要的话,还是让季玉龙他们来负责,你觉得呢?”
聊天的过程中,陈明浩对何启航说道。
“书记,请放心,这一次和前两天一样,我全程陪同刘记者他们,安保工作就听您的,我一会儿就将您的指示传达到市公安局。”
“那就谢谢陈书记和何部长了。”
听见陈明浩和何启航的话,刘莹客气的说道。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你们这一趟的采访注定是不会愉快的,但是你们的安全工作我们还是要保障,哦,我说的不愉快是指你们在采访的时候,看到受污染的情况你们的心情一定不会好受。”
“比十年前台源县的污染还要严重吗?”刘莹听见陈明浩的话,问道。
“十年前那一次的污染是个别化工厂造成的污染,虽然给污染地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但那一次是单一化工企业污染的环境,而这一次涉及的单位很多,污染的面积也很广,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一次的大面积污染,从省到市到县,环保部门都对这些污染环境的企业给予了庇护,应该说性质是很恶劣的。”陈明浩对刘莹解释道。
“那看来是不会有好心情了。”刘莹说道。
在聊天的过程中,陈明浩没有向刘莹问起,新华社是怎么注意到龙山市的污染的,也没问起这次怎么又是她来的,至于前面的问题,他在昨天从何启航那里知道新华社的记者要来采访,就猜到了是孙维平到京城去的结果,至于为什么又是刘莹来采访,应该是她主动申请的,作为间接的亲戚,她是知道自己在这里当市委书记的。
中午,陈明浩陪同刘莹他们在市委招待所吃了一顿午饭,便没有再去管他们在这里采访工作了。
两天之后,刘莹便结束了在这里的采访,在离开之前,刘莹和肖左在陈明浩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了采访。
和省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提的问题一样,刘莹照样问到了相同的问题,陈明浩也按照当初的说法进行了回答。
“陈书记,您认为发展经济就一定会牺牲环境吗?”
在采访快结束的时候,刘莹问道。
听见刘莹的问题,陈明浩笑了笑,说道:
“我们许多领导总认为发展经济,适当牺牲一点其他的利益,比如环境,比如人的健康,是在所难免的,我认为这是一种短视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就如你们在采访时所见到的那样,环境一旦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不仅生活在这一方水土上的人们的健康得不到保证,就是治理起来的成本也是无法估量的,是得不偿失的……”
刘莹他们离开龙山市的第三天,省日报和省电视台同时报道了龙山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刘莹他们采访的内容也以内参的形式送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案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