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点03分钟,美军第三波攻击机群抵达。
这一次,差不多180架各式舰载机。
而在2分钟后,由李航亲自指挥的中国第二波攻击机群也出现在了战场。
他亲自率领的这支部队一共有22架b25轰炸机、8架民33改鱼雷机、23架p51战斗机和1架民33侦察机。
当美军看到这样一支机群,也很惊讶,怎么把b25轰炸机和p51战斗机都开来了?
前者还好说,是能轰炸海上目标,准确度不高,而且也没有俯冲投弹的威力大。
可p51战斗机是咋回事,敢去进攻大和号战列舰?
这款战斗机是性能优异的空战战斗机不错,但防护能力是不如p47战斗机,也不如F6F地狱猫舰载机。
因为p51战斗机的定位就是代表盟军最高防御能力的p47战斗机和盟军最高综合机动性代表的喷火战斗机的最佳折衷飞机。
难道是看到大和号战列舰半残了,所以过来凑凑热闹?
不过当看到b25轰炸机后,美军飞行员就知道p51战斗机是护航的,但后者还是有一些飞行员忍不住前去日军军舰上秀了一波存在,然后就扬长而去。
而且美军舰载机飞行员开始一度以为这是美军陆航的机群,可靠近一看,才发现涂着中国国旗标志,沟通之后更是确认就是中国空军。
虽然觉得有些怪,但双方都没有因此放松对大和号的攻击。
“这就是海战吗?”
当看到那艘舰体明显倾斜、甲板上建筑被摧毁大半的大和号战列舰依然还在以十几节的航速航行时,王汉循有些震惊。
关键大和号战列舰的表面建筑大半都被摧毁,但其依然还没有放弃抵抗,仅剩的高射炮还在开火,甲板上还是有不少日军水兵正在拼尽全力灭火。
对于舰上的日军来说,大和号在他们心中的意义非凡,自然要竭尽全力地拯救。
盟军这边,就是要借此覆灭日军这最后的希望。
李航的要求也简单,就是亲自见证这场打断日军脊梁骨的一战。
大和号战列舰一旦沉没,对于整个日本的打击都很大,而且李航还会把大和号被进攻和沉没的照片洗出来并刊登在报纸上、传单上。
尤其是后者,然后李航就会让轰炸机执行‘纸炸弹’计划,把这些传单撒在日本本土。
到时候就算是日本政府想要隐瞒这个事实都难。
“这就是真实的海战,只是规模并不是很大。
在去年,西太平洋发生的马里亚纳海战和莱特湾海战,那规模更大。
在莱特湾海战,双方20多艘航空母舰、20多艘跟这差不多的战列舰、170多艘驱逐舰和2000多架飞机参战。
即便是之前在瓜岛附近海域发生的海战,大部分规模都比这个大。”面对王汉循的好奇,李航神色平淡地给出了解释。
只是要仔细观察的话,李航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大和号战列舰。
他们这架b25轰炸机并没有前去投弹,而是在战场附近的高空转圈,观察着整个战场的情况,尤其是大和号战列舰的情况。
这其实也是李航第一次见大和号战列舰。
别看大和号在41年底就被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并在42年2月取代长门号战列舰成为联合舰队的旗舰。
但其真正对敌军目标开火的作战行动只有三次。
分别是去年的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和这次支援冲绳的作战行动。
在中途岛海战,大和号远离战场,并未实际参战。
而在所罗门群岛附近爆发的几次海战中,大和号战列舰也只是在远离战场的后方海域待着,并未前往一线战场。
而随着武藏号在莱特湾海战被击沉,大和号战列舰的地位更加突出,日军大本营也不敢轻易出动。
也就冲绳战役爆发,日军大本营无奈,这才发起了这次单程行动。
其计划是在冲绳附近坐滩,作为固定炮台。
之所以是单程行动,是因为没那么多油。
“以我们国家的情况,想要造出这种战舰基本是不可能。
还真的来对了,这不亲自来前线看看,还真的不知道差距。
跟日本比,都有这么大的差距,跟美国一比,更没法比。
好在美国是我们的盟友。”王汉循不禁感慨。
“目前的确是盟友。”李航笑了笑,更多的话却是没说了。
“我们的飞机发射的鱼雷命中了大和号!”
突然,副驾驶大声呼喊起来,激动地指着下方。
李航等人凑过去一看,便看到大和号战列舰左舷后部突然发生了爆炸,而一架民33改鱼雷机则是从大和号后方空中掠过。
照理说中国机群是从大和号右舷方向来的,应该攻击大和号的右舷才是。
但其实那8架民33改鱼雷机并没有攻击右舷,而是攻击左舷。
很简单,因为美军的多次攻击,大和号的左舷受损严重,而且明显倾斜。
这时候攻击右舷,说不定会缓解大和号的倾斜危机。
因此,那8架民33改鱼雷机绕了一圈,同样攻击左舷,加剧大和号的倾斜。
就连b25轰炸机也都是从左舷发起进攻,因为大和号左舷的防空武器基本被摧毁地差不多了,从左舷攻击的危险小一些。
没看到那8架民33改鱼雷机虽说只命中了三枚鱼雷,但都安全离开战场,并未受损。
“大和号战列舰完了。”
12点16分,当看到大和号的左舷倾斜程度明显超过20度后,李航就知道大和号要完了。
这种庞然大物,倾斜程度达到这个地步,基本上无法复原了。
而且攻击还在继续,倾斜程度只会越来越严重。
。。。。。。
“大佐阁下,大佐阁下!舰体倾斜程度已经达20度,左舷至少被十几枚鱼雷命中,进水严重,已经无法复原。”
大和号战列舰上,一名浑身狼藉的日军军官惊慌地来到受了重伤的舰长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