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你是不是疯了?!
你知不知道这么做是在将客户主动拒之门外?!”
作为最直接的利益相关人,亚洲区销售总监汉斯?科勒立刻站起来,脸红脖子粗的激烈反对:“在这场经济危机下,客户对价格比任何时候都敏感!
华腾工业集团虽然是我们的大客户,但他们一直在寻找替代供应商——我上周刚收到情报,他们的研发团队正在测试意法半导体和飞思卡尔的芯片,虽然还没成功,但要是我们贸然加价,只会把他们推给竞争对手!”
这可是个全新的情况,财务总监卡尔·穆勒立刻转向汉斯·科勒,表情严肃的向他确认:“汉斯,你确定?”
如果当真出现了这种情况,自己这个财务总监就要对整个集团的明年预期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了。
“我当然确定,这也是我本就准备在本次会议上汇报的,”汉斯·科勒说着,从自己跟前的文件夹里拿出一份情报报告递给卡尔·穆勒:“这上面附着的是华腾工业集团下属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实验室的照片,测试台上摆着飞思卡尔powerpc e500mc芯片的样品,旁边还有EcU程序的调试日志,旁边那几枚芯片分别来自意法半导体和瑞萨电子……
先生您可以看到,他们华腾工业集团甚至已经在做技术适配了,只是暂时没解决好兼容性问题,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涨价,他们肯定会加快测试和适配进度,一旦成功,我们将很有可能失去这个客户——最起码也是订单量大幅减少!”
“兼容性问题哪有这么容易突破?!”
托马斯·韦伯皱起眉,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华腾工业集团的EcU系统是基于我们的xc2365芯片开发的,底层程序已经绑定了我们的指令集,要切换到其他芯片,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进行调试、适配和程序修改,说不定还会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根据我们之前掌握的情况,他们的生产线排到了明年3月,根本就耗不起这个时间!”
汉斯·科勒立刻反驳道:“可华腾工业集团是华夏最大的乘用车厂商,并且他们集团下属的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已经是华夏最大、最好的手机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供应商,他们在芯片领域的实力虽然远不如我们英飞凌,但也不容小觑,适配个新型的EcU而已,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做到这一点!
而且,华腾工业集团在去年年底的集团高层内部讲话中,已经明确提及了,要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确保供应链的稳定。
此外,华夏政府也在努力扶持和打造他们东方自己的芯片供应链体系,只要他们下定决心切换,肯定能找到技术支持!
这么巨大的风险,我们难道还能不充分考虑?”
这……似乎也有道理……
会议室的众人,有人支持汉斯·科勒的观点,有人支持托马斯·韦伯的观点,大家各执一词,最终,大家将目光汇聚到了财务总监卡尔·穆勒的身上,想要听听他这个财务总监怎么说、有什么观点。
卡尔·穆勒的眉头皱的紧紧的。
一方面,汉斯·科勒的话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英飞凌确实承担不起失去华腾工业集团这个大客户的损失;另一方面,托马斯·韦伯的提议,诱惑力太大了,如果真的能够以托马斯·穆勒的设想拿下与华腾工业集团的谈判,整个英飞凌汽车电子事业部面临经济压力瞬间缓解。
迟疑了再三,迎着众人的目光,汉斯·穆勒终于开口了:“从财务角度看,加价确实能缓解现金流压力,但我个人也同样赞同汉斯的话,风险太大。
华腾工业集团每年800万颗的芯片订单,不但占我们全球车规级芯片业务营收的18%,更是占到了我们在华夏市场营收的60%,如果丢了这个客户,华夏业务就垮了,后续再想找这么大的客户,简直难如登天。”
“风险?能有什么风险?”
托马斯·韦伯提高了声音,这位英飞凌的欧洲市场负责人,言语中充满了对华夏客户的鄙夷和瞧不起:“现在全球能生产车规级主控芯片的厂商,只有我们、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瑞萨和飞思卡尔这么几家。
恩智浦的 S12系列性能不如我们,意法半导体的芯片兼容性更差,至于瑞萨和飞思卡尔,他们一个主攻东瀛市场,一个主攻北美市场,此前根本就没有针对华夏市场的适应性适配程序……
所以,华腾工业集团没得选!
他们承担不起停产的代价,只能接受我们的条件!”
说着,托马斯·韦伯拿过遥控器按了积极下,指着幕布上的全球市场份额图,信心十足的说道:“我们占全球车载tcU、EcU芯片市场35%的份额,华腾工业集团用了我们五年的芯片,生产线、检测设备都是按我们的标准来的,切换芯片供应商的成本至少2000万美元,他们冒不起这个险,也不会冒这个险!
再说了,谁又敢保证这份情报不是华腾工业集团主动放出来,用于误导我们、好在接下来与我们的谈判中压价的?
我看啊,这反倒是更加说明了他们在接下来的谈判中的心虚,否则他们为什么用这种小手段?”
至此,会议陷入了僵持,与会的高管们也分成了两大派系。
支持托马斯·韦伯的一派,大多是欧洲区的高管,他们认为英飞凌有技术壁垒,华腾工业集团不敢轻易更换供应商,尤其是托马斯·韦伯提出的“这极有可能是华腾工业集团为了本次谈判特意释放出的烟雾弹,这反倒是更加说明了华腾工业集团对接下来与我们的谈判的重视!”的说法,更是让他们认为非常有道理,这就是华腾工业集团提前放出来的、用来误导英飞凌、试图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压价的手段……
支持汉斯·科勒的,多是熟悉华夏市场的亚洲区团队,他们清楚华腾工业集团的自主化决心,知道华夏市场的竞争激烈,也更明白华腾工业集团的这笔订单直接攸关着英飞凌汽车电子事业部的生死,所以宁可少赚一点也绝对不能出现问题。
最终,卡尔·穆勒提出了提议:“先生们,不如这样,我们今天的会议就暂时先到这里,三天后再开一次会。
我们用这三天尽可能多收集一些华腾工业集团的情报,看看他们的替代方案进展到哪一步,之后再做决定——毕竟这关系到英飞凌的未来,不能太草率。”
托马斯·穆勒虽然不满,但也知道现在无法说服所有人,况且卡尔·穆勒的话也说的在理,只能点头同意。
散会后,他留在会议室,看着华腾工业集团的采购记录,心里满是傲慢——在他眼里,华腾工业集团只是一个依赖英飞凌技术的“追随者”,只要用断供施压,对方肯定以及一定会服软。
他不知道,汉斯手里那份“华腾工业集团测试飞思卡尔芯片”的情报,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是简单的、华腾工业集团释放的烟雾弹。
一场足以颠覆他认知的供应链变局,正在悄然酝酿。
……………………
三天后,第二次关于“与华腾工业集团芯片采购的谈判策略方案制定”的会议,在英飞凌慕尼黑总部的会议室里如期召开。
与上次不同,这次参会者手里多了两份关键文件:一份是汉斯·科勒团队提交的“华腾工业集团替代方案进展报告”,另一份是托马斯·韦伯团队出具的“英飞凌车规级芯片技术壁垒分析”。
会议一开始,汉斯·穆勒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紧迫感:“根据我们的情报,华腾工业集团已经与飞思卡尔亚洲区负责人保罗?戴维斯接触过,飞思卡尔承诺免费提供100颗样品,还愿意派工程师协助适配。
更危险的是,华腾工业集团下属集成电路研发中心的团队已经解决了飞思卡尔芯片与华腾汽车cAN总线的兼容性问题,现在只差EcU底层程序的优化——我们的技术专家判断,最多一个月,他们就能完成测试!”
说着,汉斯·穆勒拿出一份报告:“我们花高价买通了一个华腾工业集团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的一名工程师,获取了他们的研发进度和合作情况,这里面就是详细内容……”
说到这,汉斯·穆勒看向托马斯·韦伯,轻轻摇头:“托马斯先生,很不幸,你之前所说的‘技术壁垒’问题,正在被突破!”
“一个月?这不可能!完全不可能!”
托马斯脸色一沉,立刻反驳:“EcU程序的优化需要大量的可靠性测试,比如低温环境、电磁兼容测试,这些至少需要 3个月才能完成。华腾工业集团的生产线不能停,他们没这么多时间!”
他拿出一份技术报告,上面列着xc2365芯片的独家优势:“我们的芯片支持‘双核心冗余’技术,在汽车高速行驶时,能确保EcU不宕机,这是飞思卡尔芯片没有的,实现做到这一点,飞思卡尔他们只能采取老办法:用两颗独立的芯片来实现。
而这无疑是增加了采购成本。
华腾工业集团要是切换,就意味着整个电路板都要重新设计和标定,他们的质量部门绝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