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侯微微眯起双眸,目光深邃,
“功法桎梏解除,天下武者如脱缰野马,难以约束。
若仅靠朝廷军队镇压,终究是治标不治本,且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本侯倒有一计,可解此困局。”
韩玉甲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期待,连忙问道:
“侯爷有何妙计?末将愿闻其详。”
武安侯想了想,说道:“也不是本侯所想,而是当年文皇帝所做。”
“文皇帝靖难成功后,天下武夫的功法桎梏也没了大半,天下同样一片混乱,
那时候,文皇帝开东厂、锦衣卫,广招天下武者,以武制武。”
韩玉甲微微一怔,脸上露出疑惑:
“侯爷,东厂和锦衣卫乃是文皇帝时期设立的特殊机构,
用以监察百官、维护朝廷稳定。
怎么又招募武者了?”
“这是我在一本隐秘典籍上所看,
具体如何已经不得而知,可能只存在于皇室的秘典中,
但现在武者众多,
且实力参差不齐,不少人朝夕不保。
可将这些武者招募进东厂和锦衣卫,
按照他们的实力品行进行划分。
对于那些实力高强且品行端正的武者,给予他们高官厚禄,
让他们为朝廷效力,
成为维护天下稳定的中坚力量。
而对于那些实力稍弱但有潜力的武者,
则加以培养和训练,提升他们的实力,为朝廷所用。”
韩玉甲眼睛一亮,思索片刻后说道:
“侯爷此计虽妙,但那些武者向来桀骜不驯,又怎会轻易听从朝廷的招募?
而且,若他们进入东厂和锦衣卫后,
依然心怀不轨,那又该如何是好?”
“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好,聚在一起总比散在外面好,
总有人遵守朝廷法度,还可以以利诱之。”
韩玉甲听闻此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侯爷所言极是,如此一来,
那些武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会听从朝廷安排。
而且,有朝廷约束,他们也不敢轻易作乱。”
武安侯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
“此事需要新帝点头,他最近表现如何?”
韩玉甲眉头紧锁,沉声道:
“侯爷,说起这新帝,末将实在难以恭维。
自他登基以来,每日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对朝政大事鲜少过问。
前几日京城动乱,满朝文武在朝堂上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可新帝竟还在后宫与那些歌姬舞女嬉戏玩乐,全然不顾国家安危。”
“不仅如此,他对待朝臣倒是还好,但对待宫中的太监宫女,可是肆意妄为,
但凡有哪人不合他心意,轻则庭仗,重则杀头,宫中现在怨言颇多。”
武安侯静静地听着,面色平静如水。
待韩玉甲说完,他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
“玉甲啊,我理解你的不满,
新帝的种种行径,确实令人失望,但大势如此,我们又能如何?”
“天下,不能一日无主,
新帝虽有不妥之处,可他终究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就算是要改立新君,也不是时候。”
“侯爷,可他太荒谬了!”
“玉甲,莫要冲动,新帝虽有诸多不是,但并非一无是处。
至少,他目前还没有肆意扰乱朝政,还算是听话,
若贸然行动,只会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机可乘。”
武安侯目光坚定地看着韩玉甲,继续说道:
“先维持现状,将那些武者招募进东厂和锦衣卫,稳定住局面,
只要朝廷手中掌握着一定力量,就不怕动乱,也不怕朝堂生变。”
韩玉甲听闻此言,脸上愤怒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无奈。
他缓缓低下头,沉默良久后,声音低沉地说道:
“侯爷,末将明白您的苦心,
只是,大好江山风雨飘摇,末将于心不忍。”
武安侯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韩玉甲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玉甲,我何尝不是如此?
在这关键时刻,不能自乱阵脚。
有总比没有好,先稳住朝廷,天下总还有希望。”
韩玉甲抬起头,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侯爷所言极是,末将愿听从侯爷安排。”
武安侯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说道: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此事刻不容缓,即刻着手准备招募武者之事,
记住,一定要严格筛选,确保招募进来的武者品行尚可。”
韩玉抱拳说道:
“末将领命,定不辜负侯爷期望。”
说罢,他站起身来,大步流星地走出殿去。
武安侯望着韩玉甲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继续养伤。
韩玉甲风风火火地赶回京城,
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思索着武安侯的计策。
招募武者进东厂和锦衣卫之事,
关乎大乾未来的局势稳定,一刻也不能耽搁。
回到京城后,他顾不上休息,径直朝着京兆府奔去。
京兆府衙前,依旧人来人往,吏员们忙碌地处理着各种事务。
韩玉甲大步走进府衙,直接找到了武彦哲,
武彦哲正坐在桌前,仔细查看着手中的卷宗,眉头紧锁,似乎在为什么事情发愁。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到是韩玉甲,脸上露出一丝惊讶,连忙起身问道:
“韩将军,您怎么来了?可是有什么要事?”
韩玉甲神色凝重,说道:
“武大人,此事紧急,武安侯有一计,可解如今京城武者作乱之困局。”
武彦哲眼睛一亮,急忙将手中的卷宗放下,说道:
“哦?侯爷有何妙计?快请说来听听。”
韩玉甲便将武安侯所说的开东厂、锦衣卫,招募天下武者,以武制武之计详细地说了一遍。
武彦哲听后,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
“此计虽妙,但实施起来恐怕不易,
那些武者向来桀骜不驯,如何能轻易听从朝廷招募?
而且,此事还需陛下点头才行。”
韩玉甲点头说道:
“武大人所言极是,所以我想与你一同去见礼部尚书陈文轩大人,
他在朝中威望颇高,有他相助,此事或许能成,
之后我们再一同进宫,向陛下奏明此事。”
武彦哲觉得有理,便与韩玉甲一同前往礼部尚书府。
来到礼部尚书府,韩玉甲和武彦哲向门童表明来意后,便在客厅等候。
不一会儿,陈文轩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
他身着一袭绯色官袍,头戴乌纱帽,面容儒雅,眼神中透露出睿智。
陈文轩看到韩玉甲和武彦哲,微微一笑,拱手说道:
“二位大人今日前来,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