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朝晖是一座逐水而建的城市,密布的港汊,纵横的水网,都使城内外大量建筑为水环绕,甚至就在水上。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朝晖城从外观上而言,并不规整,一些奇形怪状的布置与设计,将传统汉式建筑的整体感与美感都破坏掉了,但与周遭环境结合起来,却又并不突兀。

城池的规模并不算大,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帝国本土那些一去二三里的小城,甚至犹有不如,但层次分明。沟渠环绕的朝晖城,分水、陆门六座,船只能够直接通行内外。

城中分内外城,内城自是王城,专供王室成员居住、治务;外城范围要大些,是为吴国贵族、官僚及有一定身份、财产的汉族生活居住,同时主要的官署、机构、仓库等建筑也都设在外城。

城中自是秩序井然,巡逻严密,防护森严,这也是朝晖城或者整个南洋地区汉城、汉镇一个普遍性的特点,那便是种族隔离,城中那是汉人老爷们常住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当地的原住民是不能进城的,当然,有些清理城市、掏粪运粪、搬运苦力的下贱活计,还得蛮夷来。同时,一些归化的有一定地位的土着,也能定期到城中进行汇报。

也可以想见,朝晖城里与城外,是怎样天差地别的悬殊。脏乱差,乃是恰当的形容词了,但偏偏是城外的港口、商业、土地以及大量土着聚居民,供养着城内的干净整洁。

平心而论,朝晖城的情况,并不符合一个艰苦奋斗、向上发展的新生国度该有的气象,但从现实条件来考虑,汉家子弟跨海涉洋原来开拓,本就艰苦卓绝,牺牲巨大,活着的不为富贵享受,难道还要与地方土着同甘共苦吗?

同时,不管是为了方便管理,还是为了维护统治,维持汉人崇高地位,保证其扩张欲望,对土着进行一定的剥削,都是很有必要的。

没有剥削,何来发展与繁荣?辛苦劳动、遵纪守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也是一种剥削,只不过在广阔的南洋洲陆,汉人可以光明正大地把这份剥削转嫁到土着身上。这就是接受文明的代价,同时也是对土着的一种鞭策与激励,他们太懒、太野蛮了,懒惰而不知礼仪的人,如何本赴光明美好的未来?

汉地的平民到了这里,只要敢打敢拼,很快就能成为土着眼中的“汉族老爷”,当然,这种情况也只存在于开拓早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加多,汉族移民地向上发展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在城里城外,以及朝晖城周遭,汉族平民也同样不少,他们虽然享受国内待遇,但也不具备“贵族式”特权。想来也是,如果仅靠那些土着,其生产力可没法供应这么众多的汉族老爷,对于诸多汉族移民来说,美好生活还得靠自己双手去创造。

勾吴国,是个极具封建特点的地方,这里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在这个国度,上下各阶层,几乎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服务贵族而展开的。

其行政、司法、经济、民生乃至军事,都贯彻着权贵的意志,比起中央帝国,权贵的贪婪性与剥削性都被极大地放大了。

同时,在权贵之外,还有一个名为“钱贵”的新兴阶层崛起,这也是地缘因素导致的,南洋这些封国,都具备浓厚的商业属性,堪称无商不立。

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从事贸易起家的商贾势力的抬头,也是可以预测,虽然他们对国家的话语权还远远不够,但也已名正言顺地进入到统治阶级,和那些汉族的种植园主一般,属于封国的上层建筑。

而新兴商人阶级的崛起,在整个南洋,都已经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潮流。具备足够经济实力的他们,也必然希望获得与之相衬的政治地位与保障,这是一种本能,想要实现还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南洋的汉人移民,其生存环境虽然改变了,但来自大陆传统观念的束缚,却也没那么容易就彻底打破,尤其是还有一大波掌握强权的贵族的压制,他们是最强势的保守者。

可以想见的是,随着南洋地区商业的不断发展,商业阶级实力、势力的不断增涨,终将对南洋封国的统治格局造成冲击。

但在当下,他们还不够格,还需要积累,这个时代还是由封建王权为代表的权贵说了算。甚至于,在南洋诸国,儒学家与佛教徒们,其地位都要比种植园主与商人要高。

尤其是前者,这是汉文明在南洋地区传播、汉人征服广阔洲陆最根本的保障与力量的源泉,没有任何一个封国不重视。从开宝时期第一座儒学馆在良平岛建立起来之后,几十年间,大大小小的儒学馆校就如雨后春笋般在南洋地区冒头,规模虽有大小,但儒家的经典教义,也在这个过程中被传播而来,浸润这片广阔天地。

当然,传播到南洋的儒家教义,显然是有失传统的,在帝国本土的儒家学派中,包括那些新兴的地方学派,都对南洋的儒门大加鄙薄,因为荒蛮之地难出良儒,也因南洋儒学越发明显的跑偏,乃至魔改......

断章取义、篡改经典、辱没圣贤,是帝国传统儒门对南洋儒学的强烈抨击与指责,其中扩张性的、有失仁道的东西太多了,甚至连铜臭商贾都能堂而皇之地进入教义宣传之中,这如何不让传统派们痛心疾首。

但本土非议再多,却并不影响诸国对南洋儒学的支持乃至推崇,毕竟,也不见大陆那边骂得狠的儒学者们南来纠正。

何况,诞生于大陆的儒学,到了环境迥异的南洋,有所改变,也是适时应景的事情。而南洋儒学,除了与大陆儒门的格格不入之外,在南洋当地,尤其在诸国之间,也有相当的分歧,几十年间,也碰撞出了不少思想的火花......

但不论如何,在各大封国与帝国中枢呈离心趋势的同时,南洋汉族在文化上虽然与帝国本土一脉相承,但在发展上也已经偏离,在建隆时代,已然格外明显了。

朝晖城内,就是一座大儒学馆,那是吴国的官学,学生足有三百多人,都是权贵、豪商子弟以及归化土着酋长、首领的质子,每名学生,都是吴国统治阶级的后备力量。

在城外的聚居区,同样有不少依托于儒学馆发展起来的汉学校、书馆、私塾,这些才是汉文化传播的基层力量,同样得到了王国从政策、经费上的扶持。

并且,也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入学的,知识、学问与文明的光辉,可不是廉价的东西。除了很多汉族移民都舍不得投资子孙的昂贵学费之外,还有身份上的区别对待,但是,几十年下来,依旧有不少当地土着,发现了这条真正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砸锅卖铁也要学得汉族的先进文化。

这样的例子,在吴国内已经有一些了,一些聪明的即便在渤泥时代都属于贱民的土着,他们通过无限向汉人靠拢,靠着对汉文化的学习、熟悉,成功脱离了原本的奴隶阶级,成为依附团结于王国体制的上等土着,也是王国加深对原住民管理控制的重要触手。

与南洋儒学相对的,便是佛教的发展了,这一点同样出彩,甚至比儒学还要好,显然,南洋地区的原住民们在信仰上,也需要更先进的神明来抚慰乃至救赎他们。

因此,在朝晖城外,最显眼的建筑,不是港口、街市、楼舍,而是那条通往城池道路间泛着金光的寺庙——珈蓝寺。只要天晴的时候,总能看见旺盛香火,袅袅升起,佛音阵阵间,进香稽首的土着,比汉人都要多,而佛教对王国统治的积极作用,也比帝国本土要明显得多。

朝晖是一座商业港城,外港的码头可供吃水2丈深的大船停泊,优良的水文条件,也就花费大代价修筑、保养的港口设施,也吸引了大量客商船前来。

当然,除了依托港口之利的贸易商业之外,朝晖城的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来源,还是落到农渔业、盐业以及小手工业。

制盐是这里的传统,而来自淮南的一些移民(最初由郑峙特地征募),则将最近几十年间淮东制盐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带来了,大大提高产量与质量,也使得朝晖的盐甚至跨岛跨国卖到东西爪哇(西雍、东越)乃至南北金洲(齐、梁)。

手工业则是完全由汉族移民带来的了,尤其是木作,除了围绕着汉氏建筑展开的各种木工活计之外,木雕、木刻的文化也有明显传播,让这座城市也多了几分艺术的气息。

白日间,港区内外很热闹,但忙碌的,除了那些汉族经营者外,大都是受人役使的土着。相比之下,到了夜晚,才更添几分繁华,不论城内外,酒楼饭馆,不到深夜,难以停罢。

毕竟是处于热带地区,白日炎热,不管是哪个阶层的汉族权贵老爷,都不大乐意出门,只有夜晚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丝丝凉爽,享受着海风吹拂下的惬意,也享受他们开拓的成果。

而夜晚,除了灯火辉煌的繁荣,同样也让一些见不得光的事物能够更从容、便利地存在与发生。黑夜的掩护下,一艘三桅的福船缓缓驶入朝晖外港,在引导船的指挥下,于早就清理出的一座泊位间,下锚、靠岸。

木制的栈桥上,点起了一排的火把,昏黄的灯光照耀下,大几十名的壮汉已经提着武器候着了,居其中的,乃是一名胡须稠密的老者。

年纪看起来不小了,面部还有一道明显的疤痕,但一双眸子仿佛散发着精光,浓郁的夜色都掩盖不住,而那种由内而外释放出的凛然气势,也说明着他不寻常的地位。

可作猜测,这名老者在朝晖城是位权势人物,而事实上,在整个吴国都是如此。他叫沈柏龙,乃是勾吴国子爵,正儿八经的王国贵族。

在王国的爵位体系中,爵位同样是不可轻授的东西,除了王室成员之外,只有对吴国立下特殊、重大功勋的人,才能得爵。即便被定了“开国第一功臣”的郑峙,也只是个马驿伯,可想而知,沈柏龙这个子爵,在吴国的份量并不低。

而这个沈柏龙,便是当年在上海滩码头上闻名一时的“白龙哥”,也是带着一干弟兄,追随郑峙南下渤泥的第一批垦殖团。当初,靠着聪明的头脑、出色的胆识以及强力的手段,以及一干生死兄弟的支持,沈柏龙在垦殖团内可谓是风生水起。

沈柏龙也像找到了组织一般,格外卖力,也迅速出挑冒尖,在郑峙的提拔下,成为垦殖团的中高层。他参与了对渤泥几大家族的绞杀;曾率领部下挥汗如雨、伐木开荒,为后续移民的到来提供空间;也曾率部打退无数次土着部落的袭击,奔走四方,平定反复之叛乱,更沿河深入数百里,俘获数以万计的土着、牲畜、财产;吴国那支仅几十艘舰船的海军,也是沈柏龙负责具体组建的......

也就是出身低了点,否则一个伯爵也是跑不掉的,但王国子爵之赐,也足以展现王国对他功绩的认可与表彰了。将近三十年过去了,当初的“白龙哥”变成了“老白龙”,同时也从王国的军政一线退了下来,但他在国内的权势与地位,却不曾有多少褪色。

三十年间,以沈柏龙为核心的沈氏家族的组建,也是水到渠成的事,除了沈柏龙自己的子女之外,还派人把舟山老家一些敢打肯冲的沈氏族人接来,充实沈氏在吴国的力量。

如今的沈柏龙,年纪大了,胡须白了,皱纹铺满了脸,但人老心不老,即便年逾六旬,还操持着家族的生意。而以他在吴国的地位,能由他亲自过问的生意,显然也非同一般......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凤帝九倾三国:开局被刘大耳逼出山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大唐:我能搞钱,多娶公主合理吧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锦衣春秋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大明杀神乱世枭臣霸道女皇爱上我穿越之温僖贵妃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医入白蛇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冰临谷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唐躺平王三藏还俗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史上最强县令浴血山河笔架叉将军北宋第一狠人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穿越之原始之路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