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的刘备也不傻,他早就将自己这边的情况分享给孙策和曹操。
为的就是让孙策和曹操两人。
周瑜手中的情报,就是从刘备那里送来的。
经过一番的推算,周瑜就发现刘俊原本就是要算计孙策和曹操,让他们放松警惕,随后来一个大突袭。
孙策是越看越心惊。
万万没想到刘俊居然丝毫没动用多少兵马,就让刘备疲于应对。
周瑜收到这些情报之后,他就知道刘俊之前所做的一切,就是要灭掉孙策和曹操。
冥冥之中,或许就是有人给孙策和曹操一次机会,让他们避免了这次的祸事。
孙策深吸一口气,对周瑜说道:“我军不能再松懈了!没想到刘俊为了灭亡我江东,居然做了这么大的谋划。”
周瑜说道:“刘俊向来做事都是如此!如今我江东各地都有锦衣卫的探子,根深蒂固,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没办法挖出来。”
孙策皱着眉头,面对这样的局面,他实在是没想到有什么办法来解决。
此时,周瑜对孙策说道:“伯符,吾有一个想法,就是有点委屈伯符。”
“什么想法?”孙策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说道:“咱们之间还顾虑什么啊?直接明说就行了。”
周瑜深吸一口气,说道:“向刘俊称臣!”
“什么!”孙策大惊失色,如同见鬼一般看着周瑜。
周瑜就知道孙策会是如此。
“伯符,你觉得以咱们现在的实力,能够扛得住刘俊的全力进攻么?”周瑜直接挑明了事实,拿出地图,说道:“你看看咱们现在的江东。”
“失去豫章郡之后,咱们江东就靠着鄱阳湖抵御刘俊。长江沿岸处处设防。刘俊占据天下之半数,益州刘备已经沦为守户之犬,曹操依靠我江东存活。我江东若不改变,根本就扛不住刘俊的猛攻。”
周瑜一字一语都直插孙策的内心。
“我孙策不可能臣服于刘俊。”孙策咬牙切齿地说道。
幸亏说这话的是周瑜,换做其他人的话,孙策都会将他给砍了。
周瑜沉默不语。
两人的话题就这样结束了。
周瑜默默地走了出去。
如果有其他选择,周瑜打死都不会选择向孙策提出臣服刘俊的提议。
“伯符啊!暂时的退缩是为了更好的出拳!你怎么就不懂呢?”
周瑜的内心很是纠结,可他现在真的没有办法了。
保住江东的办法,已经没有多少了。
此时的洛阳城中,经历过刘瑭的葬礼之后,城内百姓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无论多大的人物,无论生前多么的辉煌,葬礼多么浩大,黎民百姓很快就会忘记。
因为百姓们最关注的还是自己的生活。
整个朝堂如今都在运作着刘俊灭亡江东的大计划。
唐王内阁更是全速开动起来。
看似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大汉王朝,刘俊却感觉到了一丝不妙。
为何呢?刘俊总感觉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似乎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具体怎么说,刘俊是搞不明白。但他就是有这么一个这样的感觉。
于是乎,刘俊就悄咪咪地找来了一个大才。
夜色之下,唐王府的密室之中,刘俊正在等着他心中的大才。
在锦衣卫的护卫之下,一个中年男子,终于来到了密室。
来者正是徐庶!
“元直,你终于来了!让本王好等啊!”刘俊笑呵呵地对徐庶开了口。
徐庶一脸的疑惑,他明明在家中加班处理公务,就被锦衣卫给请进来了。
“唐王,不知是何缘由,深夜让卑职前来?”徐庶恭敬地问道。
刘俊就知道徐庶这厮不会乖乖臣服自己的,都不称呼自己为“主公”。
但刘俊也不敢逼急了徐庶。
这货有个坏毛病,一旦真的被逼急了,徐庶来一个闭口不言。那刘俊的损失就大了。
刘俊亲自给徐庶倒了一杯茶,说道:“元直乃当世奇才。如今本王正欲平定天下,统一汉室,却深感身边虽有贤才,仍需如元直这般有远见、懂谋略之人相助。今日请元直前来,有一桩心腹之事,想与元直坦诚相谈。”
“心腹之事?”徐庶有点懵了。
在洛阳城中,刘俊的心腹太多了,没想到居然找徐庶来谈这样的事情。
徐庶瞬间明白了一些事情。
“正是如此!”刘俊也不浪费时间了,直言道:“本王虽拥兵百万,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然却心中隐隐有种阴翳之感。似乎本王有隐藏之危机,元直乃是旁观者,可否为本王解惑!”
徐庶暗道:“果然如此!”
徐庶作为后来者,也是一个旁观者,他自然也发现了刘俊势力的一些问题所在。
然而人微言轻,徐庶也不敢贸然干涉,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没想到今夜却被刘俊给请过来了。
“唐王,您麾下人才济济,卑职之才微薄,恐怕难以解开唐王之忧虑。”徐庶还是做了一丝的保留。
刘俊摇摇头,诚恳地说道:“元直啊!你就别谦虚了。本王知道你的能耐。要不然也不会千方百计将你从刘备身边挖过来。本王现在真的需要你的帮助。”
徐庶见刘俊如此坦诚,他是万万没有想到。
而且今夜要是不能够让刘俊满意,恐怕徐庶也没什么好果子吃的。
徐庶可不像自己落得贾诩、郭嘉、庞统等人那样,被刘俊来一个以德服人。
徐庶的脸色变得郑重起来,拱手说道:“大人既然坦诚相告,卑职便斗胆直言。如今王爷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朋党之势。彼此制衡却也互相掣肘,若不及时化解,恐生祸端。”
“朋党!?”刘俊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于是问道:“可否细说!?”
徐庶十分严肃地说道:“当今天下,已然三分。可唐王麾下更是错综复杂。主要为三派。一派为武将,一派为文臣,一派为宗亲!”
“武将?文臣?宗亲?”
这三个划分,刘俊还真的没想过。
徐庶叹息了一声,说道:“唐王天纵奇才,深谙世家大族的危害,早早就在预防。唐王是否认为,危害仅在世家,什么河北士人、中原士人、荆州士人?”
“你说的对!本王就是这么想的。”刘俊十分诚恳地承认。
徐庶拱手道:“唐王未雨绸缪,天下士人在您的麾下,不敢造次。各地世家被极大的削弱。虽然各地官员也有抱团取暖,却不能产生对唐王的影响。而唐王现在的最大的隐患,恰恰就是卑职说得三大派系!”
刘俊都听进去了,笑道:“元直,你畅所欲言吧。本王很想听听。”
徐庶点点头,说道:“最大的派系,当为武将。临近天下一统,其危机愈发强烈。各大武将麾下皆有跟随多年的士兵。虽然在征战天下的时候,爆发出强大的战力,却十分容易形成武将专权的恐怖后果。“
“唐王或许不用怕。天下所有的将士都对唐王忠心耿耿。然日后呢?“
徐庶十分直白地说道:“一旦尾大不掉,后继之君无法镇压。岂不是乱世重启?”
刘俊十分认可。没想到武将这里已经出现了隐患。
想想乱世开启的时候,不就是各地诸侯拥有兵力,朝廷无法镇压么?
徐庶紧接着说道:“至于文臣。唐王重视武将,文臣也开始聚集在一起。甚至于不少人已经形成了姻亲。长此以往,恐怕会出袁绍之事。”
刘俊的眼睛变得冷冽起来。
文臣之间相互结亲的事情,刘俊是阻止不了的。
比方说贾诩,郭嘉、庞统都成为了他的晚辈,连陆逊都成为了贾诩的学生。
刘俊难道要责罚贾诩?
刘俊也要考虑一下文臣方面的问题了。
“文臣派与武将派素来不和,文臣认为武将鲁莽,不懂谋略,武将认为文臣纸上谈兵,不懂战场凶险。”徐庶叹息道:“长此以往,两方必然发生争斗。好在一切还尚早,双方在唐王麾下相互配合,也相互制衡。”
刘俊缓缓地点头,随后说道:“那最后一个宗亲是怎么一回事?”
武将和文臣是两大派系,但最后一个宗亲,刘俊真的想不到了。
徐庶笑道:“汉室宗亲本为大汉栋梁。然乱世降临,宗亲首当其冲。可有赖唐王以横扫之势,铲除群雄。宗亲也随之复兴。”
徐庶向刘俊汇报道:“常年战乱,各地藩国被攻破,藩王不思守土安民,而是携款而逃。如今天下安定了,不少打着藩王后裔的宗亲不断涌出。宗正已经收到了很多请求。”
“而汉室宗亲也开始在地方上聚集了不少的势力。朝廷对他们并没有多大的限制,其发展十分迅速。地方官员也不敢为难宗亲。不知唐王可知其中危害?”
刘俊沉默了起来。
汉室宗亲的人数非常庞大。虽说不是每个姓刘的都是宗亲,但十个里面有八个是。
刘俊一直都关注着世家大族,真的对宗亲这方面失去了限制。
被徐庶这么一说,刘俊之前的担忧都明了,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