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微微一顿,随即说道:“我自然不会反对了,毕竟乔家人是在为我们做事,就像你所言,下山的路那么远,有辆车也方便些。”
她对男人的决定,向来是无条件支持。
“我就猜到你会同意,娘子,告诉你一件事,你绝对想不到。想不想听?”
陈家旺突然一脸神秘地凑到小溪面前。
“什么事情啊!能让你如此高兴。说来听听。”
“其实也不是啥大事,就是黑娃和乔欣竟然看对了眼,而且乔家父母也十分赞同。”
“啊!真的吗?”小溪满脸惊讶,“这也太有意思了吧!原本我还在想,要不撮合一下白芷和黑娃,刚好两人年岁相仿,如今看来是用不上了。”
她万万没想到,黑娃竟会同乔欣那丫头产生火花。
陈家旺轻轻点头,“当然是真的了。仔细想想,其实两人还挺般配的,就是乔欣的年纪小了点,若想要成亲,怕是还得等上两年。”
“可不是嘛!不过,既然两人看对了眼,咱也别过问,想必等到时机成熟,黑娃自会过来找我们。”
得知又一个下人,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小溪打心眼里为他感到高兴。
陈家旺也跟着点了点头,又同小溪简单聊了几句,便起身去了铺子。
来福抬手拍了拍三郎的肩头,“还是三郎厉害啊!这才多久,亲事就定下来了。你小子可真有福,找了个好媳妇。”
听闻此言,三郎别提多开心了,笑得嘴都要咧到耳后根去了。
毕竟他已不是第一个说这番话的人,大家皆夸他运气好,找了个温柔贤惠的未婚妻。
就连大壮也跟着连连点头,“来福大哥说的对,我三郎哥确实有福气,凌雪姐姐不但长的好看,性格也特别温柔。”
三郎听到大壮的话,心里更美了,凌雪确实比他长得好,如果不是父母双亡,要带着幼弟一起出嫁,怕是也不会同意这门亲事。
毕竟自己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要啥没啥,就连现在的栖身之所也是租的,试问哪家爹娘,会同意女儿嫁给这样家境的男子。最重要的是,还带着一个老娘。
也不怪大家都这般说了,毕竟条件摆在那里,其实就算凌雪不嫁人,也照样能将弟弟扶养成人,无非是日子紧巴一些罢了。
但一对没爹没娘的姐弟,相依为命,哪有那般容易,即使不缺吃少穿,却总有一些不怀好意之人,打她们的主意。
每每出门办事,总会遇到镇上的小混混,被言语上调戏几句都是轻的,更有甚者,直接伸出爪子动手动脚,如果不是被凌雪随身携带的匕首划伤,还不肯罢休。
表叔担心她的安危,劝她放弃一辈子不嫁人,将弟弟独自抚养长大的想法。
经过多日的思想斗争,这才同意嫁人,为自己和弟弟找个依靠,不然,哪里有他的事。
这个时辰,铺子里的食客并不多,只有三五桌,否则,他们也没有时间坐在一角,扯闲话了。
“来福大哥也别说我了,你同小莲姐啥时成亲?”姚三郎给客人上完茶回来,轻声问道。
“我们啊!来年吧!今年是没希望了。”提起此事,来福不禁有些闷闷不乐。
他也想早日成亲,毕竟年纪不小了,老娘也想早点抱孙子,奈何丈母娘觉得,女子成亲太早,生孩子容易难产,说啥也不同意,硬生生推到了来年春天。
“你和小莲姐年纪也不小了,为何要来年呢!如果早点成亲,来年这个时候,孩子怕是都生了。”对此,三郎百思不得其解。
“我倒是想早点成亲,奈何岳母不同意,说是小莲身体单薄,怕太早生孩子,有危险,非要在将养一年……”来福语气中满满的无奈。
“难怪呢!我还纳闷呢!你同小莲姐感情那么好,为何不成亲,原来症结在这里啊!不过,张婶说的不无道理,我们村,曾经就有两个小媳妇因为还未到及笄之年便嫁人生子,结果生孩子那日难产而死,一尸两命。
如今回想起那凄厉的叫声,都觉得瘆得慌,虽然小莲姐早已过了及笄之年,但身体确实单薄了一些。”
三郎能理解张婶的想法,毕竟男人已经没了,如今只剩一个女儿同她相依为命,若是再有个三长两短,怕是也活不下去了。
来福轻轻点了点头,“嗯!当娘的心疼女儿,我理解,所以,只能在等一年了。”
忽然想起他同小莲刚好上那阵,岳母甚至还怀疑过自己,是否因为在桃红那里爱而不得,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她的宝贝女儿,对他不是很满意。
如今回想起来,不禁想笑,他承认自己对桃红确实动过心,可在知晓她被刘福所打动,两人好上之后,便将那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的爱,深藏于心,把对方认做了妹妹。
直到桃红同主家一起搬去新宅伺候,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他便将其一点点淡忘,再到后来,被小莲所吸引,两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
他的心便被小莲填满,再未想起过桃红,奈何岳母心中始终过不去这个坎,担心生孩子太早有危险,不过是身为一个过来人,对自己的考验罢了。
毕竟小莲已经十六岁,身体也没有她老人家所说的那般单薄。但谁让自己喜欢呢!那就只能好好表现,期待早日过了岳母那关。
在官道上忙着招呼客人的桃红却不知因为自己的关系,来福同小莲的喜事,被张婶一拖再拖。
“桃红啊!要不,你去那边歇一会,娘自己招呼。”
刘母看了眼挺着个大肚子,忙着招呼客人的儿媳,满脸担忧。
“娘,没关系的,人家都说怀孕以后,多运动,到时生孩子也快。”
桃红一脸不以为然,没有什么事情比有钱赚,能让人更快乐了,累点又何妨,睡一觉,第二天便可满血复活。
“可你这月份已经不小了,娘担心……”
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刘母越发觉得大儿子有眼光,桃红当真是勤快能干,每天起早贪黑,来官道摆摊,却从不喊苦喊累。眼中总是带着笑意。
老话说的好,外有搂钱的耙子,家有赚钱的匣子,这个儿媳不但勤俭节约,还总是想着如何赚到更多的钱财,来改善家中的生活条件。
若是将来小儿子也能寻个如此能干的媳妇,她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