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爹,您怎么能不给钱呢!这条鱼少说也值十几文。”
小月不喜欢欠人情,哪怕是同父亲交好的刘伯伯。
王父摇了摇头,“不是爹不给,是生子不肯收,还说,你有孕在身,吃鱼对胎儿好,这鱼不是给你的,而是你腹中那还未出世的孩子。”
他太了解闺女的性子了,这些年,父女俩相依为命,最穷的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便如此,闺女也没有求过任何人,而是一点点挺过来了。
更何况是一条价值十几文的鱼了,奈何,无论他如何拉扯,对方都不肯收,最后,还是刘大哥出面,说服了自己,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占人便宜。
“算了,以后想办法,将人情还回去便是。”
如果她没记错,生子哥他媳妇似乎快生三胎了,应该是年底的月子,大不了到时给包个红封,也算是还了这份人情,小月在心中盘算着。
“闺女,听闻你生子哥他媳妇又怀上了,说是找大师算了,这胎保证是男孩,也不知这次是否能如愿。”王父一边刮鱼鳞,一边嘀咕着。
“是吗?那敢情好啊!不然,只怕生子哥他媳妇又要抹眼泪了,要女儿说,他们就是想不开,没儿子又能咋地,大不了招个上门女婿,照样顶门立户,您说对不?”
她从未觉得,自己是女孩有啥不好,无非就是力气没有男孩子大罢了。
王父却无奈地叹了口气,“是可以招上门女婿,但终究不是儿子,遇到好的,或许,可以指望他为自己养老送终,反之,还要时刻提防被吃绝户。”
不过,他却从未这样想过,不然,也不会得知媳妇日后都无法再生育时,还对她不离不弃,一如既往的好。
于他而言,管他是儿子还是女儿,是自己的不就成,也算是有后了。
“那爹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担心?”小月手上的动作一顿,抬头看向父亲。
“咱家要啥没啥,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这个院子,我有啥好担心的,再者说,女婿也不是那样的人,不然,我也不会让你当掉玉佩,去为他赎身了。”
王父从第一眼看到沈浩阳,就觉得,他是个负责任,重情义之人,将女儿托付给这样的男子,就算将来有一天,撒手人寰,也能放心了。
“您对他还蛮有信心嘛!难道就不怕他考中后,嫌弃我这个乡下妻子,给他丢人现眼,从而抛妻弃子吗?”
相公现在对她是不错,但谁能保证,见过外面的世界后,还能保持初心,不忘自己这个糟糠之妻呢!
但有些事情,担心也没用,该发生的,依旧会发生,如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顺其自然。
“不能吧!我觉得女婿不是那种人。”一时半会,王父也有些拿不准,“你也不用忧虑,若他真的变心了,大不了一纸和离书,从此以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我就不相信了,两个大活人,还养不活一个孩子。”
年轻时,他一直在码头扛包,妻子病逝以后,自己承受不住中年丧妻的打击,便大病了一场,自那以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以至于后来,只能靠药汤续命。
从未想过,有朝一日,竟还能如正常人一般,下地行走,能跑能跳,现在他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养活闺女和外孙,应该还不成问题。
是啊!以前那么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若是真有那么一天,就像父亲所说,两个大活人,难道连个孩子还养不活吗?
思及此处,小月的脸色不再是灰暗,而是满眼笑意,有些事情与其害怕,倒不如顺其自然。
老话说的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相公本就是她倒追而来,就算有一天,是为了权势与颜面,抛弃自己这个糟糠之妻,也理所当然。
与其整日提心吊胆,不如过好当下每一天,走一步看一步。
“您说的对,等孩子出生以后,女儿也可以去找点事情做,孩子就交给您来待,哪怕有一天,相公真的不要我们母女俩,也有足够的能力养活自己,而不是离了男人,便活不下去。”
其实王父一直有所担心,主要是这个女婿太完美了,不但做得一手好饭,家务全包,对闺女也体贴入微,对他这个老头子,更是孝敬有加。
每次发工钱都会给自己买上一坛好酒,扯上一块布料做新衣,毫不夸张的说,比有些人家的儿子做的还要好。
街坊邻居羡慕不已,纷纷道喜,恭喜他们父女俩苦尽甘来,终于要跟着女婿享福了。
可他却始终有一丝担忧,那就是女儿目不识丁,而女婿却识文断字,打算参加科举,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他活了大半辈子,听过太多,男人一旦发达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抛弃发妻,娶对自己仕途有益的女子为正妻。
但这些话,他从未对女儿透露半分,主要是不想让她在孕中徒增烦恼。
万一女婿不是那种人,一切都是自己想多了呢!如此一来,岂不是破坏了小两口的感情。
今日也是话赶话,提起此事,不然,他绝对把这些话烂到肚子里,只字不提。
“对了,你猜我刚刚在街上遇到谁了?”
“谁啊!”小月随口问了一句。
“你三婶呗!她正同二毛驴子的媳妇,说咱们家的是非呢!让我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这才灰溜溜地回了家。”
王父就想不通了,明明两家没有任何往来,弟媳为何还总是在外面说三道四,尤其是当他听到那句,闺女早晚会被女婿抛弃后,更是气得火冒三丈。
听听这是人话吗?就算两家没有往来,但起码还有着一层血缘关系吧!至于这般诋毁吗?
“她说了什么?”小月知道她那个婶子准没说好话,不然父亲也不会上前训斥。
“也没说啥,无非就是嫉妒你罢了,谁让你给我找了个好女婿呢!不像你堂妹,找的那是个什么玩意,不在家陪着怀孕的妻子,反而同村里的寡妇打的火热,甚至被人家小叔子堵在被窝里……”
王父虽然一直不喜弟弟一家人,但也从未想过,他们夫妻竟然那般狠心,为了凑银子送儿子去私塾,竟在明知对方是个游手好闲的混不吝的情况下,还把闺女往火坑里推,只为让她将来贴补娘家。
如今可好,夫妻二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有时男人还对她拳脚相加,公婆却视而不见,还说,侄女当初就是奔着他家钱去的,挨打也得受着。
弟媳虽然重男轻女,但那毕竟是她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多少还是有些心疼的。
几次上门为闺女出头,但皆被对方羞辱一番,还说既然当初收了他家的二十两银子,那儿媳的生死,就同娘家再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