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洛阳城内,太极殿上,文武群臣肃立两厢,赵斌端坐于御阶之上,俯瞰朝堂。自大宋推行二十四道、设一都四京以来,疆域规制看似庞杂,但就朝堂运转而言,不过是从东京迁至西京处理政务而已。虽是迁都之举,于动荡未平的大宋而言,倒也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然而,当赵斌在殿上一一颁下新政:设稽文司振兴文教,立皇城司监察百官,置政务院治理民生,建度支院统筹税赋,设提刑院执掌刑律——五权分立,纲举目张。待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大宋上下文官体系必将迎来一场剧变,牵动数万官员、十余万门阀、数百万百姓的命运。可这一切,与韩世忠方才所提之事相比,竟显得轻巧许多。

毕竟天下文武并立,文官数万,军中将领亦不下此数。文官改制,无非职司调整,百姓依旧耕织商贸,度支院税制改革,对寻常人家而言不过是纳粮缴税的名目有变,银钱终究还是流入国库。

然而军制改革,却全然不同。一旦启动,不仅牵动全军将领的调任,更涉及百万北伐军的安置——那将是一项浩大且耗资巨大的工程,牵扯足足数百万户大宋黎民。

抗金十余年,军中百战老兵不在少数。如今天下初定,老卒理应解甲归田,新丁亦需招募整训。像岳飞等几位大帅手中的权柄,纵不全部交出,较之北伐之时也必然大幅削减。

这些日子,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旧事、前朝重文抑武之策,一直在韩世忠等人心头萦绕。然而军制改革势在必行,赵斌此前已拟定章程,并与四帅反复商议,自认万全。

依照商议结果,四帅深知陛下欲行文武并重之策,有意扶植武将制衡文臣,许下的待遇可谓极为宽厚,对众将的安置也称得上公平仁厚。

然而谁都明白,再完善的制度,一旦置于朝堂之上,落入众将耳中,难免生出变数。最令他们担忧的,是那些中层将领——这些人出生入死,如今盼着封赏,若觉得分配不公,难保不会心生怨望。万一有人胆大妄为,闹出拥立之事,纵然赵斌明察不搞牵连,也难免君臣离心。

这边韩世忠等人胆战心惊,那边赵斌同样如履薄冰。他推行新政向来分步渐进,可田制改革依旧逼出了陆泽。陆家虽被皇城司翻手平定,然若军改中再生变故——尤其是那些手握实权的底层将校若煽动军心,纵有雷霆手段,一旦处置失度,难免留下千古苛责。

他不由想起历代旧事:唐太宗以“司马懿七十尚能平定辽东”激李靖出征;汉高祖剪除异姓诸侯如履薄冰;光武帝“退功臣而进文吏”其中艰难;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仍遭非议;明祖蓝玉之狱更是将鸟尽弓藏演绎到极致。这大好江山来之不易,赵斌实在不想在最后一步功亏一篑。

正因如此,当韩世忠奏请修改军制时,殿中空气陡然凝重。文武百官屏息垂首,就连侍立的禁军都将呼吸放轻了几分。赵斌既恐听到将领口出怨言,众将也惧新君为固皇权而萌生杀意——更怕的,是那些不知轻重的部属在此时妄言,触怒天威。

然惧则惧矣,该行之事终不可废。既已提出,便须议定。更何况,军制不改,北伐功臣的封赏便永无定论。

因此赵斌目光扫过殿内众将,深吸一口气后缓缓言道:“这军制自然也要改,毕竟如今我大宋百万人马,分由四帅统领,可所行军制却不下三种,战时还好大军径直冲杀就是,现在天下太平,众军也该休整一二了,若是还用这混杂的军制别的不说,怕是俸禄都不好发,诸位的功劳也不好定啊,总不能这个是将军,那个是统制吧。”

赵斌语气轻松,殿内原本凝重的氛围也随之缓和。众将面上渐渐浮现笑意,目光灼灼地望向御座之上的君王。

赵斌见众人神色稍霁,当下缓缓言道:“这些日子关于军制一事,朕也多有思量。韩帅所言不错,日后凡武将、武职、以及各军军务,全归枢密院统辖。自今日起,枢密使位同宰辅,我朝行四院两司之制。”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殿内众将:“为确保改制顺利,特设经纬台,位在四院两司之上。调李纲、赵鼎、张叔夜、张睿、苗德林,岳飞、韩世忠、高宠、章启旸、熊霈十人入台,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专司各部院改制事宜。”

“臣等谨遵圣谕”,韩世忠率先躬身,继而问道:“陛下,却不知枢密院下设何等章程?”

“此事须循序渐进”,赵斌微微颔首,“改制涉及田亩赋税,难免要翻查旧案。方才陆泽之事犹在眼前,故军中暂且依循旧制。待改制诸事安定,再行各军整编。不过枢密院下设各部可先行筹建,将框架搭好。”

言毕,赵斌向侍立一旁的赵忠示意。赵忠会意,郑重地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绫缎,展开朗声宣读:“敕:朕绍承天命,统御万方。兹者军制之议既定,宜立新章。其置枢密院,总天下军务。自今而后,枢密使位亚宰执,与闻大政。凡院司官吏,须以武勋进身,或历战阵,或通武略,方得与选。”

“特设枢密使一员,副武两员:一参赞军机,一典司铨选。其下分隶三部。”

“一曰兵部,掌武职除授、考绩、封赠、荫袭,兼总军籍、邮驿、厩牧、甲仗之政。战时应调度支,共济军需。置尚书一员,分七司:职方、驾部、库部、武选、考功、兵甲、恤赏。”

“一曰三衙,专典神都警跸、宫禁宿卫。辖殿前司、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典仪司,其权止于畿内。”

“一曰都督府,总辖天下兵马。然今军制未革,姑虚其位,俟诸政就绪,别议建置。”

“咨尔有众,其各钦承。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圣旨宣读完毕,殿内一片肃静。众将面面相觑,都在细细品味这道诏书背后的深意。今日既将军事改革之事提出,众将心中有了准备,这些时日自会多方打探;岳飞等人也可借此机会安抚麾下将领。而皇城司亦能趁此探查众将心思,待来日正式推行军制改革时,便可平稳过渡许多。若今日便急于将军队改制一气推行,赵斌也担忧这初建的大宋基业会横生枝节。

赵斌见大局已定,正欲散朝,李纲却适时出列,揖道:“陛下,外朝规制已毕,然内廷职司久未明确。臣观陛下近日废寝忘食,常于夤夜犹在批阅奏章,此虽为国操劳之志,然宫闱制度未立,实非长久之道。”

赵斌闻言微怔,随即朗声笑道:“若非李卿提醒,朕几乎忘了这内廷之事。”他转向侍立一旁的赵忠,随意摆手道:“既然如此,便设内府一部,总领宫闱诸事。赵忠,你们都是昔年开封宫内出身,对宫闱之事想来并不陌生,且拟个章程出来,当殿议一议。众卿若无异议,施行便是。”

赵忠一听这话略一沉吟,随即便躬身言道:“启禀陛下、诸位大人,既然以内府一部总理内廷事务,依老奴愚见分设五司即可,其一殿中司,掌宫廷供奉,辖尚衣、尚食、尚舍、尚辇四局,负责陛下服御、膳馔、宫室、舆驾;其二内侍司,掌宫闱起居、礼仪导引与内廷人事,管理内常侍、宫人名籍及廪饩;其三宫苑司,掌禁内园林、府库与器用,负责内帑贮藏、金玉珍宝及赏玩器物;其四宗正司,掌修玉牒、序宗室名籍;其五御药司,掌诊候调药,侍奉御前医药。”

赵忠这番条理分明的奏对,既周全了内廷庶务,又恪守了外朝规制。话音落下,殿内竟有片刻寂静。众臣相视颔首,看向那老仆的目光中不禁多了几分深意。

尤其是岳飞等几位元帅,此刻心中更是波澜暗涌。这些年来他们东征西讨,与赵忠在军务情报上多有交集,深知其在谍报事务上的老练。却不想今日在这朝堂之上,这老仆对宫闱制度、朝章国典竟也如此熟稔,寥寥数语,便将错综复杂的内廷事务梳理得清清楚楚。

韩世忠与岳飞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惊叹。这等见识,这等格局,哪里像个民间宅院的管家老仆,分明是经世之才,便是朝中这些饱读诗书的文臣,怕是除了张浚等寥寥几人外,其余四五品的官员未必能有这般周全的考量。

“好个赵忠……”群臣纷纷暗赞,“若非身在禁中,以此人之才,便是出任宰辅也当得。”

这一刻,群臣才真正意识到,陛下身边这个向来低调的老仆,其能为远不止他们所知的那般简单。可他们又哪里知道,赵忠这一行人可是这南清宫的底蕴积蓄,这些人自被老王爷收归府内之时,为的从来都是入驻内侍,而不是当那富户家的奴仆护卫。

当然,众人在惊叹赵忠之才的同时,也就顺理成章地认同了其关于内廷的奏对。赵斌听着群臣的议论,见此事已有着落,便不再多费心思。

他随即起身,语气果断,将话题迅速拉回正轨:“既然内廷之事章程已定,那便照章执行便可。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外朝改制与春耕民生,此乃国本所在,一丝一毫也延误不得。诸卿各归其位,专心政务,莫负朕望。”

随着“退朝”之声落下,众臣齐声称是,恭敬地躬身行礼。赵斌不再多言,干脆利落地转身,在内侍的簇拥下迈步离开了太极殿。

殿内文武百官遂领命而动,或三三两两聚首低语,热议今日所定国策;或步履匆匆径往衙署,着手推行新政。整座洛阳宫的朝议体系,恰似一架重获动力的精工机械,在短暂的议政停歇后,以更高的效率运转起来。

群臣散去后,赵斌也并未返回内廷,而是径直穿过重重宫苑,登临宫城正门的五凤楼。凭栏远眺,但见整座洛阳城沐浴在红日之下,今日这场朝会,竟从清晨持续到了正午时分。目光所及,远处街市车马熙攘,近处宫阙层叠巍峨,一砖一瓦间皆透着一股新生的朝气。

然而在这片繁华景象之下,赵斌心中所思,尽是今日所定的二十四道疆域、两司四院官制,思量着如何将这些改制方略推行天下,如何确保不误农时,如何平衡新旧势力,这一切,才是对他这位新君真正的考验。

而此时的洛阳城正沉浸在新岁的欢庆之中。

各处里坊飘来烹羊的香气,更有无数自发前来朝拜新君的百姓在宫城外排成长列。他们手捧自家酿制的米酒、蒸制的年糕,想要献给这座重获新生的古都,献给那位扫退金兵的帝王。

赵斌垂眸望着城外虔诚的百姓,面上浮现一抹温煦的笑意,当即吩咐赵忠前去收下百姓奉上的心意,又下诏开启常平仓,赐神都百姓每户新米一斛,共庆新春。

黄昏时分,当初起的宫灯次第亮起,赵斌独自行走在刚刚修缮完毕的千步廊下。廊柱上新绘的山河社稷图在灯影中若隐若现,恰在此时,初雪悄然而至。洁白的雪花轻轻覆盖了朱墙金瓦,也掩去了这座千年古都往日的伤痕。赵斌伸手接住一片雪花,凝视着它在掌心渐渐消融。

待行至宫内广场,只见偌大的广场上方早已张起连绵的朱红锦帷,宛若游龙悬空,既为百官蔽雪,又为这银装素裹的宫城添上一抹浓重的喜庆。文武群臣已再聚于此,此番非为议政,而是君臣共庆新春。

一桌桌酒宴在红帷下摆开,盏中斟满琥珀光,既是迎新之宴,亦是庆功之酒。四周宫灯次第亮起,橘色的火光在薄暮飞雪中晕开团团暖意。庄重的钟鼓声里,身着彩裳的宫娥们手捧食盒,穿梭于筵席之间,静默而优雅地为众臣传膳布肴。

太极殿前,雪落红帷,百官饮宴,俨然一幅盛世同乐图。

赵斌与群臣把酒言欢,一夜鱼龙飞舞,直至子时众人方散。雪依旧静静飘落,覆上渐熄的灯盏与散去的筵席,独留赵斌一人立于城楼,望着雪夜里依旧零星闪烁的万家灯火,终露满意笑容。

此后数月,洛阳城俨然化作一架精密运转的政务中枢。一条条政令自经纬台议定,经赵斌亲阅,继而颁行天下。二十四道台、各道州府县衙,政务院、提刑院、度支院、枢密院、稽文司、皇城司相继归建。赵斌与群臣亲手打下的江山,历经三月整顿,终在这庞大的体制内安稳扎根。

待到诸事俱定,各地春耕捷报频传,文武群臣再聚太极殿。而这一次,朝议的核心终至整军封功,这场关乎大宋未来的军制改革与封赏大典,终于要拉开序幕。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大夏九皇子与紫微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天问:大秦末路风波亭外饥荒年,我来拯救快饿死的少女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三国:一代谋圣陈渡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醉剑江湖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