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良知道始皇帝并没有被他和沧海君杀死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
不过张良很庆幸,他被叶国皇帝救了,他还知道叶国很轻松地击败了秦国十万,不,应该说是二十万军队,他内心的震惊可想而知。
“不必多礼,以子房的聪明才智,到哪里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暂时委屈你了!”叶贤安抚道。
张良回到张府,这里还有他张家三百奴仆,都被叶贤接到了叶都。
而沧海君也被叶贤安排进了军队,去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叶贤在后宫陪着五位夫人下棋,品茶,他的后宫没有太监,都是由女官代替。
看着女官呈上来的书信,叶贤笑了笑,就批准了。
叶贤其实也想看看,如果蒙括提醒了蒙恬,秦国的命运是否会被改写。
这个时空的历史犹如车辆的惯性,被神秘的力量推着继续前进。
赵高篡改始皇帝的遗诏,伙同李斯准备扶持胡亥上位。
李斯手写了一份诏书,以始皇帝的笔迹和口吻命令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就地自尽。
上郡,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手里握着两份书信,一份是李斯伪造的诏书,一份是王翦和蒙括的书信。
“公子,可不要犯傻,这份诏书必然有问题!”蒙恬还在劝导扶苏。
扶苏犹豫着,他的脸上露出伤心的神色说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放屁!”蒙恬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他甩着弟弟给自己的书信,继续说道:“我弟蒙括包括远征叶国的大将军王翦都说,那是李斯伪造的诏书!”
“我已经控制住传旨的太监,咱们以清君侧的名义在上郡起兵吧!”蒙恬的话让扶苏暂时放下自杀的想法,但是接下来要怎么做,他一脸的茫然。
“这样是否违背父皇的意愿?”扶苏还在犹豫。
“你是始皇帝亲自钦点的太子和皇位继承人!”蒙恬一字一顿地强调道。
扶苏虽然优柔寡断,且性格死板,但是他也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掉,于是他同意了蒙恬的建议。
公元前二百零九年三月,太子扶苏在上郡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命大将军蒙恬率领十五万大军前往咸阳讨要说法,留下十五万大军防守边境,以防匈奴偷袭。
与此同时王翦的二十万大军在叶国折戟沉沙的消息传遍整个秦国,使得秦国上下人心惶惶,这下子引得六国余孽频繁碰面走动,蠢蠢欲动。
远在咸阳的胡亥刚登基称帝,就听说蒙恬率领大军攻来,吓得胡亥赶忙求助赵高和李斯。
历史的拐点在这里改变,扶苏和蒙恬没有自杀,胡亥、赵高和李斯三人忙于应对蒙恬的大军,因此整个秦国的国力还没有被内耗。
就在蒙恬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章邯率领着剩余的十万大军龟缩在外城,与蒙恬的十五万大军对峙。
不论是蒙恬的十五万秦兵还是章邯的十万秦兵,他们之中都有朋友、子侄在军中,本来应该一致对外的军队,现在竟然要同室操戈,这让双方的秦军都不知所措。
这时候,胡亥想到了一个馊主意,他以父皇要下葬为由,要求扶苏停战,并威胁,如果扶苏不同意,就将所有的在咸阳的兄弟姐妹一起陪葬。
为了安抚胡亥,扶苏和蒙恬不得不妥协,蒙恬的十五万秦军虽然从咸阳城撤退,但是一路走来,蒙恬收服了其他郡县。
蒙恬的收服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部分郡县受到时间差的影响,认为扶苏和蒙恬是造反者,因此紧闭城门不出。
直到公元前二百零九年五月初,秦朝被分裂为南北秦朝。
北秦皇帝扶苏,拥有上郡、新秦中郡、北地郡、陇西郡、九原郡、云中郡、雁门郡、太原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广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河间郡、恒山郡、济北郡、泰山郡、齐郡、胶西郡、城阳郡、琅琊郡、胶东郡、河东郡和上党郡。
南秦皇帝胡亥,拥有咸阳郡、汉中郡、巴郡、蜀郡、巨鹿郡、邯郸郡、三川郡、颍川郡、河内郡、南阳郡、淮阳郡等南方诸多县城。
经过两个月的发展,南北两秦各有攻伐,谁也奈何不了谁。
因为秦朝边境二十万军队在叶国全军覆没,始皇驾崩,偌大的秦国分裂为两秦,使得六国余孽暗地里频繁发难,不论是南秦还是北秦,地方上总会有叛乱发生。
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扶苏和胡亥分别对国内的叛乱进行镇压。
起初,这些所谓的叛乱是由六国余孽派遣的家奴,在秦国私底下搞的小动作,都是小打小闹。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的暴风雨将在秦国的领土上酝酿。
四川郡蕲县,几日的暴雨使得行进道路艰难,泥泞的土水冲刷着官路。
在蕲县大泽乡,大约一千人的戍卒队伍顶着暴雨快步行进。
在一处破庙外,因为雨越下越大,且大泽乡处于下游低洼之地,雨水聚集,形成了洪水,行进的队伍不得不停下来休息。
“陈屯长,秦国都分裂了!我们怎么还要这么卖命往北方走?”队伍中,一名男子擦了擦脸上的雨水问道。
陈姓屯长身材高大,眼神警惕,他看了眼队伍外面的一名秦国士兵,低声解释道:“现在秦国分了南北,但是我始终认为北方的扶苏皇帝才是正统。”
跟在陈姓屯长身边,另一名屯长持有不同的意见:“陈胜,话可不能这么说,南秦有李斯这位丞相,且他的手里有始皇帝的诏令,胡亥皇帝的正统性毋庸置疑吧!”
“吴广,我们不需要争论这些,早晚都会有分晓!”陈胜撇了眼吴广以及吴广身边的男人说道。
原来这支队伍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末农民起义的原班人马,由陈胜和吴广率领的前去渔阳服兵役的戍卒队伍。
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吴广身边多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吕泽安插在吴广身边的奸细。
只见他四十多岁的模样,气派威武,双目如电,太阳穴高高凸起,赫然是一名懂武功的高手,在气质上,陈胜和吴广与他站在一起,都只能被边缘化。
“吴广,我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你不要被人蛊惑。”陈胜将吴广叫到一边安抚道。
“张召重此人文武全才,甘愿唯我马首是瞻,你肯定是嫉妒我!”吴广不以为意,反而对陈胜的话,他的脸上露出警惕的神色。
陈胜和吴广都是淮阳郡人,只不过一个在阳夏,一个在阳城,算是同乡人,出身贫苦,都有远大的志向。
这里所谓的志向,可不是现代社会的人要当公务员,掌握铁饭碗。
秦朝的阶层主要分为四个等级:王族、贵族、平民和奴隶,任何一个阶层的等级都不是轻易可以跨越的。
陈胜和吴广属于平民阶层,要想当上贵族,唯有服兵役,通过战功来获得想要的身份。
因此在郡守发布征召令后,陈胜和吴广以及一些志同道合者被聚集到一起,准备到渔阳郡服兵役。
秦朝服兵役是有人数限制的,不到数量就要被强制征召,直到队伍形成编制。
秦军的编制是以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一什,五什为一屯,二屯为一百,五百人设为五百主,一千人设为二五百主。
陈胜和吴广都想通过军功获得身份,且两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在一众戍卒中脱颖而出,成为屯长,各自率领五十人。
陈胜、吴广他们这队人马走了快三个月,仍然没有走到渔阳郡。
如果是一个月前,不论是陈胜还是吴广,甚至是看守他们这一千名戍卒的两名秦国士兵,都要被执行死刑。
就在陈胜、吴广以及这群戍卒以为必死无疑的时候,秦国发生了重大变故。
始皇帝驾崩,秦国分裂,陈胜和吴广的戍卒队伍暂时走在南秦的地盘上,可他们收到的命令却是要去北秦的地盘上服兵役。
两名秦国士兵也觉得懵逼,就是他俩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一路走来,各个郡县还在正常发放通关文书,这支戍卒队伍就继续前进。
这一路走下来,一千人的戍卒队伍一分为二,成为两个阵营,以陈胜为主的阵营认为要支持扶苏的北秦,而另一个阵营以吴广为首,要支持扶苏的南秦。
其实陈胜支持扶苏的北秦是有原因的,扶苏继位后,倾向儒家仁政,直接废除始皇帝颁布的连坐制等严刑,减轻赋税徭役,释放数十万刑徒从事农耕。
但是胡亥统治的南秦仍然沿袭始皇帝在位的那一套,施行暴政,包括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严酷的刑法。
吴广的为人,陈胜非常了解,吴广虽然胸有大志,要摆脱贫农的身份,可他没有什么主见,一直寻求吴广的意见。
但是,自从那个叫张召重的人来到吴广身边,一切都变了,吴广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显然吴广不愿意继续前进,他要留在蕲县,等胡亥皇帝的命令。
就这样,本来齐心的戍卒队伍,现在一分为二。
陈胜觉得头疼,他本来计划的好好的,只要没人提出反对意见,他会慢慢渗透这支戍卒队伍,最终成为队伍的首领,然后带着队伍投靠扶苏政权,从而获得军功。
古代,不论是哪个朝代,人口都是战争红利。
既然洪水挡住去路,陈胜和吴广只能安抚众戍卒,在原地等待。
就在这一千戍卒原地等待洪水退去的时候,在队伍的后方,一名传令兵骑着快马奔来。
“这位兄弟,所为何事?”看押戍卒的秦国士兵冒雨来到骑兵身边问道。
“速速集结戍卒,形成编制,限你们十日内发往巨鹿郡,违者当按秦律处罚!”那传令的骑兵说完,丢下诏令,一骑绝尘而去。
拿着诏令的秦国士兵心里在骂娘,可还是将诏令下达给戍卒的负责人,陈胜和吴广。
看着诏令的内容,不论是陈胜还是吴广,他们俩的脸色都非常的不好看。
“可恶!从蕲县到巨鹿郡,六百公里,即使没有暴雨、洪水,我们也要走上个把月,现在洪水切断道路,让我们十日到达,与痴人说梦一样!”陈胜脸色难看地吐槽道。
吴广没有说话,他的谋士不在身边,只是在低头思考。
待看守戍卒的士兵离开,陈胜对吴广说道:“我们现在的处境,去也是送死,逃亡被抓回来也是死,与其都是死,还不如选择死亡的方式,我们一起干一番大事业吧!”
看着吴广犹豫不决的样子,陈胜趁着那个人不在吴广身边,接着又对时局进行了分析:“秦朝暴政统治已久,老百姓对秦王朝的苛捐赋税、募役刑罚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左右看看,陈胜继续分析道:“南秦二世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据说是第十几个子女,轮也轮不到他继位,该继位的是长子扶苏!”
“那宦官赵高联合李斯,篡改了始皇帝的诏书,还要扶苏自杀,幸好蒙恬大将军制止,才使秦国有了二君的局面!”
陈胜再加猛料说道:“如果咱们十日之内到不了巨鹿郡,等着我们的就是引颈就戮,如果我们联合起来,反抗南秦,我们还有翻身的机会!”
吴广心动了,他还不想死,就在吴广要答应陈胜的联合要求的时候,张召重及时赶到,他朝着吴广抱拳道:“吴屯长,该回营了!”
看到张召重出现,吴广的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他尴尬地朝着陈胜抱拳道:“陈屯长,今晚我在考虑一番,明早给你答复!”
看着吴广与张召重消失的身影,陈胜无奈叹了口气,随即他的脸上露出阴狠的神色,他呼唤道:“周市,武臣,田臧……”
“幸好召重来得及时,否则我就要答应陈胜起义的要求!”其实吴广对于反南秦,心中略带犹豫。
吴广的家乡在南秦地界,对于背井离乡,他的内心充满抗拒,另外,吴广嫉妒陈胜有见识,有远见,戍卒中大多数人都信服陈胜。
虽然陈胜只是屯长,可他的话却比五百主还要有用。
如果没有张召重出现,按照历史的惯性,吴广没有任何依靠,只能随波逐流,参与到陈胜的起义当中。
随着叶贤的到来,这个世界的走向完全不同了。
“吴屯长,我已经安排几个兄弟潜伏在陈胜的队伍中,我怀疑他们要吞并你的戍卒,然后直接起义!”张召重在吴广耳边低语道。
吴广点点头,左右看看,没有其他人,才低声感谢道:“幸好召重帮我,否则我必然受到陈胜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