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郭大娘习惯在自家门前的自留菜地里忙活,给蔬菜浇浇水、拔拔草。她看到华潇春和刘正茂母子俩突然来访,感到有些意外,老远就热情地打招呼:“哎呀!老华妹子!刘知青!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快!快进屋坐!艳妹子,快点给刘知青和你华婶子泡茶!”
华潇春站在菜地边,看着郭家这片绿油油、长势喜人的菜园子,脸上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感叹道:“郭家嫂子,你们家有自留地真好!想吃点新鲜蔬菜随时都能摘,太方便了!”
郭大娘笑着回应:“老华妹子,你别急!刘知青现在户口都落在我们大队了,成了正式的社员,按规定也会分到自留地的!到时候你想种啥就种啥!”
听到“落户”这个词,华潇春心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毕竟,下乡容易回城难,儿子在这里分了宅基地,又落了户,未来的路恐怕真的要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了。但她很快调整了情绪,现在想这些还为时过早,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时,郭明雄从里屋走了出来。他的妻子邢大花怀孕已经四个多月,开始显怀了。她才十九岁多,年纪轻,生活经验不足,对肚子里的孩子有各种担心和焦虑,需要人陪伴。郭明雄刚才就是在房间里陪她说话。听到母亲喊妹妹泡茶招待客人,他才出来看看。
华潇春和刘正茂已经被郭大娘热情地请进了堂屋。郭明雄笑着打招呼:“华婶,难得见您晚上出来串门啊!”
华潇春也笑着回答:“是正茂找你有正事要谈,我陪他一块过来。”
这时,郭明雄的妹妹郭之艳端了两碗热茶出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八仙桌上,对刘正茂轻声说:“刘知青,茶有点烫,您慢点喝。”
“谢谢郭姐!还麻烦您亲自给我们泡茶。”刘正茂礼貌地笑着道谢。
“你们聊,我去厨房洗碗了。”郭之艳微微笑了笑,转身去了厨房。
华潇春知道儿子要和郭明雄谈工作上的正事,自己不便在场,便很识趣地站起来,对郭大娘说:“郭家嫂子,我对你家这菜园子挺感兴趣的,你带我去看看,都种了些什么好菜?”
郭大娘心领神会,知道这是华潇春有意回避,便起身应道:“好啊!走,我带你到屋后看看,今年种的品种还挺多的!”
等两位长辈离开后,堂屋里只剩下刘正茂和郭明雄。刘正茂开始汇报正事:“支书,我今天去了县里,专门向县公安局董彪局长请示了。他已经正式同意在我们大队设立警务所,负责樟木大队的治安管理工作。”
“这是大好事啊!”郭明雄一听,非常高兴。有了警务所,大队的治安管理就更规范、更有保障了。
“还有更好的消息,”刘正茂接着说,“董局长答应,驻警务所的警员,可以由我们大队推荐人选。我向他举荐了杨从先大哥。”
“什么?有这种好事?让从先调到公安系统,然后长期派驻到我们大队?”这个消息让郭明雄又惊又喜。杨从先是他的老战友,两人感情深厚。如果杨从先能来,无论是工作配合还是私人感情,都是极好的。
“没错,董局长基本是点头了。现在就是不知道杨大哥本人是否愿意干?毕竟要从省城的单位调到县里,还要常驻农村。”刘正茂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愿意!他肯定愿意!”郭明雄兴奋得差点站起来,“他现在在单位干得憋屈,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你帮他推荐的是公安局啊!这是多好的单位!当年我们转业的时候,要是没关系,想都不敢想能进公安系统!”
“关键是得常驻农村,我担心杨大哥可能会有想法。”刘正茂再次提醒。
“驻农村怎么了?”郭明雄信心满满地说,“当警察比在工厂保卫科神气多了!再说了,咱们大队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全部建好了,我看比一般县城还强!他来了肯定不会后悔!董局长那边等着回话是吧?行!我明天一早就进城去找从先,当面跟他说!我就不信了,这么好的机会他会不愿意!”
“谁不愿意干什么好事啊?”这时,门口传来了何福营的声音。只见何福营笑呵呵地走了进来。
自从在冯婷那里碰了钉子后,何福营就把注意力转向了郭明雄的妹妹郭之艳。这段时间,他老是找各种借口往郭家跑。郭大娘和郭明雄对他的来意都心知肚明。郭之艳已经二十出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要是放在几年前,以何福营当时那种游手好闲的样子,郭家根本看不上他。但现在不同了,何福营当上了大队副支书,是实权人物,郭大娘心里也开始能接受他了。
不过,郭之艳本人似乎更中意刘子光。两人相比,何福营给人的感觉是典型的乡村干部形象,常年穿着中山装,左上口袋插着钢笔,讲话一板一眼,带着官腔。而刘子光呢,同样是在追求冯婷未果后转而追求郭之艳,他长期在外跑业务,练就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为人高大精神,能喝酒会抽烟,还时不时讲点俏皮话甚至带点颜色的笑话,反而更符合郭之艳这个年纪女孩对浪漫的想象。
郭明雄对何福营的频繁来访已经习惯了,他简单地回答:“哦,福营来了。没什么,不是大队的事,聊点别的。”
刘正茂看到何福营来了,正好可以把一些工作交代给他:“何支书,你来得正好!我今天在县里申请了几件事,都批下来了。咱们大队接下来要建警务所、加油站、电影院,还有邮电所。这些都需要我们选址建房。尤其是加油站和电影院,建成后需要我们自己派人管理。加油站用人尤其要谨慎,必须政治可靠、有安全意识、还会算账。这些具体落实的工作,就交给你来负责牵头了。”
何福营一听,眼睛都亮了:“哎呀!这么多项目都要上马?等这些都建好了,咱们樟木大队得热闹成什么样啊?我看都快赶上公社,直追县城了!”
刘正茂也被他的情绪感染,开玩笑说:“等全部建好以后,说不定可以建议古大仲主任,把公社直接搬到咱们樟木大队来办公算了!”
郭明雄作为支书,考虑问题更周全一些,他插话道:“刘知青,何支书,刚才说的这些建设项目,都是关系到大队未来发展的大事。不能就我们三个人在这里说说就定了。我看,还是等我从城里回来之后,尽快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正式讨论一下,形成决议再执行。也要听听刘昌明大队长和其他支委的意见。”
正说着,华潇春和郭大娘从后门进来了。华潇春手里还抱着一大把刚从菜地里摘的新鲜青菜,显然是郭大娘送的。郭大娘进门后对郭明雄说:“明雄啊,刘知青现在户口落在咱们大队了,按规定要给他分自留地了。这事你得记着安排。”
郭明雄点点头:“妈,我知道了。明天我就通知吴克强去办,让他尽快给刘知青找一块好地。”
刘正茂今天来郭家的主要目的——商量杨从先的事情已经完成。见母亲也回来了,便起身告辞:“支书,那事情就这么说定了。您明天去和杨大哥谈。妈,咱们也回去吧,不打扰郭支书一家休息了。”
华潇春向郭大娘再次道谢后,母子二人便离开了郭家,踏着夜色朝自家的新房走去。
夜色已深,天空中不见月光,只有几颗疏星在云层间若隐若现。江南水乡的春夜,空气湿度很大,随着气温的下降,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一层薄薄的雾气,悄无声息地笼罩了整个村庄。四周一片幽谧,万物都隐匿在这朦胧的雾纱之中。
在这片朦胧的夜色里,田埂间、草丛中,隐约可见点点淡绿色的幽光在闪烁、游走。那是刚刚苏醒的萤火虫,它们提着小小的灯笼,在夜色中翩翩起舞。老人们常说,每一只萤火虫体内都蕴含着大自然的神秘力量,是夜的精灵。
田野里,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青蛙们,仿佛被这神秘的夜色赋予了魔力,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它们的叫声交织在一起,化作一道道无形的音波,在寂静的夜空下回荡,宛如编织成了一张巨大而神秘的网,笼罩着沉睡的大地。
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像一头头蛰伏的巨兽,沉默而威严。偶尔,有一道银色的流光飞快地从山间划过,消失在夜幕深处,那是夜行的流星,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一抹转瞬即逝的绚烂。
近处,农家小屋的屋顶上,缭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淡紫色雾气,在夜色和灯光映衬下,仿佛被施了某种古老的魔法,形成了一道守护家园的结界。屋旁的池塘里,荷叶刚刚露出水面,在水下隐隐有莹绿色的光芒闪烁,似乎是调皮的水精灵在荷叶间嬉戏玩耍。
微风拂过,带来一缕混合着泥土、青草和不知名野花的奇异香气,沁人心脾。置身于这样的夜色中,让人恍惚间以为踏入了某个与世隔绝的神秘时空。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流动,只有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力量,在夜的帷幕下悄然涌动,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的探寻和发现。
刘正茂怀里抱着郭大娘送的一捆新鲜青菜走在前面,母亲华潇春则跟在他身后稍远一点的地方,母子俩一前一后,踏着湿润的田埂往家走。远处的田野里,有几束手电筒的光柱在黑暗中晃动,不知道是哪个生产队的社员在夜里查看稻田的水情,还是在巡视秧苗的生长情况。
刘正茂放慢脚步,等母亲走近些,回头问道:“妈,您刚才在郭大娘家,怎么突然想起要自留地了?咱们平时也吃不了那么多菜啊。”
华潇春早就有了打算,她边走边说:“你这孩子,想得简单!等你的新房子彻底粉刷好,能住人了,我打算在屋后面搭个猪圈,喂上两头猪。再围个小棚子,养点鸡鸭。我看谁家有多余的狗崽,也抱一只回来养着看家。再把咱们家那只大白鹅也弄到这里来。这么多张嘴,光靠买饲料哪行?得有自己的地种点东西喂它们。有块自留地,就能种些南瓜、冬瓜、红薯藤什么的,好歹能解决一部分饲料。”
刘正茂有些惊讶:“妈,您还会种菜养猪啊?”
华潇春略带自豪地说:“瞧你说的!你妈我也是从乡下出来的姑娘,小时候家里这些活计哪样没干过?你别看不起你老娘!”
“种菜养猪可不是轻松活,”刘正茂提醒道,“每天要挑水浇地,要锄草松土,还要清理猪圈,又脏又累,您这身体能吃得消吗?”
“我一个人当然吃不消,”华潇春早有算计,“不是还有你吗?等你伤好了,农闲的时候也能搭把手。还有你舅舅(华孝义),他要是肯留下来,也能帮帮忙。”
刘正茂摇摇头,笑道:“妈,您可别指望我舅舅了。他要是肯下地干活,就不会想方设法从老家跑出来了。他呀,就不是能安心种地的人。”
“不管他!”华潇春摆摆手,自己宽慰自己,“反正先向大队把地要下来再说。咱们也不贪多,随便种点南瓜、冬瓜、茄子、豆角、土豆、空心菜什么的,能收多少是多少,总比没有强。”
正说着话,不知不觉间,田野里那几束手电光已经移动到了他们前面。其中一束光突然直射过来,强烈的光柱正好打在刘正茂脸上,刺得他一时睁不开眼。同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刘哥!是你们啊!这么晚了,你们这是去哪儿了才回来?”
刘正茂听出是袁洪钢的声音,他眯着眼睛,用手挡着光,反问道:“是洪钢啊!你们几个这么晚还跑到田埂里干什么?”
袁洪钢把手电光从刘正茂脸上移开,照向旁边的水田,解释道:“是罗智强说的,他说现在这个季节,晚上田里有很多黄鳝出来活动,我们想抓点,明天中午给大家加个菜!”
“哦?抓了多少了?”刘正茂好奇地问。
跟在袁洪钢后面的刘子光把手里的一个铁皮桶提过来,给刘正茂看:“喏,忙活半天,才抓到七八条,不太理想。”
桶里几条粗壮的黄鳝在浅浅的水里扭动着。刘正茂看了看,又问:“田里青蛙叫得这么欢,怎么不顺便抓点青蛙?青蛙腿炒辣椒也挺香的。”他自己比较喜欢吃蛙肉。
罗智强在一旁解释道:“刘哥,现在的青蛙还太小,没多少肉。得再等个把月,等它们吃肥了才好抓。”
袁洪钢接着说:“刘哥,你们先回去吧。我们还得再抓一会儿,怎么也得凑够一盘子才行!”
刘正茂本身有点怕蛇(黄鳝外形像蛇),加上还要送母亲回家,便不再多留,对袁洪钢他们说:“那行,你们小心点,别踩到水坑里。我们先回去了。”
双方在田埂上道别,各自忙活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过了两天。在刘正茂的统筹安排下,大队组织的春游活动如期举行。一大早,一共四辆汽车(包括借来的车辆)集结在大队部门口,分两批将参加活动的社员、知青和学校师生送往市里的麓山公园和烈士公园。
这次春游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由分管妇女和青年工作的副支书何福营牵头负责,武齐悦、冯婷、郝利基、刘子光等人协助。考虑到今天车辆全部要进城跑长途,肖长民和牛炼钢这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被特意留在樟木大队休息。开车的任务交给了许丙其和另一位司机杨秋。就连从杏花大队借来的那辆黄河大卡车,刘建国也“偷了个懒”,让车队里另一个司机去跑车,自己留在樟木大队,和牛炼钢他们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