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更衣后,也解了乏。
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叙一叙离愁别绪。
小子们也不分叔叔还是侄子了,都上了炕,围在钱老太和东老头儿身边,听他们讲那旅途的故事。
就连三郎的一对儿双胞胎,也坐在那里,被欢快的气氛感染,笑得直流口水。
别小看婴儿,他们最能感受大人的真实情绪。
东老头儿抱过一个,钱老太抱过一个。
香香软软的重孙子抱在怀里,感到特别踏实,特别有成就感。
四世同堂呀,百姓中已经很难得了。
看看已经是十一岁小小少年的重长孙东云浩,就更欢喜了。
再等上三、五年,长孙也到了定亲、成亲的年纪了,五世同堂指日可待啊!
大郎越发成熟稳重了,斥责儿子、侄子,“你们小点声儿,吵的耳懵。”
钱老太笑道:“嘿,这算什么吵,你们小时候还淘,我都没嫌,还嫌他们?”
二郎吃醋一般撒娇道:“我们小时候要是不听话,那可是大鞋底子、笤帚疙瘩、烧火棍子招呼。
他们这些小子们,你舍得打过一下吗?”
三郎也道:“可不是,屁股天天挨揍。”
东老头呵呵笑,“你们那时候皮实,现在这孩子都娇着呢,可打不得。”
东云浩笑道:“也就是太爷觉得我们娇气,我爹、我娘可没少打我和弟弟、妹妹。
若不是我爷和我奶护着,我们的屁股也每天都要挨揍。”
二郎的儿子也告状,“是,我爹、我娘也打我!还掐我!”
连说话不利索的三郎儿子,都拍拍小屁股,“爹,打!”
群情激奋,眼看要改成告爹娘状大会。
三郎赶紧转移话题,“你们不听故事了?”
几个孩子立刻转移了注意力,缠着东老头儿和钱老太说故事。
上官若离和妯娌们坐在一桌,说说笑笑。
大嫂李氏更富态了。
她现在将管家的事儿都交给了大儿媳妇儿吴文慧,自己专心带小八郎和重孙子。
二嫂刘氏消瘦了一些。
她心思重、爱攀比、爱计较,掌控心还重,这种人胖不了。
前三嫂孙氏有些憔悴,还心事重重的。
四郎离开她去了任地,六郎连续遇到事情,虽然有惊无险,也够悬心的。
她只是个大字不识的妇人,挂着远方奔前程的大儿子,操心着小儿子,确实不好受。
上完若离,一边喝茶一边观察着妯娌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