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沫从蒲北刚返回首尔不久,就有大批的高丽记者开始来剧组堵他,搞得心虚的夏沫心里发慌,后来才知道人家为的是当初他在丽都岛上救人的事。
夏沫救人之后就一走了之,挥一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虽然现场留下了一些视频,可距离太远,看不清楚相貌。还有两位摄影记者用长焦镜头抓拍了救人的照片,可在专业相机高速地连拍之下,居然都没能拍清楚施救者的面部细节,不是角度不对,就是脸被遮住了。
那位英坦列的女导演莫拉倒是给电视台打过热线电话,但她可不是为了提供线索,她只是在电话里询问了救人的一些细节,却并没有吐露夏沫的身份,毕竟保护个人隐私这事几乎成为了每一个西方人的本能。
夏沫自己没选择公开,那么她也不愿意越俎代庖。
后来这事在英坦列的国内越闹越大,很多西方人都感觉十分困惑,他们无法理解这位东方男人的做法,华夏文化中这种“施恩不求报”的理念,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存在着巨大的冲突。
在西方,尤其是犹撒文化中,个人成就和荣誉那是需要公开认可的。主动隐藏善行,可能会被视为不符合竞争社会的逻辑,也不利于提升透明度和落实问责机制。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的个人主义强调的是“对自己负责”,而华夏文化却更注重“对社会有用”。前者将个人荣誉与可见成就直接挂钩,后者则将价值实现寄托于无私的奉献。
这种差异本身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只是不同文化对“善”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塑造——在华夏文化语境中,“隐姓埋名”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上的升华,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善行的价值往往需要通过明确的回报或社会认可才能完成闭环。
后来有好事者在网络上向所有的现场目击者进行了公开悬赏,以五千犹撒币征集线索,解开这个神秘东方男人的身份。
或许是利令智昏,这个时候,一个高丽网红蹿出来了,他向媒体公开承认——他就是那个救人的东方男人。
这个网红网名叫“???? ???”,意思是“行走的衣架”,这是形容他身材好,穿任何衣服都好看。这名网红在高丽只是一个不入流的模特,虽然外形不俗,事业上却并不尽如人意,因为高丽从来不缺俊男美女,毕竟这里是“亚洲四大邪术”中高丽整容术的发源地。
“行走的衣架”本来只是想弄一笔钱,顺带蹭一波流量和热度,没想到英坦列媒体竟然会跟他较真,一位记者带着莉娅和她的妈妈,直接就飞来了高丽。
网红还是做了点功课的,他首先认出了莉娅,张开臂膀准备抱一抱对方,好让记者趁机拍下两个人的合影。
可莉娅在靠近这名网红后,只是稍微耸了耸鼻子,就摇头表示:“他不是救我的叔叔,气味不对。”
网红感觉有点尴尬,摸着鼻子尬笑了两声,解释道:“这孩子当时可能是吓糊涂了,竟然认不出我了。”
莉娅的妈妈阿莱西亚也表示怀疑,西方人看东方人同样脸盲,不过那毕竟是她女儿的救命恩人,虽然仅仅是惊鸿一瞥,她还是感觉气质不太对。
记者的脑瓜子转得飞快,突然切换成华夏语去跟“行走的衣架”对话,这位记者毕业于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的中文系,能说一口还算流利的华夏语,这也是选择他过来采访的重要原因。
看着“行走的衣架”那懵逼的眼神,记者冷笑:“那名神秘的东方男子在救人的时候说过几句话,现场有目击者说那是华夏语,可你现在为什么会听不懂华夏语?”
网红就是网红,首先这脸皮的厚度那真的是无人能敌。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是一口咬定他当时说的是高丽语,是其他人听错了。
“行走的衣架”甚至还大放厥词:“华夏文化本来就发源于我们高丽,你们西方人听不出其中的区别倒也正常……孔子你知道吧,他就是我们高丽人,儒家文化也起源于我们高丽,我们的檀君就曾经统治过山东一带。”
记者也震惊了:老子虽然是西方人,可也没见识过这么不要脸的货啊!你还能再无耻一点吗?我跟你说历史,你tm跟我讲神话?
这名记者也没惯着对方,当即更新了自己的Facebook,他这段时间一直在跟这条新闻,所以他的Facebook上也吸引了不少有心人在追看。
记者把他和“行走的衣架”见面的视频在Facebook上一发,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有一条高赞评论吸引了记者的眼光,这条评论是用英语写的,上面这么说:“我现在还在荷兰旅游,继续我的环欧之旅,刚才朋友把你的新闻推给了我,我感觉自己都要气炸了。
“威尼斯电影节期间,我一直在丽都岛逗留,你的这条新闻我现在就可以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了,救人的是当时正在威尼斯参加电影节的华夏导演夏沫先生……
“当时和夏沫先生在一起的,还有几位华人演员,比如郭富承,比如张颂炆,你们可以联系他们本人进行核实。”
“我是个无神论者,但我愿意用自己祖先的名义起誓,我说的这些绝对真实……”
记者看完眼前一亮:夏沫这名字他也知道啊,他不是还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拿了奖吗?这时间上倒确实能对得上的。
为了稳妥,记者先是直接联系了“蓝星”的简艺,她是夏沫的经纪人。
谁知道,简艺听到记者的话,也是一脸懵逼:“夏沫救人?在哪啊?他没跟我提过啊,会不会是同名?”
记者顿时也蒙圈了:不是,这消息到底靠不靠谱啊?怎么夏沫自己的经纪人都能一问三不知呢?
想了想,他又联系业内的朋友,开始寻找郭富承的联系方式。
好在他本来是跑体育新闻的,认识几个华夏的同行,通过他们的协助,几经辗转,终于联系上了郭富承本人。
郭富承爽快地承认了夏沫确实就是救人者,还把当时的前因后果都解释了一遍,最后还给出了一个重要信息:夏沫现在也在高丽,就在首尔,他正在拍一部新戏,如果还有疑问,可以联系他本人。
于是这名记者又开始联系他的高丽同行,再通过他们的朋友去打探消息。
这些同行不愧是地头蛇,很快就给了他肯定的回复:夏沫目前确实正在和奉俊浩导演合作一部电影,顺带连剧组的落脚地都给他打探出来了。
虽然这些高丽同行不是混娱乐圈的,不过并不妨碍他们跟着去采访报道一下,顺便蹭点热度啊,毕竟夏沫在体育圈那也是赫赫有名的双料超级大魔王。
顺便的,这条消息还被这些人卖了个不错的好价钱。
于是,当夏沫看到眼前黑压压的数十位记者时,他一脸懵逼,还以为奉俊浩准备要玩个大的,便让人去请奉俊浩。
奉俊浩不愧是娱乐圈老鸟,迅速反应了过来,他马上认识到:这次的消息对他们正在拍摄的这部电影,绝对是一个重大利好!
于是一场有意思的采访正式开始。
《pop娱乐》记者:“夏沫先生,我们有消息说您在威尼斯参加电影节期间,救了一名英坦列的小女孩,有这事吗?”
夏沫正准备开口,奉俊浩赶紧冲他使了个眼色,然后接过了话茬:“我们《寄生上流》剧组目前还在紧张地拍摄过程中,很多东西不方便透露,不过我相信,这就是一枚能和GbU-57媲美的钻地炸弹,一旦爆炸,将会轰动整个世界!”
《pop娱乐》记者晃了晃身体,差点没能站稳,额头上的黑线一条条清晰浮现:奉俊浩啊奉俊浩,想不到你个浓眉大眼的,居然也这么玩啊,还要不要点逼脸了?
KbS电视台记者赶紧举手,奉俊浩指了指她,KbS的面子嘛,那还是要卖的。
KbS记者:“夏沫先生,请您正面回应一下,救人的事情是否属实?”
奉俊浩轻轻地拉了把夏沫的衣角,又接过了记者的话头:“当然属实的——《寄生上流》虽然是关于社会阶层和人性阴暗面的虚构故事,但我们的眼睛其实也一直在关注光明……夏沫先生救小女孩的事就是现实中的英雄行为。”
KbS记者脸皮抽搐:这没有机会,你tm创造机会也要硬上是吧?这广告植入的,太tm生硬了!
《中央日报》记者:“夏沫先生,你救人后不留姓名,甚至连自己的经纪人都加以隐瞒,这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奉俊浩正准备再接着打个广告,旁边的mbc记者实在忍不了了,一把把奉俊浩给拉开了:“奉导,麻烦让让,你挡着我镜头了!”
奉俊浩看了看人家摄像机上明晃晃的mbc标志,想说什么,最后还是老实地闭上了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