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大关公社。
自从分田到户开始后,下面村里,家家户户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只是在收割的稻子的季节,因为考虑天气的因素,需要抢收,农机站外头的马路,最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地方。
各路眼线密布于此,虽然早已经制定好了收割次序,但村民们心里的想法,无疑都想着先把自己田里的稻子,给先收割了。
农机站的收割机并不多,只能每个村轮流来,但耍无赖的总归会有,堵着马路,等收割机从农机站开出来,那就八仙过海了。
仅靠人力,一名成年男性壮劳力,从凌晨开始蹲在地上,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哪怕都冒出火星,一天到晚,直到天黑,顶多能割两亩地不到,而且,这样一天下来,腰都得折了,晚上躺在床上,都不能动弹。
大关公社下面的大队(村),多的五六千亩,少的也两三千,光是社员在地里,纯手工收割,那得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丝毫不夸张。
往前十几二十年,没有联合收割机的时候,累也就累了,想到粮食,还是得咬紧牙关上,收割完,人褪一层皮,也不是夸张话。
甚至学校在这时候,都得放假,上学的小青年,小学生,哪怕不能下地割稻子,也得回生产队,安排抱捆装车这种活,队里谁家敢偷懒,生产队队长,非得急眼。
就怕这二十天的时间里,突然来了雨,除了吃喝拉撒睡,都是连天加夜的干。
但有了联合收割机收的可就快多了,七十年代中后期,那时候抢的也厉害,各大队之间,因为哪家先收,哪家后收,那心眼耍的,城里人过来,脚底都得打滑。
“凭什么每次都你们队里先割,怎么着,轮也轮到我们了吧,还年年都是你们~!”
“凭我们队有更重要的任务,粮食尽快收完,保障生猪的育肥,出栏,这是上面交给我们的任务,耽搁时间了,我就问明年你们村还要不要猪仔了?”
面对撒泼打滚泼妇一般的妇女,收割机上的社员,不对,现在应该叫村民,抓着车门旁的扶手,站在门旁,那叫一阵火大。
没有分田到户的时候,其他大队,谁不给点面子,就凭他们大队每年有猪苗,收割的时候,好歹有队长管着,会保持克制。
现在分田到户,各家顾着各家,队长虽然还有以往积攒下来的声望,但已经压不住那些内心打着小九九的村民了,人性,在面对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时,不再像往常那样。
“猪,猪,猪,我们又没养你们村里的猪,……!”
“你们队里养了没,你过年吃上肉了没,别在这堵着,耽搁了收割,我跟你说,别说猪仔,沤出的粪肥,全给你们断了,而且我们晚一天抢收,收割机到你们队的时候,也会晚一天~!”
说完,收割机上的村民,启动了机器,马路旁看热闹的人,叹了口气后,还是上前把地上撒泼打滚的妇女给拽到了一旁。
“滴滴滴~!”
马路边,坐在驾驶室里看热闹的卡车司机,摁了摁喇叭,等人群散开后,拿起肩膀上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
城里人可很少看到这一幕,特别是城里的工人,反正月月商品粮也不会断,北方倒是因为抢水源的时候,经常听说打架的事情。
收割机往其他大队走了,没拦住。
村民们也只能各回各家,要么耐心等着收割机轮到自己的大队,要么,就是自己下地先去收割。
村里人,很少见过红岩越野卡车,这种没有鼻子的,下意识看了一眼后车厢。
好家伙,车厢里,还拴着两匹骡子,看起来被晒的有些焉焉的,无精打采,会赶车的看到好牲口,不亚于看到漂亮姑娘。
驾驶员打着方向盘,跟在了收割机的后面,押车员则是不时回头看看车厢后面的两头骡子。
开了上千里,从京城到合肥,205国道一路跑过来,要是拉别的东西,驾驶员早干瞪眼了,但拉的是生猪,那油门恨不得踩进发动机里。
就算是城里,现在吃上一口肉,也不容易,厂里拉生猪回去,还能干什么,肯定是宰了吃啊。
“后面怎么有辆卡车跟着俺们?”
坐在收割机外面的村民,也发现了,屁股后面跟着的那辆没鼻子卡车,不紧不慢的,疑惑的很。
“拉猪的吧,估计又是哪里安排好的,咱们村,现在是养殖大村,估计又是哪里的领导,批了条子~!”
开着收割机的生产队长,嘴里叼着根烟,看着道路两旁的已经成熟的稻子,丝毫没当回事。
就这样,一前一后,收割机带着红星厂派来的卡车,直接开到了村里的打谷场上。
村民们早就守在了这里,养猪是致富,但粮食比猪重要,看到收割机完完整整回来,心也揣到了肚子里。
倒是村支书和其他干部们,注意到了这辆没鼻子的卡车,安排好村里的收割次序后,拿着香烟过来了。
车上的驾驶员和押车员从车上跳了下来,目光眺望了一下四周,看到不远处那连排的猪舍,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猪粪特有的臭味。
“养猪示范大队,是这地,我就说跟着他们走,一准没错~!”
和村支书还有村干部打了招呼,押运员拿出了厂里的条子,曾经李峰找采购科开给刘强的是寄养证明,这是收猪证明,采购科可依旧被保留着。
“我们是京城红星厂的,之前我们采购科寄养在刘强家的猪,这次得带回去了~!”
“还有,这是你们社员刘强家的两匹骡子,也从京城顺路给带回来了,麻烦你们通知一下他们家~!”
等刘家的一家老小,得到消息赶到打谷场时候,就见到卡车后面,搭好了斜板,从上面牵下来的两匹骡马,那叫一个兴奋呐。
周围的村民一片哗然,大家伙都知道,刘强刘雷叔侄俩,在京城,一人赶着一架板车挣钱,心里猜想,这莫不就是两人赶车的牲口。
怎么着?
人难不成要回来了。?
也是,毕竟去了都有二十年了,也到时间该回来了~!
村里率先盖起红砖楼的,可不就刘雷家,随后是刘强家,等养猪政策下来的时候,全村开始养猪,家家户户也后面才盖起了砖房。
大关公社下,也就他们大队是最富的,条件也最好,周围讲亲说媒的,都先惦记着这边。
“这牲口好,好牲口,辛苦了,辛苦二位同志了,我那外孙,打电话交代过了,猪给你们都准备好了,十头猪,都一百来斤~!”
相比于两头骡子被送了回来,刘家老小,更重视的是,自家摩托车的事情,骡子送回来也行,农村人相比自行车,更看重骡子这样能干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