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5月4日。
北洋军再次不宣而战,从上海、安徽两线发动战争。
自从前天晚上,袁世凯从袁乃宽的口中得知,黎元洪极有可能被杨猛救出了京城,便连夜召开了高级将领会议。
会议上,徐世昌,杨士琦与北洋三杰纷纷谏言,与其等黎元洪潜回湖北,公开通电全国,揭露袁世凯软禁他月半有余之事,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要知道,渔父如今还行踪不明,一旦他也返回上海,再公开披露在北京被刺杀和软禁之事,北洋军恐怕真的就要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了。
为此,袁世凯特意命段祺瑞和冯国璋连夜出发,亲自到其所率部队指挥战斗。
而大总统府,则是等到5月4日深夜不宣而战之后,才召开了所谓的新闻发布会。
这样的发布会,来的报社和媒体自然都是北洋政府的喉舌。
5月5日早上,这些报纸的头版头条,便都是谴责杨猛潜入京城期间,大肆刺杀国民政府官员,又从瀛台劫持了副总统黎元洪,无视中央政府,并连续破坏民主,大总统为肃清乱党,对乱党杨猛所在的伤害,正式开战。
之前停战的日子里,段祺瑞便已将英械师团调至江苏,做出了随时进攻上海的准备,而这次有他和冯国璋双线指挥,北洋军六镇强军的实力,才算是真正发挥出来……
安徽方面,虽然在上海的警示下,也一直在做着大战的准备,但双方无论是在绝对实力上,还是军事指挥上,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皖军在战争伊始的时候,其伤亡数字就不住飙升,虽然没像赣军那般,只用了一天就被打得全军崩溃,可从整个战场上的形势来看,局面显然极不乐观。
当然,这种战况并没有出乎众人意料,反而所有势力都觉得,面对北洋军六镇正军,还能够打成这样,这个所谓的皖军民军的表现,已经算是不错。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列强在内,都集中在沪军的身上,还有那支神秘的赤潮军。
第一次闸北战役的辉煌战果,已经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这一次的北洋军不仅主力全出,还由段祺瑞这种北洋名将亲自指挥,所有势力都期待着能看到点不一样的东西。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北洋军对上海的不宣而战,彷佛都在沪军的预料之中。
这支曾损失惨重,至今仍然没有满编的沪军,非但没像第一次闸北战役那般,被北洋军的偷袭打得措手不及,反而在战争开始的刹那,就组织起了上规模的轻重火力,利用地形优势,对北洋军进行了高效而又有力的反击……
双方的战损比,几乎接近一比一。
这一点,即便是早有打硬仗心理准备的段祺瑞,显然都无法接受。
可他更想不到的是,在一些局部的战术指挥上,己方甚至还吃了不小亏,而对方利用提前设置好战场,还有机动的重火力支援,让他们给北洋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数字……
双方在闸北郊区外的壕沟地网中,真刀真枪的打了一天一夜,北洋军虽然在重型武器上,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可面对这铺天盖地的壕沟网络,他们的进攻多数都是徒劳,根本没有取得一点像样的战果……
“给我派出所有斥候,一寸一寸的搜,必须挖出赤潮军来!”
北洋军的帅营里,段祺瑞的双目微红,正怒斥着警卫团的团长金东国,同时也对其他的指挥官,充满了浓浓的不满。
双方开战至今,对面只派出了沪军主力,其中的第二军甚至大半都是新兵蛋子,就已经与自己的精兵强将打得有来有往,而上一次闸北战役的那支奇军——赤潮军,竟然直至现在都仍然没有出场。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沪军的这种表现未免都过于反常。
除非是对方的指挥官,在此次大战开始之前,就已经精准预测到了北洋军的战略和战术目的,提前对赤潮军做出了不同于沪军的战术目标。
“对方的指挥官十分难缠,对我方的战略意图和战术目标,都预判得十分精准,在这种情况下,强攻已经没有多少意义,我们必须先找出赤潮军这张王牌!”
徐树铮站在地图前面,面色十分凝重,一天一夜的不眠不休,显然对他的负担也不小,可他至今仍然没有摸清楚对方指挥官的战略意图。
比起这一点,战场上的指挥虽然棘手,却已经不再是这场战役的关键点。
徐树铮身为段祺瑞的谋主,不仅智计百出,也擅长临场指挥,尤其以快速机动和精准打击而闻名,其麾下的主力部队,在段祺瑞所部,绝对称得上是装备精良,纪律严明。
故而,徐树铮部不仅是此次闸北战役的主攻部队,也是伤亡最惨重的部队。
以往战无不胜的铁军,在面对天罗地网的壕沟大阵,快速机动的优点几乎被完克。
至于精准打击,对方往往也及时甚至提前做出安排,接连进行了极具针对性的顽强阻击,将徐树铮开战前准备好的杀招,一一轻松化解。
徐树铮有一种预感,对方早已预判出这次的主攻部队是徐树铮部,故而在战斗打响之后的瞬间,就连番做出了巧妙的应对和反击。
“去查,对方的指挥官是谁?能把这仗打成这样,绝不可能是无名之辈!”
段祺瑞压着心头的火气,对靳云鹏下达了命令,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傅良佐和倪嗣冲两位将领……
“命你二人所部,从两侧夹击闸北,老子就不信这软趴趴的沪军,换了个指挥官就真的彻底硬气起来了!”
徐树铮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但他却并没有公开质疑段祺瑞的命令,而是继续看着军事地图,仔细的琢磨着对方指挥官的意图……
“不管是围点打援,还是添油战术,总得有个支点,你的支点藏在哪里呢?赤潮军,又会将目标放在何处?”
段祺瑞能成为北洋政府的陆军总长,有一半是因为指挥能力,另有四分之一是因为他跟随袁世凯较早,最后这四分之一的底气,便来自于徐树铮。
然而,他也没有想到,沪军这次的指挥官,竟然能让自己的‘张良’都变得束手无策,心中郁闷之下,不免也有些好奇。
“南方派向来都是纸上谈兵之辈,真正打出名堂的将领,几乎没有两个,究竟是何方神圣?”
战场对面,沪军指挥部中,蒋百里正稳坐钓鱼台,与麾下几个师长商量着如何以老带新,尽量让更多的新兵蛋子,跟着老兵在壕沟里好生历练一番。
蒋百里,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赴德国深造,师从德国兴登堡等名将。
他原本在袁世凯的邀请下,出任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然而他的教学改革和强军计划,不仅受到了各级军官的阻挠,就连北洋高层,也对他的申诉置之不理,逼得他差点在学校自杀。
为了蒋百里,杨猛不惜抛开北京诸多事情,连夜赶至保定,在与他彻夜长谈,承诺将上海所有军队都交于他的手上,并全力支持他建立正规的军官学校,这才把这位杰出的军事家挖到了上海……
所以,这次闸北之战,不仅是南方派与北洋军的再次交锋,更是他蒋百里与旧式军阀和过时理念的第一次碰撞。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北洋军向来是个相信拳头之下出真理的地方。
对蒋百里甫一上任,就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并不断清理军中的老部下,不仅那些小军头的十分反感,就连北洋三杰都看在眼里,恶在心中。
在北洋军里,这种门生故吏的关系,早已根深蒂固,若非如此,袁世凯怎么可能倒逼清廷?
这张关系网,既是掌握兵权的资本,是发家的依仗,也是痼疾,是未来可能会要命的毒瘤。
可偏偏就连袁世凯自己,都不敢轻易去触碰,北洋三杰更是讳莫如深,他蒋百里一介书生,又有何德何能敢去揭开毒疮?
然而,谁又能够想到,那个书生意气,不谙熟世故的蒋百里,被排挤到了上海之后,用他的指挥艺术,将沪军的实力再上一层楼,并给了段祺瑞和徐树铮一个大大的惊喜。
当然,这个惊喜对整个北洋系而言,却是一记响响亮亮的大耳光!
彼之糟糠,吾之蜜糖!
杨猛几乎用尽了手上所有的筹码,才将这位在河北遭受了无数排挤和打压的军事家,请来了上海,并直接出任了上海军司令,与北洋军开始了第一次的正面的交锋……
“报告司令,赤潮军来电,所有人员已经就位,随时等待攻击的命令!”
“不急,不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现在就打,火候还没到!”
蒋百里看了看军事地图,脸上露出一丝胸有成竹的笑意,随后又给传令兵发出命令……
“命,福建孙道仁和广东胡汉民部民军出击,与程炯明部,夹击龙济光,先给那位振武上将践行!”
? ?感谢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书包、、火狐狸、小说里的世界、芦笛声声、阅读2020、神经蛙、小说迷2017、、念息觉起、老书虫、、1539、、而后不管人、小说狂人2015、城管甲、柒黑狒、熊孩子二、wx15、书友、德顺-de、zhhwei2000、1539、不和别人比、烟台酒火、范大可、、wenchaodt、-db、兄弟们的推荐票、收藏、订阅!
?
求点赞、收藏、推荐票、打赏、订阅和月票!求大神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