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的能力值完全可以对标现在的右相陈平,武力和统率暂且不用去管,他的智力比之陈平少了一点,而政治比陈平多了一点,完全是一个不逊色于陈平的顶尖人才。
在知晓崔浩的能力值后,项开那肯定是无比兴奋,就算是如今的议事,都让崔浩参与,显得对他十分重视。
而对于项开此举以及陌生的崔浩,担任吏部尚书的柳敏已经见怪不怪了。
尤其是在上次出了堵胤锡这件事情后,柳敏也是知道楚国时不时会冒出来一些顶尖的文臣武将,不过至于这些人从何而来,又为何一门心思要投靠项开,柳敏自然是摸不着头脑,不过他也不会去打探,毕竟这算是皇帝最重要的秘密。
而且谁都知道楚武帝慧眼识人,时常能够挖掘出一些顶尖人才,就比如上次那位兵部侍郎堵胤锡,此人刚刚上任兵部,就将兵部的事情整理的井井有条,让因为崔乾佑不在而显得有些混乱的兵部瞬间清明起来。
项开淡淡的说道:“今日召集诸位爱卿前来,是因为六扇门那边将南陈那边的情况送来了,南陈和吴国之间的战争也算是落下帷幕了。”
听到项开的话后,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也无论是朝堂大臣还是六扇门中人,他们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看向项开手中的那封密信。
这封密信上面的内容不算多,但也绝对不少,毕竟项开细细阅读的时间也有七八分钟。
众人也都是屏气凝神,等待着密信上面的内容。
最后,项开也阐述了一遍密信上的内容。
前面的大致情况,项开也都知晓了,而从第二天陈武和新德庆的大战开始才是焦点。
之前就说过,这一仗一但开始,那就不会轻易结束,而且肯定会是两败俱伤,甚至楚国这边就算是动作频频,也会被吴国和南陈忽视。
而这封密信所写果然不出项开所料,新德庆与陈武大军交战到第二天,双方都已经陷入了决战当中。
是决战,自然也是死战,双方都已经是竭尽全力,两方士卒一个接着一个倒下。
尤其是兵力处在劣势一方的陈武早已是岌岌可危,但不得不说太史慈不愧为吴国猛将,在与尚司朗的缠斗中,最后还是略胜一招,将尚司朗重伤,他率领的左翼骑兵也突破了防线,给予了南陈大军重创。
但因为兵力实在差距太大,不是这局部获胜可以弥补的,战场的天平也在逐渐向着新德庆这边扭转。
但很快,异变出现了。
吴国大都督周瑜在长途跋涉后,先侯安都一步抵达新德庆后方,当周瑜这数万大军杀入,与陈武形成前后夹击时,南陈大军即便有着新德庆的指挥,那也是一阵混乱。
在这样的战场上,别说新德庆了,就是白起、韩信这等当世名将来了,那也难以扭转乾坤,更何况新德庆要面对的周瑜也绝非泛泛之辈,毕竟吴国里面可就只有他周瑜面对南陈乃是全胜的战绩。
如此一来,新德庆麾下大军彻底溃败了,哪怕是新德庆使出浑身解数,但面对被前后夹击的窘境,他也是无力回天。
最终这场战事以新德庆被新永丰护送,带着数百亲卫逃窜,而重伤的尚司朗则是被吴国大军生擒活捉。
光是这也就罢了,对南陈算得上致命一击的还在于兵马损失太大,原本新德庆麾下有三万大军,这一场大战下来,新德庆只带出来了数百人,再算上部分兵马自行突围,能够剩下几千人都算是好的了。
而据六扇门打探到的情报,好不容易突围出来的新德庆就驻扎在天井关,此处关隘原本的主人是尚司朗,此处也算得上易守难攻,如今尚司朗被吴国生擒,也被前后夹击,大败而归。
新德庆便带兵来到了这里,一面继续据守关隘,防止敌军继续前进,一面继续收拢残兵败将。
虽然不知道新德庆究竟收拢了多少兵马,但显而易见的是定然不多,毕竟大部分南陈士卒都已经被杀死或者俘虏了,逃出来的很少。
而新德庆大败,这就相当于是连锁反应,周瑜与陈武会合后,这两支吴国大军迅速整合在一起,简单一番打扫战场后,马上就地开始布置防御阵线,防止随时会出现的南陈援军。
而周瑜这一举措无疑是最正确的,这就好像一个长了刺的刺猬一般,让人无从下口,周文育和吴明彻也没料到敌军行动如此迅速,当他们率军赶至吴国大军后方后,他们就连营寨都布置好了。
而最尴尬的当属侯安都了,他带的兵马本就不多,总共也就五千人而已,起的只不过是奇袭的作用。
结果他的速度虽然比吴明彻和周文育快,但当他快要抵达后,刚好碰到了新德庆麾下一支溃逃的兵马,而侯安都也从他们口中得知了新德庆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
前有吴国数万大军已经会合,后有吴国皇子孙策的援军攻破武胜关,这可让侯安都十分头疼,不过他很快便做出了选择,那就是绕道,去跟天井关的新德庆会合。
侯安都做出的这个选择毫无疑问是对的,因为后方的孙策也已经领兵朝着此处而来,想要跟周瑜和陈武会合。
而少了侯安都的阻碍,孙策的先锋大军很快便到了。
孙策麾下有近两万兵马,陈武经过这一番大战也有一万左右的士卒,周瑜那就更别说了,除了此前在威宁城有些许阻碍以及被新文礼、尚师徒冲击了一波营寨,总体损失倒还算好。
当三军联合后,兵力瞬间暴涨到五万多,而这兵力也完全吓退了周文育和吴明彻,毕竟他们手底下可没这么多兵力。
最终这两人只能率兵一路后退,一直退到永宁城,这座城池乃是连通南陈北边和东边的重要城池,只要此地还在,就能够防止吴国大军继续朝着东边进攻。
再加上新德庆和侯安都在天井关驻守,倒是也有两边呼应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