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赵麟首次参加这个世界的婚礼。
感到新奇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因为他也马上要成婚了,而且还是一次娶进两个。
虽然州城里的婚俗,要比乡村要繁琐,也要贵气。
可大致程度,应该也是相当的。
他此次参加王大石的婚礼,也算是间接地体验,见证了一把。
敬拜过天地、列祖之后,王大石又对寡娘三跪礼拜,以感老娘的养育之恩。
王婶想到这些年的苦楚,又想到大儿子也成婚了,顿时喜极而泣。
一旁的老太太对她则是安慰不已,说大喜日子应该高兴云云,王婶这才停止了哭泣。
拜礼依旧在继续,王大石又向赵老太太进行了叩谢。
而且,礼仪之重,竟和拜他娘没什么区别。
外面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感谢赵家对他们王家的提携照顾之恩的。
若不是赵家,别说他们王家兄弟成婚娶媳妇了,就算生存都很困难了。
这个大礼,在外人看来也是应该的。
赵麟没想到,这还没有去迎娶,就已经跪拜这么多了。
等过些天自己成婚的时候,只会比这多,不会少。
司仪再次高呼,外面鞭炮阵阵。
这预示着需要去迎接新娘了。
今天的天气格外的好,而且,去往张家的路虽还有些泥泞。
但一大早,就有几十号人,吃过饼喝过肉汤就去修路了。
只要是难走、容易陷车的地方,都进行了修整。
对于迎亲的队伍,这无疑会好很多。
伴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迎亲的队伍终于出发了。
走在最前列的无疑是王大石这个新郎官,今日,将是他人生中地位最高的一天,伴随左右的甚至还名闻中原的才子赵麟。
过了今天,可以说他再也没这个待遇了。
村里的无论男女老少,一大早都起来了。
今天王家熬的大锅饭十分丰盛,只要去就能吃到两个白面馒头,以及喝上肉汤。
十里八村的大户人家,也没有如此阔气过。
所以,一大早这些人就来到了王家,开始排队领取。
当王大石骑着高头大马,在赵麟的陪同下准备离开时,他们也高呼起来。
“多谢诸位乡亲前来观礼,家中备有薄酒,还望不吝赏个脸。”
当然,这些都是客气话。
乡野村民,一年到头都喝不上一次肉汤,吃不上一次白面馒头,根本不用他邀请,这不都来了吗?
一众人吹吹打打下,抬着轿,跟在王大石、赵麟后面向张庄走去。
田野间苍茫一片,寒风呼啸。
但众人的心情却是喜悦的,激荡的。
再加上早上吃撑了白面馒头,喝饱了肉汤,一个个是浑身干劲,丝毫不惧这严寒。
赵麟却是心绪万千,感慨不已。
无论是何时的老百姓,他们真的是一群很容易满足的群体。
他们没有太大的欲望,只要让他们能好喝足,又有些追求,那么他们就能有无限的希望。
就像眼前一样。
张庄距离他们村并不远,这不,一路上吹吹打打,走走停停,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
到了村口自有人迎接。
赵麟这一年虽时常锻炼,身体强壮了不少,但在凛冽的寒风中骑马了半个时辰,还是感到了身体的僵直。
他也趁机下马,与迎接的人攀谈起来。
按理说,王大石身为新郎官,又穿着如此华丽的新郎服饰,应该像黑夜中的萤火虫那样耀眼。
可令人遗憾的是,他赵麟却如皓月当空一般,当他在场的时候,无疑成为了所有人的关注焦点。
本来他是来陪着迎接新娘的,谁曾想却让新郎官王大石一下子成为了陪衬。
真是罪过,罪过。
虽然他极力想低调,弱化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把风头让给今天的主角新郎官王大石,可那些人还都是看向了他。
“这个就是下凡的文曲星吗?”
“是啊,还是我们中原七府的第一才子,没想到也来了。”
“张家这下有面子了,文曲星都来了。”
“一大早那嘴就咧的合不拢了,见人就说文曲星要来,本以为他是吹牛的,没想到是真的。”
众乡亲的议论声很大,不时传进赵麟耳朵中,让他甚是尴尬。
“麟哥儿,看到了吗?你可抢了我的风头。”
王大石笑着道。
“哈哈,这可怨不得我,是你非要我来的。”
两人说笑的同时,就下了马进入了村里。
张庄的男女老少,都站在道路两旁,新奇地看着这一幕,感叹不已。
这个村几乎都是同一个宗族的。
一家办事,全家出动。
这不,他们还刚到那院子外,早已被人围的水泄不通。
像其他地方一样,这些人嬉闹着围着院门, 不让新郎官进。
无非就是讨个喜钱。
对此王大石早已准备好,他笑着拱了拱手,而后手一招,就有人端着簸箕,开始向四周撒喜钱了。
这些铜板都是他们在回来之前换的崭新的。
金灿灿的,倒是像金币一样夺目。
“大家小心一点,千万不要踩踏,都有都有。”
那撒着喜钱的司仪,高呼着。
不过无论男女老小,都疯了一般,虽然没有相互踩踏,可也都奋不顾身。
如此场景,一年也难有如此一幕。
一般也只有大户人家,才会用簸箕盛放这样的铜钱来撒。
赵麟突然想起了曾经自己在镇上喝一碗牛肉汤,花费三个铜币的时候。
若是想多加两块牛肉,就多给一枚铜钱。
那时他刚穿越而来,虽然还没有多久,却也成为了人生的回忆。
从这一点也能说明这些铜钱的购买力有多强。
这些半大的小子,若能抢到了三五枚,就足够他们一家五口人一天的花销了。
若是买烧饼,就能买上十多个。
这就是这么多人疯抢这些喜钱的原因,可不仅仅只是想沾染一下喜气那么简单。
更多的是,这些钱是真能让一家人好过一天。
因为有了这些喜钱,阻挡院门的那群人也就散了。
王大石、赵麟轻松进了张家。
张家的兄弟较多,又有十几亩良田,所以小日子倒是比曾经的王大石家要强上不少。
若非他如今出息了,再加上薛婶的说媒,他可找不到这样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