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客场攻城战,损失九千,歼敌一万,俘虏三万,这水平还不行吗?】
王翦看着这条弹幕,心中十分无奈。
这打得当然是相当不错了,但按照大秦的军功爵制度,光是损失九千人就够指挥战斗的将领喝一壶的。
更别说歼敌一万,才刚刚超过攻城战必须斩首八千级的要求两千级,而俘虏是不会被计算进功勋当中的。
战果不可谓不大,但代价同样不小,最好的结果就是功过相抵。
所以要是他和其他秦国将领遇到这种情况,斩杀掉那三万俘虏,才是最好的选择。
【从战略意义上来说,维克斯堡战役才是南北战争真正的分水岭。】
【它将南部一分为二,使其东西不能相顾,正式敲响了南方覆灭的丧钟。】
【1864年3月,格兰特以战功升至陆军中将(北军的最高军衔),并被林肯任命为北军总司令。】
“这格兰特竟然晋升得这么快?”
“额,人家在开战前就已经是领兵的将领了,再加上有个麦克莱伦作为对比,格兰特取得这样的战果,获得晋升简直板上钉钉。”
“真羡慕格兰特能遇到像林肯这样的君主,要是陛下也能像林肯这样,我等武将如何不会死战?”
“是啊,为了执行陛下与中枢的命令损兵折将,结果陛下不说嘉奖吧,竟然能直接掳夺官职打入大牢治罪……”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样的昏君还想着当尧舜那样的圣贤,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明末一众实权将领们满胸愤懑,对崇祯皇帝十分不满,尤其是在有了天幕上林肯和布兰特、麦克莱伦作为对照之后。
【弹幕:现在总体战略上有林肯,军事战略上有格兰特,军事执行上有谢尔曼,北军现在什么也不缺了】
【弹幕:林肯的两项法案实在太离谱了,不仅不是在卖血,反而还增强了自身的基本盘和实力】
【上任之后,格兰特制定了一系列战略,他深刻理解北方的优势在哪,以及怎么才能打赢一场工业化战争。】
【他认为东线的主要作战目标,应该是牵制李大南军主力。】
【而西线,才是这场战争的胜负手。】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不与敌人主力决战,而是攻击其薄弱处,搅乱其核心腹地,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使南军主力疲于奔命。”
“只要能在东线拦住罗伯特·李,那北军在西线就能获得绝对的主动权,到时候战场上该怎么打,就全由格兰特说了算。”
孙膑向田忌讲解道。
“以我之长处攻击敌人的短板,这与你曾经教我的与国君赛马的策略何其相似,格兰特当真是个战略奇才!”
田忌恍然大悟,并不怎么隐晦地将孙膑称赞了一通。
格兰特是个战略奇才,那想出与他同样策略的孙膑不更是个天才?
而招募孙膑为门客的自己,不就是有着识人能吗?
孙膑笑着向田忌拱了拱手,倒不是他十分高傲,看不上田忌,实在是他没了膝关节站不起来。
【为此,他命谢尔曼领军向东,直插南方腹地,把战火烧到敌人的大后方。】
【弹幕:谢尔曼大进军】
【弹幕:看到谢尔曼和亚特兰大我就绷不住了】
【弹幕:向海洋进军!】
【弹幕:万恶的焦土战术】
大汉。
汉武帝刘彻看着天幕上,格兰特的策略,总感觉有一种十分熟悉的即视感。
“陛下,匈奴大军袭掠夺我大汉,用得就是这种策略。”年轻的霍去病对刘彻说道,“他们就是像这样,打穿我大汉边关防线,然后就长驱直入劫掠我百姓。”
刘彻恍然大悟,“不错,不愧是我大汉未来的冠军侯,就是聪慧!”
“把战火烧到敌人的大后方这个战术确实好,不过如果是作为被烧的那一方就不太好了。”
“你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吗?”
“那当然是把战火烧到匈奴老家去!”
【弹幕:谢尔曼,在南方搞三光的家伙】
【弹幕:燃烧的远征】
【弹幕:什么叫荷鲁斯叛乱了(狗头)】
夏雨雪看着这些弹幕,有些惊讶。
她只知道二战时候阿美丽卡有一款叫“谢尔曼”的坦克,但却不知道历史上的谢尔曼本人竟然如此邪恶。
竟然能干出三光这种畜生事。
【1864年5月,格兰特率领12万大军南下,并在莽原之战与罗伯特·李狭路相逢。】
【格兰特特别嘱咐部下:不要管里士满,一定要追着李打。】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呀。”
“只要能把李牵制住,那其他的南方城市就是不设防的。”
“但要是打下了里士满却没有牵制住李,那这里士满就算拿下来了也守不住。”
“先歼灭敌人的主力军,这个思路很正啊。”
【“她走到哪,我们就跟到哪!”】
【弹幕:一定要先把对面坦克吃掉再打重工业和基地,先打基地一定是萌新宝宝】
【在接下来的战役中,罗伯特·李数次重创北军,格兰特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损失了五万五千人。】
大明。
“那个林肯这样都不撤换掉格兰特吗?简直就是识人不明!”
又一次自我感觉良好的崇祯皇帝坐在御书房里,一边勤奋地批阅奏折,吐槽天幕上的视频。
“先前任用的麦克莱伦也是这样,就是不撤换掉。”
“格兰特一个月的时间里都损失掉五万多人了……”
【然而,这就是格兰特和李最大的区别——他根本就不在意伤亡!】
【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无限的兵力可以补充,而李没有。】
【弹幕:我不要伤亡数字!】
【弹幕:差距太大了,北方的人力池比南方多多了】
【弹幕:这就是国力的碾压,这就是堂皇大势】
“这就是……堂皇大势吗?纯粹的靠人数和国力碾压……”
百姓们有些沉默,毕竟他们就是那所谓的国力。
季汉。
诸葛亮同样默然无语,与魏和吴两家相比,蜀地不管是人数还是国力都不占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