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上回书正说到,一连好几封军报送到了隆武帝范毅的龙书案子上,一向平静安宁的大齐在一瞬间变得四境烽起,整个乱了起来。
大齐立国这么多年以来,还是第一次陷入到四面受敌的境地当中,不少的文武大臣们心中都感到十分惊慌,同时也感到很是奇怪,为何这四方人马竟会同时起兵。
经过了一番的分析后,众人这才发现,这乃是北辽与那老贼曹环共同布下的联合毒计,为的就是瓜分大齐的江山社稷。
众人想明白了这些,心里头对那已死的曹环是更加痛恨,恨不得把曹环的尸体给挖出来,鞭尸一番以解心头之恨。
隆武帝范毅此时倒是十分冷静,他明白,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想出对策来抵抗四方敌军,好保卫大齐的江山社稷。
于是,范毅坐在龙椅上,看了看大殿中的一众文武大臣,缓缓开口向他们询问破敌之计。
范毅的这一番话一出口,大殿中的一众文武大臣们,纷纷转动开了脑筋,思索着破局之策。
不过,一众文武大臣们思考了能有好一阵,似乎都没能想出一个很好的办法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武大臣们的脸色变得越发的凝重,大殿中是鸦雀无声。
那位说,这些文武大臣们都怎么回事,这么半天都一言不发,莫不是被这四方人马给吓破了胆,束手无策了?
其实也不尽然,的确有着不少的大臣被这消息一下子给吓住了,但大多数的大臣们还是很冷静地在思考着御敌之策。
只是,这一次四方人马同时起兵来攻,形势可谓十分危急。若不仔细谋划一番,必定是要吃大亏,只怕搞不好大齐的江山难保。
也正因为如此,不少的文武大臣的脸色都十分凝重,都在自己的脑海当中不断思考着,想要尽力把自己的计划做的全面些,再向陛下禀报。
隆武帝范毅坐在龙椅之上,脑筋不断转动,也在思索着御敌之策。他看着一言不发的一众文武大臣,心里头倒也并未感到奇怪。他明白此事事关重大,不好轻易出计,因此心中倒也并未着急。
不过,范毅的目光倒是若有若无地看向武将当中的赵忠,他倒是很期待自己的这位结拜大哥究竟能想出什么样的计策来应对如今这般局面。
赵忠在高台之下,脑海当中也在不断地思索着,渐渐地,他的脑海当中已然逐步形成了一套御敌的方案。
这时,赵忠也看见了范毅的眼神。他当即是心领神会,迈步上前,就想着出班开口。
可就在这么个时候,大殿中忽然有一道颇为苍老的声音响起:“陛下,老臣以为此次我大齐四面受敌,情况危急,该议和为上,暂避其锋芒,待得日后在从长计议。”
众人闻言闪目观瞧,就见说话的乃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此人一身乌纱蟒袍穿戴整齐,脸上皱纹堆累,微驼着背,乃是礼部侍郎乔观。
不少的文武大臣还在苦想着怎么破敌,他们一听这位乔大人一开口就要议和,不由得都有些不满,都冷冷地看着乔观,脸上都浮现一抹气愤之色。
隆武帝范毅听了乔观的这一番话,心里头当时就是一动,感到一阵的不满。范毅久经沙场,乃是马上的皇帝,这仗还没打,就叫他议和,这让他如何能受得了。
范毅本想出言斥责,但一想到乔观乃是老臣对大齐一向是忠心耿耿,便压下了心中的那股不满,看了看乔观,沉声道:“哦,老大人何出此言?”
乔观迈步上前,来到高台之下,冲着范毅一拱手,道:“启禀陛下,老臣以为,如今我大齐刚刚经历一场不小的动乱,尚不得安稳,奸贼曹环所留下的一些祸患尚未完全消除。而北辽等四方人马趁势联合起兵来攻,显然是有备而来。”
乔观顿了顿道:“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凭我大齐如今这般状态,四面迎战显然不太合适,弄不好江山难保。
因此,老臣认为,我大齐该从长计议,先与北辽、东海。西蛮三国议和将他们给稳住,然后集中兵力剿灭南境的响马联军,驱除老贼曹环留下的那些隐患,到时在一心一意对付三国也不迟。”
不得不说,乔观此话倒是有着一定的道理,他话刚说完,就有不少的保守派大臣纷纷出言附和,请陛下先稳住三国,专心对付南境的响马联军安定内部。
隆武帝范毅听了,就是一皱眉,他心里头自然是不赞成乔观的这番话。但一时间有不少大臣站出来符合,这让他感到有些难办,不知该如何稳住这帮大臣的心。
就在这时,就听又有一人朗笑道:“乔老大人此话虽有几分道理,但从长远看,此计与我大齐不利,且未必能够成功。”
众位文武大臣闪目观瞧,就见说话的是一位银甲武将,非是旁人,正是顺州军的副元帅银甲枪仙赵忠。
隆武帝范毅一听赵忠发言,顿时眼睛一亮,脸庞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笑容,示意赵忠让他继续说下去。
赵忠冲着范毅一拱手,沉声道:“陛下,诸位大人,此次北辽趁我大齐动乱,勾连三方人马四面攻我大齐,定是抱定了灭我大齐的决心,再加上东海和西蛮与我大齐仇怨颇深,因此想要议和这三方只怕没一个能同意,这是一。
二一个,就算三国同意议和保不齐会在背后使绊子,捅上一刀,真到了那个时候,只怕我大齐的处境会比如今还要危险百倍。”
赵忠一开口便是列出了这两条,把乔观提出的那条计策给彻底否决了,大殿中的一众文武大臣们闻言也纷纷点点头,脸上都露出了恍然之色,显然他们先前都没能想到这一层。
乔观在一旁听了赵忠的这一番话,心里头不由得感到一阵的不服气,忍不住开口道:“那照赵将军所言,我大齐如今这般情况,该如何应对此局?”
众人闻言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赵忠,都想听听这位顺州军的副帅究竟能有什么好办法。
赵忠见状,微微一笑:“陛下,诸位,如今,我大齐虽遭此动乱,但四境边军可都时刻做着战斗准备。虽然四境皆有一些大将入京,防卫有些削弱,但要应对这四方人马的进攻还是绰绰有余。”
赵忠顿了顿道:“在入京之前,王元帅早已安排好了顺州的一切,如今虽然辽军入境但尚且能抵御很长一段时间,待得我等回到顺州便可稳固防线,进而大败辽军保我北境安宁。”
赵忠说着,又看了看东境的大都督周铭:“东境水军名扬天下和东海交手多年,不遑多让,想必周都督在入京前也已然做好了布署。”
“赵将军说得对,请陛下放心,微臣在入京前的确做好了防范东海的准备,如今微臣可担保东境短时间内绝无差错。”周铭出班拱手道。
赵忠又道:“西境军与西蛮交手多年,有西门老元帅坐镇,想来也不会出问题。”
一旁的西门康闻言,开口道“请陛下放心,家父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西境绝不会出事。”
赵忠又开口道:“至于南境的响马联军更是疥癣之疾,在我南境边军精锐面前自是不堪一击,不足为虑。”
穆海闻言也上前一步道:“请陛下放心,有我南境军在,南境万无一失。”
赵忠的一番话,把大齐的整个形势都分析了个遍,一众文武大臣心中顿时明朗了起来,又有其余几位边军主将作保,众人心中也变得更加安定。
范毅坐在龙椅上,听了赵忠的一番话是连连点头,心中十分高兴,赵忠的每句话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也坚定了他四面开战的决心。
范毅看着已然安定许多的众臣,站起身来,朗声道:“赵将军之言甚合朕心,就依将军所言,四路迎敌,卫我大齐!”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