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沈砚舟睁眼时,肩上的疼痛已减轻许多。他坐起身,低头看肩头的纱布——包扎得整齐而专业,边缘还用别针固定,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像她本人一样,克制而温柔。门被轻轻推开。阿玲端着一个托盘进来,上面是一碗粥、一碟咸菜,还有一杯温水。“你醒了?”她笑着说,声音像清晨的鸟鸣,“我猜你该饿了。”“你为什么救我?”他问,目光如刀,试图刺穿她的伪装。她将托盘放在床头柜上,平静地回答:“因为你是病人。”“可你明知我不普通。”他盯着她,“普通人不会在雨夜里带着药箱独行,也不会轻易靠近一个满身是血的陌生人。”阿玲微微一怔,随即笑了:“你说得对。我确实知道你不是普通人。你的手有老茧,是长期握刀留下的;你走路时习惯用左脚先行,是受过训练的暗卫习惯;你的眼神……像经历过太多生死。”她顿了顿,轻声说:“但这些,都不影响你是一个需要治疗的病人。”沈砚舟沉默良久,终于伸手接过粥碗。粥是白米熬的,米粒软烂,汤水微稠,上面浮着一点葱花。他小口小口地喝,动作缓慢,像在品尝某种久违的滋味。“你以前……也救过像我这样的人?”他问。“有过。”她点头,“战争年代,受伤的人太多。有士兵,有特工,有逃难的百姓。他们来了,我治,治好了,他们走。我不问名字,不问来历,只希望他们能好好活着。”“你不害怕吗?”他抬眼,“万一我是坏人呢?”“坏人不会在听到‘你可以好好活着’时,眼底闪过一丝动摇。”她看着他,目光清澈,“你的眼神里有痛,但没有恶。”沈砚舟心头一震。他从未被人这样看透过。不是作为“影刃之主”,不是作为“复仇者”,而是作为一个——人。“你叫沈言,对吗?”她轻声问。他点头。“好。”她微笑,“那我以后就叫你沈先生。”那一刻,他忽然觉得,这个名字,似乎也值得被温柔地叫一次。
第三天,沈砚舟已能下床走动。他躲在医院后院的角落,观察着阿玲的日常。她每天清晨六点到岗,换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护士服,头发整齐地挽在脑后,别一枚素银发卡。她查房时轻手轻脚,怕惊扰病人;她为老人擦身时动作轻柔,像对待自己的亲人;她给哭闹的孩子讲故事,声音软得像。有一次,一个流浪汉被送来,浑身恶臭,其他护士都避之不及。阿玲却亲自为他清洗、换药,还把自己的饭分给他一半。“你不嫌他脏?”沈砚舟终于忍不住问。“人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她抬头看他,阳光落在她睫毛上,像镀了一层金,“谁没有落难的时候?”他沉默。他想起自己在北方时,曾下令处决一个叛徒,那人跪地求饶,说“我还有母亲要养”。他当时只冷冷地说:“那是你的事。”可眼前这个女人,却愿意为一个无名流浪汉,弯下腰,亲手为他擦去污垢。“你为什么做护士?”他问。“因为我奶奶病了很久。”她低头整理药箱,“她走前说,如果我能帮一个人少受点苦,那我这一生,就不算白活。”沈砚舟心头一震。他从未想过,有人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复仇,不是为了权力,而是为了——减少一点苦。那天夜里,他坐在杂物间的床边,闻到她衣领间淡淡的皂角香。那味道很淡,却在他鼻尖萦绕不去,像一种无声的安抚。他忽然想起母亲去世前,也曾为他洗衣,阳光晒过的布料,也有这样的味道。他闭上眼,第一次,没有刻意压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