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听着,眼神有些飘忽,仿佛透过曹玉娟的话看到了那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人。她轻轻“嗯”了一声,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掩饰着瞬间的失神与内心的苦涩。
那天志生正在工地上和项目部经理说着工程进度,突然就接到了曹玉娟的电话,志生以为家里有什么事,马上就接了。
“帅哥,干嘛呢?”曹玉娟带着几分调侃的声音。
志生听到曹玉娟要调侃他,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下来。
“曹大美女,怎么想起打电话给我了,有事吗?”
“想你了呗,现在你单身,我丧偶,你有才,我有貌,你不觉得我们是天生的一对吗?”曹玉娟开着玩笑。
“你在哪里呢,想我就来找我啊?”志生也笑着说。
“我在南京,要不咱俩吃个烛光晚餐,再开个房。”
“你在南京?”志生不再理会曹玉娟的说笑,正式的问。
“是啊,南京又不是你家的,你能来我不能来吗?”
“你来南京干嘛?”
“看你离婚后是单身还是和谁在一起过。”曹玉娟继续开着玩笑。
志生知道,曹玉娟来南京肯定有事,很可能不是一个人来的,大概率明月会和她一起过来,就问道:“就你一个人来的吗?”
“你还希望谁来?”
“你找个饭馆先坐下。把位置发给我,我马上就到。”
志生挂了电话,就打电话给简鑫蕊:“简总,家乡来个人,晚上请他们吃饭,就不要等我吃饭了。”
“好的,要不要我去?”
志生想起上次戴志远和乔磊来,简鑫蕊请他们吃饭,戴志远和乔磊拒绝了,就说道:“不用了,我一个人行,他们见到你,反而放到开。”
“好的,你少喝点酒。”
“今晚不喝酒。”
简鑫蕊一听,晚上不喝酒,可来来人是女的,难道萧明月来南京了?一想不可能,萧明月来南京,也不会找志生的。
志生到了曹玉娟说的一家湘菜馆,见只有曹玉娟一个人坐在包间里,他左看右看,曹玉娟笑着说:“找谁呢,就我一个人。”
志生说:“没找谁。”说着就在曹玉娟对面坐了下来。
“你来南京不会是旅游的吧?”志生笑着问。
“南京开了两家直营店,店面已经找好,合同也签了,我是来找人装修的,没有头绪,忽然想到前两家直营店都是你安排装修的,想请你帮个忙,不知你愿不愿意?”
志生想了想,说道:“帮忙倒是没什么,但不知道装好了能不能合你们的意,你知道的,那两家店装修时,都是我认为可以就好了,现在我和明月离婚了,说话也可能不算数。”
“我看过仙林大学城和万达广场两家店的装修,你就按那两家店装修就好了,明月也不会说出什么。”
曹玉娟说完和志生见面的情况,笑看着明月。
“就这样他就答应帮忙了?”
“要不呢,还要我以身相许?”
“只要你愿意,随你的便,与我没多大关系。”
“他不仅答应帮忙,而且还让我回来,说你一定很忙,回来帮帮你。那边一切由他安排。你说志生是不是蛮心疼你的?”
“好了,不说他了。说说正事。”明月迅速调整好状态,将高方良的态度转变和张体忠的全力支持,以及接下来的计划——取得普通食品生产许可、改造现有场地、逐步投入——详细告诉了曹玉娟。
曹玉娟听完,眉头微蹙,和康月娇有着相似的担忧:“高方良?他突然这么好心?明月,这事儿透着蹊跷,他以前可是……”她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我知道。”明月点头,“我和大家想法一样,不相信他会突然转性。但眼下,他给出的路径是最符合法规、也最稳妥的。我们需要这个‘支持’,哪怕是表面的,别有用心的。至少,在许可证办理和初期政策便利上,他能起到作用。志远书记说得对,我们要利用好这一点。”
“这倒也是。”曹玉娟沉吟道,“先把桥搭起来走过去再说。反正厂子建在桃花山,是我们的地盘。那你说的一个多亿投资?”
“那是给他画的大饼,或者是给他画未来的政绩蓝图。我们现阶段要脚踏实地,一步步来。先用自有资金和可能申请到的小微补贴把初期改造和试生产做起来。等到产品有了市场竞争力,再谈扩大规模和大笔融资。到时候,主动权还在我们手里。”明月分析得清晰冷静。
“你心里有数就行。去见他也不要一个人去。最好带一个人,明月,你我现在都是单身,发生点事情,我们说不清楚,到最后吃亏了,还要背骂名。”
“这点我知道。”
曹玉娟稍微放心了些,“南京那边两家店的装修估计下个月就能搞定,搞定后要招新工人,还要铺货,有得忙了。
“我看这样安排,让南京万达店和仙林大学城店各招两个工人,先培训,一个月之后,大体也能熟悉工作了,你看怎么样?”
“我看行,我这就通知小王和小李,让她们招工人。”
“告诉小王和小李,招人时留意一下,特别是我们这边在那边上大学的学生,有愿意回家乡工作的,尽量介绍过来。”
曹玉娟点点头!
明月深知,企业要发展,关键是人才,明月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
“开业的时候,我们要举行开业庆典吗?”
明月没想到这些,说道:“到时再说吧。”
接下来几天,筹建桃胶膏生产的工作仿佛上了发条般高速运转起来。
乔磊带着人日夜兼程清理四楼仓库,联系废品收购站,处理积压的旧物。戴志远通过多方打听,联系上市里一家有食品净化车间改造经验的工程公司,对方很快派了工程师前来勘测场地,着手设计改造方案。徐知微则埋头研究小微企业创业补贴政策,准备申请材料,并与镇企服办保持着密切沟通。
明月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她不仅要盯着改造方案的进度和预算,还要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流程、制定初步的质量标准、核算原材料成本、构思品牌故事和包装设计。常常是夜深了,她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高方良那边果然“兑现”了部分承诺。张体忠亲自打了招呼,镇企服办对明月公司的申请材料一路绿灯,快速递交到了县里。虽然许可证审批仍需时间走流程,但比起正常情况下可能遇到的拖沓,进度已然快了不少。高方良偶尔也会让李萍打电话过来,“关切”地询问进展,明月每次都客气而谨慎地汇报,既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又绝不透露核心的商业细节和财务困境。
这种“支持”让明月更加警惕。她深知高方良这种精明算计的人,投入越多“关注”,所图必然越大。他此刻的耐心,更像是在等待猎物一步步走进陷阱。那个“一点四个亿”的计划,在他看来,就是置明月于死地的陷阱。
这天,明月正在和戴志远、乔磊还有工程公司的人讨论净化车间隔墙材料的选型,她的手机响了。看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她走到旁边接通:“喂,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显熟悉,但一时想不起是谁的男声:“是萧明月萧总吗?”
“我是,您哪位?”
“呵呵,我是县工商联的老王啊,王长海。上次企业家座谈会,我们见过一面。”
明月迅速在记忆里搜索,想起了这个人——县工商联的一位副主席,场面上的一个人物。“哦,王主席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王长海的声音带着热情的笑意,“我受人之托啊,也是关心咱们本地优秀企业的发展。听说你的桃胶膏项目很有特色,前景广阔啊!有位市里的投资人对你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实力非常雄厚!你看什么时候方便,安排见个面聊聊?”
明月的心猛地一跳。高方良的动作这么快?这就开始“牵线搭桥”引入“资源”了?
她稳住心神,语气如常:“感谢王主席关心,也感谢那位投资人的青睐。不过我们目前还在初创阶段,正在进行厂房改造和许可证申请,产品也还没正式推向市场。现在谈投资,可能还为时过早,怕耽误了投资人的时间。”
“哎呦,不早不早!”王长海连忙说,“投资人看中的就是潜力和未来嘛!先认识一下,交流一下想法,总是好的。说不定还能给你们一些宝贵的建议呢?这位老板可是很有能量的,对你们未来的发展肯定大有帮助!”
明月沉吟片刻。直接拒绝恐怕会拂了对方面子,说不定还会得罪不该得罪的人。她决定先虚与委蛇,试探一下。
“王主席说得对。这样吧,您看下周怎么样?这几天我们正好在敲定改造方案,时间比较紧。下周我稍微空一点,再约具体时间地点?”
“好好好!没问题!那我先跟那边回个话,定好了时间我提前通知你!”王长海高兴地挂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