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堂依旧,古树参天,香火袅袅。小尼姑认得她,并未多问,便引她去了后堂禅房。
普济师太正在蒲团上静坐,听闻脚步声,缓缓睁开眼。看到明月,她眼中并无意外,只是微微一笑,仿佛早已料到她会来:“萧施主,别来无恙。”
明月恭敬地合十行礼:“师太好。今日冒昧前来,是想请教师太,上次您说桃胶膏还差一味最重要的药。眼下试生产在即,不知师太可否明示?”
师太示意明月在一旁的竹椅上坐下,目光温和地打量着她,却不直接回答,而是缓缓道:“施主此次前来,心境似乎与上次不同。眉间郁结散了许多,眼神却更为坚定了。可是放下了某些执念?”
明月微微一怔,没想到师太一眼看穿,她坦然点头:“是。想通了一些事,看清了一些路,懂了一些人,放下了心中的一些烦恼。人生在世,总有些东西强求不得,不如专注于自己能做好的事。”
师太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放下,即是得到。心无挂碍,方能照见本来。”她话锋一转,回到了明月的问题,“你问那最后一味药……老尼且问你,你制作这桃胶膏,是为何种目的?”
明月认真答道:“桃胶养人,是天然的好物。我想做出品质最好、最安全有效的产品,让更多人受益,同时也能将公司发展得更好。”
“品质最好,最安全有效……”师太慢慢重复着这几个字,目光变得深邃,“那这‘最好’与‘安全’,由何而来?是昂贵的原料?是精湛的工艺?还是繁复的配方?”
明月思索片刻:“这些……都是重要的基础。”
“皆是外物。”师太轻轻摇头,声音虽轻,却掷地有声,“最重要的,是一味‘良心’。”
“良心?”明月轻声重复,若有所悟。
“正是。”师太目光澄澈,仿佛能直视人心,“这‘良心’,是选料时的不欺不诈,宁可贵一分,不用次一毫;是制作时的精益求精,不省一时之功,不减一道之序;是面对市场诱惑时的坚守,不夸大其词,不误导世人;是利润面前的不忘初心,记得你最初只是想做出‘让人受益’的好产品。”
师太顿了顿,看着明月:“这味‘良心’,看不见,摸不着,秤称不出,仪器测不出,却最终会融入每一盒膏滋里,被食用的人感知到。它是产品的魂,是企业的根。有了它,你的桃胶膏才是真正的‘明升公司的桃胶膏’,而非市面上又一个追逐利益的普通商品。你,可明白了?”
明月心中巨震,仿佛被一道清泉彻底洗涤。
她一直纠结于具体的配方、工艺、成分,却从未站在这样一个高度去思考。师太点出的,不是一味药材,而是一种境界,一种态度,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
她想起自己创业之初,在小作坊里亲手和姐妹们做十字绣,做到一向刻薄的周文明对产品都无话可说。做天福隆产品代加工时,更是严格要求,哪怕明知这批货不赚钱,也不减一道工序,,耐心缝制好每一针,后来做自己的品牌,更是精益求精,任何成份检测不达标原辅料都不得进入公司,任何质量不合格的产品。都不得出公司,流入市场,对放烧烧了自己仓库的王余兵的谅解,对他年的父母的接济,那份虔诚和用心,不正是“良心”吗?如今公司做大了,她反而差点迷失在规模、效率、利润和市场竞争中,忘记了最核心的东西。
“多谢师太点化!”明月起身,深深一拜,语气诚挚而激动,“我明白了。这味‘良心’,比任何名贵药材都重要。我会将它作为桃胶膏的核心‘配方’,也是明升公司所有产品的配方,更是明升公司未来永不更改的准则。”
师太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善哉。记住今日之言。产品如人品,经商如修行。心存善念,手握良心,你的路,自然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离开桃花庵时,明月感觉自己的脚步更加踏实,目标也更加清晰。她不再仅仅是为了忘记一段感情而投身工作,而是真正找到了事业的价值和方向。
那味名为“良心”的药,被她郑重地“添加”到了桃胶膏的配方表最顶端,也深深地刻进了她的心里。
回程的路上,阳光正好。她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了。
山风掠过檐角铜铃,叮当声追着明月的脚步。她走下石阶时,残雪在鞋底发出细碎的脆响,像极了明升公司初创时,姐妹们在深夜里赶工的节奏。那时大家挤在狭小的作坊里,手指被针脚磨出茧子,却仍会为了绣错半朵桃花而拆了重缝——原来\"良心\"早就在一针一线里生根,只是后来被市场的喧嚣暂时盖住了声响。
回到公司,明月立即召集了核心团队开会。她没有过多渲染在桃花庵的感悟,而是将“良心”二字化为极其具体、甚至堪称严苛的生产标准。
试生产这天,桃胶膏专属的无尘车间里灯火通明,弥漫着淡淡的桃胶清香和草药特有的甘醇气息。明月换上了一尘不染的白色工装,头发一丝不苟地束在帽子里,神情专注而肃穆,仿佛即将进行的不是一次产品试制,而是一场庄严的仪式。
曹玉娟、戴志远、乔磊、康月娇等人都到场了,隔着透明的观察窗,神情都有些紧张和期待。
“开始吧。”明月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系统传来,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第一步,选料。操作员将精选的桃胶原料倒入光选机,剔除任何一丝可能存在的杂质。明月却叫了停:“手工再筛检一遍。机器总有疏漏。”她亲自走上前,戴上线手套,和两名老员工一起,在灯光下仔细翻捡着每一批桃胶,她们的指尖掠过那些琥珀色的胶块,挑出极其微小的树皮屑或尘埃。这个过程耗时费力,但无人有怨言,气氛安静得只剩下原料摩擦的细微声响。
第二步,清洗浸泡。用的是经过七层过滤的纯净水,水温严格控制在摄氏60度,浸泡时间精确到分钟。明月拿着秒表,亲自盯着。
第三步,熬制。这是最关键的环节。巨大的定制化熬制锅缓缓加热,桃胶与根据普济师太配方调整出来的原料。如枸杞、红枣、百合等依次加入。明月拒绝了工程师“提速增效”的建议,坚持采用文火慢炖的古法工艺。“时间和火候,偷不得一分一毫。”她盯着锅内缓缓旋转、逐渐变得粘稠晶莹的膏体,眼神如同看着自己精心培育的孩子。
熬制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防粘底。原本可以使用自动化机械臂,但明月坚持要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手持特制的长木铲,凭手感来搅拌。“机械是均匀的,但没有‘心’。老师傅的手能感受到膏体细微的变化,什么时候该加火,什么时候该撤火,这是数据无法完全量化的。”老师傅额角渗出汗珠,眼神却异常明亮,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信任。
第四步,浓缩收膏。空气中弥漫着愈发浓郁的甜香。到了决定最终稠度的关键时刻,技术人员根据预定的参数准备出锅。明月却舀起一小勺,在指尖轻轻捻开,又对着光仔细观察拉丝的状态。
“再熬三分钟。”她果断下令,“现在的稠度,冷却后会比标准偏高一点,影响口感和吸收。我们要的是恰到好处,不是勉强达标。”
这三分钟,意味着更多的能源消耗和时间成本,但没有人提出异议。所有人都被明月身上那种近乎偏执的认真所感染。
终于,晶莹剔透、色泽诱人的桃胶膏成功出锅,经过快速冷却后被切成块,进入包装环节。每一个包装的纸盒都经过严格清洗和紫外消毒。
第一盒桃胶膏下线,被恭敬地送到明月面前。她拿起一块,对着光仔细查看它的色泽、质地,然后轻轻打开,嗅闻它的香气,最后用消毒棉签蘸取一点点,放入口中细细品味。
整个车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她。
片刻后,明月闭上眼睛,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无比复杂的神情,有回忆,有感动,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满足。这味道,不仅是对了,更是有了“魂”——那是天然原料本真的味道,是时间与耐心沉淀的味道,是摒弃了所有浮躁和捷径后,最终呈现出的、足以打动人心的大地的馈赠。
她睁开眼,目光扫过周围紧张期待的团队成员,眼中闪烁着坚定而温暖的光芒:“成功了。这就是我们明升公司的桃胶膏。”
“噢!”观察窗外,曹玉娟第一个欢呼起来,用力拍着手。戴志远和乔磊相视一笑,重重松了口气。康月娇甚至激动地抹了下眼角。
车间内,工作人员们也纷纷露出了自豪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