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霄看得好奇,伸手想去碰,被苏芜一把拉住:“别碰,刺扎手。”
她从布包里翻出块剩下的玉米饼,掰了一小块放在地上。
小刺猬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展开身子,露出粉嫩嫩的鼻子,小口小口啃着饼屑,眼睛圆溜溜的,像两颗黑葡萄。
安安蹲在一旁,看得入了迷,伸手摸了摸自己小木弓上的老虎雕刻,又指了指小刺猬,对着秦辞咿咿呀呀:“爹,虎……刺刺。”
秦辞笑着揉了揉他的头:“等回了京,让府里的人给你扎个刺猬形状的布偶,比这个还好看。”
这边正热闹,苏蓁忽然瞥见远处的田埂上,有个老农正背着竹篓往这边走,篓子里装着半篓通红的山楂,枝桠上还挂着几片残叶。
她朝苏文涛使了个眼色,碧兰会意,上前笑着问:“老丈,这山楂卖不卖?我们买些路上吃。”
老农停下脚步,看了看他们一行人,笑着点头:“卖!刚从山上摘的,酸中带甜,用来熬汤、做山楂糕都好。”
说着就从篓子里捧出一把,递到安安面前,“小娃娃尝尝,不酸。”
安安接过一颗,攥在手里看了半天,才小心翼翼咬了一小口,酸得他皱起小脸,眼睛眯成一条缝,口水止不住的往下流连同着山楂碎一起,惹得众人都笑了。
等买好山楂,重新上路时,日头已升到半空,秋阳不似夏日毒辣,透过车窗洒在车厢里,暖融融的。
苏芜将山楂放在干净的布上摊开,挑了几颗红透的,用随身带的银簪去核,递给李清远奶奶:“山楂能消食,您路上吃些,免得坐车闷得慌。”
李暮霄也学着苏芜的样子,拿着簪子戳山楂,却不小心戳到了手,疼得他龇牙咧嘴。
苏蓁见状,从妆奁里拿出个小巧的银制去核器,递给他:“用这个,像转风车一样转一圈就行。”
暮霄接过去核器,试了试,果然好用,不一会儿就弄好了一小捧,分了一半给安安。
两个孩子坐在窗边,一边吃山楂,一边看窗外的风景,偶尔有南飞的雁群从头顶掠过,排成“人”字,叫声清亮。
秦辞靠在苏蓁身边,手里翻着本闲书,偶尔抬头看看窗外,见路边的枫树叶已开始泛红,便指给苏蓁看:“再过几日,京郊的枫叶该红透了,到时候带安安去爬山,摘些枫叶做书签。”
苏蓁点头,想起陈氏塞在行李里的小袄,伸手摸了摸放在角落的布包:“娘给安安做的袄子是羊毛的,正好爬山路时穿。暮霄的虎头鞋也做了两双,一双绣了老虎,一双绣了兔子。”
说话间,马车驶入一片树林,树叶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安安指着窗外,突然喊:“爹!鸟!”
众人抬头看去,只见几只彩色的小鸟落在树枝上,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尖带着点蓝,正啄着树上的野果。苏文涛勒住马,笑着说:“这是靛颏鸟,京里的达官贵人爱养,没想到在这里能见到野的。”
李暮霄看得眼睛发亮,从布包里掏出块饼干,想扔给小鸟,却被苏芜拦住:“别扔,它们怕人,你一扔就飞了。”
暮霄只好作罢,恋恋不舍地看着小鸟飞走,才坐回车厢里,嘴里念叨着:“回京我也要养一只,比京里王尚书家的鹦鹉还好看。”
夕阳西下时,马车终于抵达下一个驿站。驿站外的老槐树上挂着盏红灯笼,风吹得灯笼晃悠悠的。
苏文涛先去安排住处,秦辞则抱着安安,牵着苏蓁的手,慢慢往驿站里走。
晚风带着饭菜的香气飘来,是驿站厨房飘出的炖鸡汤味,混着烤红薯的甜香。
李清远奶奶走在后面,看着驿站门口卖糖画的小贩,脚步顿了顿。苏芜会意,笑着上前买了两个,一个是凤凰形状的,递给安安;一个是老虎形状的,递给李暮霄。两个孩子举着糖画,笑得眼睛都眯了。
进了驿站房间,苏蓁刚把东西靠在墙角,就听见窗外传来一阵秋雨,淅淅沥沥的,打在窗棂上,带着几分凉意。
秦辞从行李里拿出件厚些的披风,披在苏蓁肩上:“夜里凉,别着凉了。”
苏蓁拢了拢披风,走到窗边,看着雨丝落在驿站的青石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