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逗得众人都笑了,连安安都忘了委屈,凑过去问:“太奶奶,小鸡仔会下蛋吗?安安也想要蛋!”
“等开春了,让厨房给你孵一窝小鸡仔。”秦老夫人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又转向苏蓁,语气软了些,“你这趟回香溪镇,你养父母可还安好?”
秦老夫人自然也是知道一些苏家的事情的,所以只问了苏有山和陈氏,没有问其他人。
苏蓁笑道:“一切都好,我爹娘如今身体康健,烦心事也少了一些,现在就盼着文谦有了出息,他们就没啥牵挂了。”
“那就好,那就好。”秦老夫人笑眯眯的点头道。
正说着,姜国公府的管家匆匆来报,说国公爷和国公夫人听说苏蓁回来了,让她明日回府一趟,还说姜老夫人特意炖了她爱吃的冰糖炖肘子,等着她回去补补。
“他们肯定也是想安安了。”苏蓁笑着说,伸手捏了捏安安肉乎乎的脸蛋,“明日回外祖家,安安要乖乖的,别乱跑,外祖家的锦鲤比府里的还大,可不能伸手去捞。”
安安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攥着秦辞的衣襟,满脑子都是“白兔兔”和“小鸡仔”,早把锦鲤抛到了脑后。
次日一早,苏蓁带着安安回了姜国公府。
刚进二门,就见姜老夫人拄着拐杖迎出来,身后跟着笑盈盈的国公夫人。
姜老夫人一把拉住安安的手,笑得眼睛都眯了:“我的乖曾孙,可想坏外祖母了!快让外祖母看看,是不是又长高了?”
安安怯生生地躲在苏蓁身后,只露出半张脸,小声喊了句“曾祖母”,逗得姜老夫人笑得更欢。
进了正厅,姜国公正坐在太师椅上看公文,见苏蓁进来,放下笔道:“回来就好,苏家那边没什么事吧?”
“没什么事,就是大房那边闹了些幺蛾子,老爷子也去世了,不过都解决了。”苏蓁接过国公夫人递来的雪梨羹,舀了一勺喂给安安,并没有多说关于苏家村的事情。
又道,“爹,娘,我这趟回来,带了些香溪镇的新茶,等会儿给你们送去。”
姜老夫人叹了口气,拉着苏蓁的手道:“你呀,就是心太细。大房那些人,你少管些,免得惹一身麻烦。
对了,欣丫头和欢丫头今天也回来了,一早就来院里等着,这会儿在偏厅说话呢,你去瞧瞧她们。”
苏蓁起身去了偏厅,姜欣正坐在窗边绣手帕,见她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姐姐回来了。”
姜欢:“大姐姐真是快活,出去大半年才回来,我和二姐姐就没这么好运了,真是叫人羡慕。”
姜欢这话似曾耳熟的很,之前苏蓁回来,她也说过一样的话。
这次苏蓁同样没理会姜欢的酸言酸语。
姜欣见苏蓁没接话,连忙拉了拉姜欢的衣袖,笑着打圆场:“姐姐一路回来肯定累了,快坐,尝尝我新做的茶。”
苏蓁在靠窗的绣凳上坐下,指尖碰了碰茶盏的温意,目光落在姜欣绣帕上。
淡粉的绢布上,正绣着一枝折枝海棠,针脚细密,颜色搭配得宜。
“手艺越发好了。”苏蓁随口夸了句。
姜欣脸颊微红,刚要说话,就被姜欢抢了先:“二姐姐绣得再好,也不如姐姐命好,嫁了王爷,出门还有马车坐,哪像我们,天天闷在府里,连西山猎场都没去过。”
苏蓁抬眸看她,眼底没什么波澜:“猎场风大,你身子弱,去了反倒容易着凉。再说,府里的花园不比猎场景致好?”
这话戳中了姜欢的痛处——她连骑马都学了半年才勉强坐稳,更别说跟着去猎场。
她抿着唇,正要反驳,就听见外头传来安安的笑声,还有姜老夫人的哄逗声。
“曾祖母,兔兔!”安安的声音脆生生的,隔着窗都能听见他的雀跃。
苏蓁起身往外走,姜欣和姜欢也跟着出去,就见安安正拽着姜老夫人的拐杖,指着院角的竹笼。
里面蹲着只雪白的兔子,耳朵尖沾着点灰,正啃着新鲜的苜蓿草。
“这是你外祖父刚让人送来的,”姜老夫人笑得合不拢嘴,“知道你要养兔兔,特意挑了只最乖的。”
安安松开拐杖,踮着脚往竹笼里看,小手扒着笼门,小声嘟囔:“兔兔,吃草草。”
姜欢站在一旁,眼神里满是羡慕,却嘴硬道:“不过是只兔子,有什么稀罕的,京里哪家小姐没养过。”
苏蓁没理会她,弯腰抱起安安,指着兔子道:“给兔兔起个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