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头部解剖。张林用颅骨锯小心地锯开颅骨,打开颅腔后,脑组织已经发生腐败液化,呈暗红色糊状。他用勺子轻轻舀取部分脑组织样本,进行毒物检测和病理分析:“脑组织有轻微水肿,但没有明显的挫伤或出血,排除头部外伤致死的可能。”
解剖进行到下午六点,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张林和林助理将提取的内脏组织、体液样本分类整理,一共装了23个物证瓶,涵盖了血液、尿液、胃内容物、肝脏组织、脑组织等关键样本。“初步的解剖结果已经很明确了。”张林摘下沾满血迹的手套,扔进医疗废物桶,“死亡原因是左肺下叶锐器刺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死亡时间确定为35天前的10月16日左右。”
林助理拿出解剖记录,逐条核对:“还有几个疑问,张老师。第一,凶器是什么?伤口呈楔形,边缘整齐,应该是某种尖锐的小型刀具,但现场没有发现类似凶器。第二,死者的身份还是无法确认,虽然提取了dNA样本,但还没和失踪人口数据库匹配上。第三,现场发现的烟蒂、塑料瓶和死者是什么关系?”
“这些疑问需要结合物证检测结果和侦查线索来解答。”张林走到窗边,看着技术科大楼的灯光,“不过我们有了新的突破点。第一,凶器特征明确,楔形刃口、长度约4-5厘米,这种刀具可能是水果刀、折叠刀或者小型匕首,排查范围可以缩小。第二,死者胃内容物中的肉类是猪肉,还有少量酒精成分,说明他死前可能和人一起进食,或许是和凶手一起。第三,颈部的甲状腺肿大,可能是长期缺碘或者饮食不规律导致的,结合他穿的劣质工装,推测死者生前生活条件较差,从事体力劳动。”
“还有那个塑料瓶碎片,”林助理补充道,“粘在裤子后袋内侧,说明死者生前可能拿着这个塑料瓶,和凶手发生争执时被打翻,瓶子破裂后碎片粘在了衣服上。现场发现的塑料瓶应该就是死者的。”张林点点头:“烟蒂上的dNA不是死者的,说明现场还有第二个人,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凶手。烟蒂上的煤矿粉尘和石膏粉混合,加上死者的死亡时间,都指向了西坡煤矿的外包队或者相关人员。”
晚上八点,初步的毒物检测结果出来了。林助理拿着检测报告跑进办公室:“张老师,胃内容物和血液样本中都没有检测到常见毒物,排除中毒死亡的可能。但在肝脏组织中发现了少量的煤尘颗粒,和现场烟蒂上的煤尘成分一致。”
“这说明死者生前长期在煤矿工作或活动,煤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沉积在肝脏组织中。”张林看着检测报告,“结合之前的调查,死者很可能是西坡煤矿的外包队成员,或者是在煤矿周边从事相关工作的体力劳动者。他的身份应该和煤矿有关,这为后续的身份排查提供了方向。”
“可是外包队的人都已经离开本地了,怎么查找他们的下落呢?”林助理问道。张林思考了片刻:“死者的dNA样本已经录入全国失踪人口数据库,只要他的家人报过失踪,就能匹配上。另外,那个收老粗布的河北口音男人,身高体型和现场足迹吻合,又和外包队有关联,很可能就是关键嫌疑人。”
就在这时,张林的手机响了,是技术科的小杨打来的:“张法医,衣物纤维比对结果出来了,死者上衣破口处的异物纤维,和西坡煤矿外包队板房里发现的深蓝色纤维不是同一种,但和李家庄村民提供的老粗布样本有部分相似。”
“老粗布?”张林眼前一亮,“死者的上衣是灰色粗布,那个陌生男人收的也是老粗布,这之间肯定有联系。或许死者的上衣就是用收来的老粗布做的,而做衣服的人,很可能就是凶手。”林助理立刻补充:“孙诚信说老粗布不耐磨,不愿意做,但不代表别人不会做。那个河北口音的男人,会不会自己会做衣服,或者认识做衣服的人?”
张林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死者是煤矿相关的体力劳动者,10月16日左右,和某人一起进食后,被对方用小型锐器刺伤肺部,挣扎后死亡。凶手将尸体埋在柳林村的农田里,留下了烟蒂、塑料瓶等线索。凶手可能是河北口音,曾在李家庄收过老粗布,与西坡煤矿的外包队有关联,且持有楔形刃口的小型刀具。”
“但我们还是没有直接指向凶手的证据。”林助理有些沮丧,“死者身份不明,凶手的身份也只是推测,没有确凿的线索。”张林拍了拍她的肩膀:“法医的工作就是还原真相,提供线索。我们已经确定了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凶器特征和死者的身份范围,这些都是破案的关键。接下来就是等待dNA比对结果,同时配合侦查队追查那个河北口音男人的下落。”
深夜十点,解剖中心的灯光依然亮着。张林正在撰写详细的尸检报告,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发现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林助理则在整理物证样笨,将需要进一步检测的样本送到实验室。解剖台上的尸体已经被重新包裹好,等待着身份确认的那一天。
“张老师,你说死者会不会就是外包队的人?”林助理突然问道,“外包队二十多个人,总有人会被遗漏吧。”张林停下手中的笔:“有这种可能。明天让侦查队联系河北警方,调取西坡煤矿外包队的全部人员信息,逐一排查失踪情况。另外,那个叫刘虎的人,在砖窑厂和煤矿都干过,又有烟瘾,穿42码的鞋,符合所有线索特征,必须重点排查。”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刑侦支队的办公楼里还有很多办公室亮着灯。李明、小周、小王等人正在召开案情分析会,讨论着尸检报告带来的新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