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金城公主的话,尺带丹朱哽咽道:“我吐蕃也是这天下数得着的大国,如今我们主动臣服于大唐,大唐皇帝难道连这些条件都不能答应吗?”
“以妾身对汉人的了解,只怕大唐皇帝很难答应。”金城公主一脸为难的说道。
尺带丹朱心烦意乱:“你是大唐皇帝的姑姑,他多少应该给点薄面吧?”
金城公主叹息:“妾身嫁到吐蕃的时候,这位大唐天子还是垂髫小儿,妾身与他并不相识,也就谈不上同宗情义。
故此,若是赞普的条件太苛刻了,妾身实在没有把握说服大唐天子。”
尺带丹朱问道:“在你心中,我与这大唐天子谁更亲近?”
“赞普是我的丈夫,妾身自然与你更亲近。”
金城公主发自肺腑的说道,“但如今唐军已经兵临逻些城,又有大唐皇帝亲征,可见天命已经不在吐蕃这边;只有降唐才能让吐蕃避免更大的损失,让将士们避免白白牺牲。”
听了妻子的话,尺带丹朱心情稍稍好转:“那你觉得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让大唐天子接受?”
金城公主思忖了片刻,缓缓开口。
“其一,向大唐皇帝恳求保留吐蕃国号,岁岁称臣纳贡。
大唐若要派遣流官治理高原,我吐蕃愿意接受,但请朝廷给我们吐蕃人保留参政的权力。”
尺带丹朱捏着下巴沉吟不决,示意妻子继续说下去。
“其二,若朝廷要求吐蕃向长安派遣质子,还请赞普一定答应,否则其他条件就无从谈起。
根据大唐的律制,所有藩属国都应该派遣质子到京中做官,以表达藩属国的臣服之意。”
金城公主柔声细语,竭尽所能的规劝丈夫投降,一半是为了大唐,一半是为了吐蕃。
如果能减少阵亡的将士,也算让自己的和亲有了意义。
尺带丹朱为难的道:“我的儿子到了长安,哪里还有命活着回来?”
金城公主道:“赞普此言差矣,按照汉人的传统,只要质子的本国没有异心,不但会受到优待,将来甚至还会被派遣回国担任重要职位。”
“竟然这样?”
尺带丹朱一脸意外。
金城公主解释道:“赞普派出的质子在长安受到当地风俗文化的熏陶,肯定对大唐更有好感,对于大唐来说岂不是比扶持一个陌生人更有利?”
尺带丹朱颔首道:“如果是这样,我倒是放心了。”
金城公主又道:“如果赞普无条件降唐,那就没有质子这一说了,只有在做藩属国的情况下才需要向长安遣送质子。”
“那还是送吧!”
尺带丹朱自然不想让吐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暂时忍气吞声做大唐的附属国,说不定将来还能够东山再起,摆脱大唐的控制。
金城公主接着道:“至于赞普说的两国和亲之事就暂时不要提了,若以后的赞普想要跟大唐加深关系,再向大唐皇帝恳求赐婚便是。
毕竟现在对吐蕃形势不利,咱们是被迫归降,并非主动归降,条件太多了大唐皇帝肯定不答应,反而会自取其辱。”
尺带丹朱考虑了许久,最终眼含热泪的点头:
“爱妃言之有理,那就依你所言,有劳你亲自去一趟大唐军营谈判。如果大唐皇帝肯答应我们的条件,我愿率全国军民臣服于大唐。”
金城公主安抚道:“赞普是我的丈夫,我的儿子是吐蕃的王子,我一定会竭尽所能恳求大唐皇帝答应你的条件。”
夫妻商议停当,尺带丹朱派遣了一名叫做尚东赞的大臣带着数百随从,陪同金城公主前往唐军大营求见大唐皇帝,商谈降唐事宜。
东则布、梅色等人很快获悉了金城公主出城的消息,但害怕被尺带丹朱发现谋反之事,未敢轻举妄动,只能放任金城公主一行远去。
半天之后,金城公主一行抵达了位于白毕泽的前线。
得知母亲到来,统兵的赤松德赞大惊,急忙前来拜见:“不知母亲为何突然来到军中?”
金城公主将来意如实相告,最后道:“大唐倾全国之力来伐,如今大兵压境,吐蕃天命已去,你父亲决定归降大唐。”
“什么?”
赤松德赞闻言痛哭流涕,“孩儿正欲率部死战,誓死守卫国土,父亲为何先降?想必此皆母亲的主意!”
金城公主大怒,叱道:“愚蠢,唐军来势汹汹,你刚刚吃了败仗,葬送了八千将士的性命,莫非还不知道何为螳臂当车?”
“儿子是吐蕃王子,愿以死殉国!”
赤松德赞泪如雨下,宁死不降。
见儿子如此固执,金城公主只能好言相劝:“儿啊,你是吐蕃王子不假,但你身上也流着大唐皇室一半的血脉,你的外祖父是大唐的中宗皇帝。”
赤松德赞闻言不语,心中暗自呢喃:“就算我是中宗皇帝的外孙,皇位也轮不到我,但我作为吐蕃的王子,却有希望继承赞普之位。”
金城公主继续道:“吐蕃能有现在的发展,最主要靠的就是一百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带来的书籍、粮食种子、各类工匠等等,才让我们吐蕃有了今日的繁荣。”
赤松德赞点头:“大唐确实对我们吐蕃有恩,这点孩儿承认。”
金城公主继续道:“你如果战死沙场了,依旧改变不了吐蕃亡国的命运,还会让你统率的四万将士白白送命,让无数百姓失去丈夫、父亲、儿子。
你如果有胜利的希望,母亲会支持你继续作战,但现在没有任何胜算,再继续打下去,只是白白让将士们送命。”
“唉……”
赤松德赞泪如泉涌,伤心的道:“我们保不住自己的国家,愧对先祖松赞干布。”
金城公主道:“松赞干布是一代枭雄,母亲相信他一定会权衡利弊,知道天命难违。
当此局面,切不可再逞匹夫之勇,应该以百姓为重,以苍生为重,不要再多造无辜的杀孽。”
赤松德赞泣道:“难道我们吐蕃就此亡国了吗?孩儿不甘心啊!”
金城公主轻抚儿子的脑门,安抚道:“只要能把吐蕃的文化传承下去,那就不算亡国,更何况你父亲向大唐请求做藩属国,保留国号,称臣纳贡。如果大唐天子答应了,说起来也不算亡国。”
听了母亲的话,赤松德赞方才止住眼泪:“如果大唐皇帝恳让我们吐蕃保留国号,孩儿愿意降唐。”
说服了赤松德赞,金城公主带着随行人员走出吐蕃的防御工事,来到唐军营寨前亮明身份,求见大唐皇帝。
“我乃大唐金城公主李奴奴,求见大唐皇帝,还望通融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