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群臣的热情被彻底点燃,刘瑁再次看向身旁的常侍,微微颔首。
那名常侍会意,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第二卷更为厚重的明黄诏书缓缓展开。
大殿之内,瞬间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他们知道,继安东都护府这开疆拓土的宏大布局后,真正关乎他们每一个人的封赏时刻,来了……
“绍天法祖皇帝,诏曰:”
常侍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语调更加庄重。
“朕闻天道昭彰,惟德是辅;社稷重器,非功不授。自桓灵失御,海内崩离,朕以渺身,起于陈留,承高祖之灵,荷天命之重,奋武烈以靖狼烟,敷文德而安黎庶。
今寰宇廓清,偃武修文,实赖文武臣工,同心翼戴,各效其诚。兹依勋劳之等次,颁爵赏以旌忠贤。”
简短的开篇,道尽了数十年的艰辛与最终的辉煌。
但殿中众臣,无论文武,无不心潮澎湃,因为谁都听出了这其中的深意,这次又能多出几个国公呢?
“首敕文臣,经纬天地……”
常侍的声音一转,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引向了文臣之列。
“共国公毛玠,陈留元从,初献策于草创,终运筹于帷幄,清忠履正,总理万机,为文臣之首,功高盖世,德行昭彰,晋爵卫国公,食邑三千户,世袭罔替,领中书左丞如故!”
毛玠闻言,苍老的身体微微一震,随即出列,他那张素来以严肃着称的脸上,此刻也难掩激动。
自陈留追随陛下至今,数十载风雨,君臣相知,如今“卫国”二字,一语双关,即为“卫国”旧名,又是对他一生清忠耿直的最高褒奖。
他俯身叩首,声音沉稳:“老臣毛玠,谢陛下天恩。”
“軧国公田丰,钜鹿遗贤,谏言如镜,谋略如渊,参赞枢要,靡役不从,戡乱定策,功冠群僚。晋爵邢国公,食邑三千户,世袭罔替,领中书右丞如故!”
田丰缓缓走出,这位自刘瑁担任常山相之时便跟随身侧的元从老臣,在刘瑁麾下实现了自己经纬天下的抱负,他对着龙椅上的刘瑁深深一揖,眼眶微红,一切尽在不言中……
“许国公荀攸,颖川奇士,智深如海,妙算绝伦。克定江东,镇抚南疆,肃清海岱,使东南之地尽归版图。其功着于萧曹,其业隆于方邵,晋爵魏国公,食邑三千户,世袭罔替,加太子太傅!以彰其功!”
“魏国公”三字一出,满朝皆惊!
毕竟魏曾是曹操的封号,是那个与大汉缠斗了半生的枭雄政权的象征。如今,陛下竟将此爵位,赐给了荀攸!这不仅仅是封赏,更是一种政治上的宣告……
昔日的曹魏,永不会被刘瑁承认,如今归顺的曹氏后人,只能以燕国后人的名义史册留名,但曹氏后人却都明白,这已经是刘瑁法外开恩了……
荀攸缓缓抬起头,望着御座上神情平静的君主,心中百感交集,只有他知道,这个称号还有表彰那个为了曹操操劳一辈子却一无所得荀彧荀文若之意……
他缓缓跪倒,声音中带着一丝沉重:“臣荀攸,领旨谢恩。”
“虢国公徐庶,颍川义士,转输粮秣,调遣兵甲,委寄中枢,克勤克俭,使我军无后顾之忧,使国库充盈,民生安定。晋爵郑国公,食邑三千户,世袭罔替,领尚书令如故!”
徐庶闻言,神色肃穆,出列谢恩。
郑国公的爵位,彰显了徐庶坐镇中枢、安定邦国的功绩,亦是对他多年来默默奉献的肯定……
“翟国公贾诩,凉州硕儒,智计百出,算无遗策。决胜千里,并冀之役,灭辽之谋,皆赖其功。其谋略之深,世所罕见。晋爵凉国公,食邑三千户,世袭罔替,领门下右侍中如故!”
贾诩缓缓出列,眼中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凉国公的封号,是对他这位凉州智者最高的肯定,让他以故乡之名,封爵传世。
他躬身行礼,声音平静:“臣贾诩,谢陛下隆恩!”
“太子太傅刘晔,宗室俊彦,深明大义,远见卓识。献平天下之策,促联曹灭吴之功,首倡大统,议定朝章,封越国公,食邑二千户,为刘氏宗正,领门下左散骑常侍!”
刘晔闻言,眼中精光一闪,陛下并没有忘了他刘晔的功劳!还让他做刘氏宗亲之首,成为了三品的门下左散骑常侍,这份荣耀无人能及!
他昂首出列,躬身朗声:“臣刘晔,必为陛下、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刑部侍郎李恢,南中柱石,镇抚益梁,输饷供兵,固朕根本。功在边陲,泽被苍生。封滇国公,食邑二千户,晋中书省右散骑常侍!”
“司隶校尉兼工部侍郎钟繇,颍川名宿,朕之张苍。安辑关洛,营筑新都,典制律令,功在社稷。封应国公,食邑二千户,同领中书右散骑常侍!”
“礼部侍郎杜袭,颍川良才,参赞机要,编纂典籍,文治聿修,功在文化。封胡国公,食邑二千户,与刘晔同领门下左散骑常侍!”
“户部侍郎杜畿,京兆干吏,辅治关中,勤民劝稼,仓廪丰实,使百姓安居乐业。封杜国公,食邑二千户,晋门下侍郎!”
“刑部侍郎华歆,清流领袖,识机达变,佐定嗣统,劝进首功,功在朝堂。封谭国公,食邑二千户!”
“臣等谢陛下圣恩!”
“再酬武将,戡乱定鼎……”
接着,常侍话锋一转,殿内的气氛陡然变得炽热,众武将摩拳擦掌,眼中战意未消,期待着属于自己的荣耀。
“代国公赵云,常山虎臣,执锐披坚,身先士卒,功冠诸军;典禁卫,镇中枢,护卫京畿,忠勇无双。晋爵赵国公,食邑三千户,世袭罔替,兼领兵部尚书!”
赵国公!
又是一语双关,常山本就是古赵国地,而赵云本姓为赵,此乃何等殊荣!同时还加了兵部尚书的职务,这正是刘瑁对其忠心的嘉奖!
以至于赵云那张日渐苍老的面庞上,一向古井无波的眼神此刻也泛起了涟漪……
他踏前一步,甲胄铿锵,单膝跪地,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臣赵云,敢不为陛下效死!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彭国公张任,蜀中名将,枪法出神,统陌刀,破敌阵,锐不可当;守河南,卫京畿,固我根本。晋爵蜀国公,食邑三千户,世袭罔替,加卫军大将军!以彰其勇,表其忠!”
张任,这位益州出身的老将,在听到“蜀国公”三字时,虎目之中瞬间噙满了泪水。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刘瑁竟然以“蜀”为号,这是陛下对他这位蜀地旧臣最大的嘉奖!
他重重叩首,哽咽道:“陛下……知遇之恩,张任永世不忘!愿为大汉,肝脑涂地!”
“苴国公甘宁,巴郡豪杰,水战无双,横江截海,所向披靡。破吴灭魏,定鼎江东,功勋卓着,乃我大汉水师之魂。晋爵巴国公,食邑三千户,世袭罔替!”
“哈哈哈!”
甘宁不等常侍念完,便已大笑着出列,他对着刘瑁抱拳一拜,声如洪钟。
“谢陛下!这巴国公,听着就比那什么苴国公威风!陛下但有吩咐,甘宁刀山火海,绝不皱眉!”
他那不拘小节的豪迈引得众将一阵善意的哄笑,也让这庄严的大殿多了几分袍泽间的亲近……
“益州牧吴懿,以国戚之尊,镇守根本,辅翼东宫,使后方安稳,粮草无忧,勋劳卓着,功在社稷。封梁国公,食邑二千户,加太子太师!以彰其辅政之功,国戚之重!”
“征北将军徐晃,杨奉旧将,归顺以来,忠心耿耿。组建虎骑,横扫朔方,平凉定并,功着河东,封韩国公,食邑二千户!”
“征西将军张辽,吕布旧部,勇冠三军,胆气过人。并州破敌,河北扬威,忠勇可嘉,固我大汉之屏障。封代国公,食邑二千户!”
“后将军太史慈,东莱义士,忠肝义胆,勇武过人。跨海击辽,奇功第一,直捣黄龙,覆灭伪朝,功勋至伟。封莱国公,食邑二千户!”
“征南将军魏延,义阳猛将,勇冠三军,攻无不克。豫兖建功,辽地奏凯,战功累累,威震四方。封随国公,食邑二千户,同时新设黔中府,由魏延所统!以慑蛮夷,以安南疆!”
“安西将军霍峻,南郡良将,稳重坚毅,善于守御。平定交广,使边境安宁,百姓乐业。封罗国公,食邑二千户,今增设川南府,为霍峻所统,以固西南,以卫国门!”
“平南将军董袭,昔为吴将,今为汉勋。投诚以来,矢志不贰,忠勤可嘉。
督造楼船,壮我水师之威;东征三韩,拓我东海之疆。破浪斩涛,直捣丸都,厥功至伟。特封瀛国公,食邑二千户,永镇海疆!以彰其蹈海之勇,开疆之功!”
“臣等领旨谢恩!”
“呜呼!锡土分茅,用酬旷世之功;铭鼎书帛,以垂不朽之名。尔其永绥福禄,翊赞皇猷,共保山河带砺之盟,同享日月升恒之庆。钦哉!”
就此,大汉朝堂之上,除已故国公外,晋爵,加封共计二十人,其中文武诸将,世袭罔替者八人,个个战功赫赫,他们是大汉开疆拓土的利刃,亦是守护这万里江山的坚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