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在中华文明的思想长河中,孔子与卫国大夫王孙贾的这段对话,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的世俗之问,与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的道德回应,看似简单的问答,实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激烈碰撞,深刻地反映出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也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思考。从政治博弈到文化传承,从个人选择到社会发展,这段对话所蕴含的智慧,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一、对话背后的时代背景与语境

(一)春秋时期的政治生态与社会风气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剧烈的变革期之一。周王室的权威如同夕阳西下,日渐式微,曾经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秩序已然崩塌,取而代之的是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甚至 “陪臣执国命” 的混乱局面。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与霸权,战火纷飞,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时期共发生大小战争四百八十多次,平均每年就有两次以上的战事。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城濮之战、邲之战等战役改变了中原格局;吴越之争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在这样动荡不安的大环境下,政治斗争变得愈发残酷和复杂。以卫国为例,这个夹在齐、晋两大强国之间的诸侯国,国内局势同样波谲云诡。从卫庄公到卫出公,短短数十年间,宫廷政变频繁发生,君位更迭如同走马灯。贵族之间为了争权夺利,拉帮结派,相互倾轧,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卫灵公时期,南子乱政,太子蒯聩欲杀南子不成,被迫流亡,引发卫国长达数年的内乱。

社会风气也随之急剧恶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遭到严重冲击。人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纷纷摒弃了西周以来所倡导的诚信、仁爱等美德,转而崇尚权谋之术。在卫国的朝堂上,官员们为了讨好君主、获取升迁机会,不惜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甚至不惜出卖人格和尊严。这种现象在当时并非个例,而是整个春秋时期社会风气堕落的缩影。郑国子产改革时,遭到守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择手段地进行阻挠。

(二)“奥” 与 “灶” 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中国的祭祀文化中,“奥” 和 “灶” 都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奥” 位于室内的西南角,在古人的观念里,这是最为尊贵的位置,通常被视为神灵栖息之处,祭祀时也会将神灵供奉于此。正因如此,“奥” 逐渐成为了位高权重却远离实际事务的上层统治者或权贵的象征。他们如同高悬于天空的星辰,看似光芒万丈、遥不可及,掌控着国家的重大决策和资源分配,但却往往不直接参与具体的事务管理。周天子虽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权力已难以触及各诸侯国。

相比之下,“灶” 则显得更加贴近生活。它是人们日常烹饪食物的地方,虽然没有 “奥” 那般尊贵的地位,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古代社会,食物是生存的根本,而 “灶” 则是获取食物的关键所在。因此,“灶” 渐渐被赋予了掌握实际权力、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的基层官员或实权人物的象征意义。他们就像生活中的烟火,虽然没有耀眼的光芒,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决定着资源的分配和利益的得失。地方官吏负责赋税征收、案件审理等具体事务,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这句话,正是对当时社会实用主义处世哲学的生动写照。它所传达的观点,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许多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与其费尽心思去讨好那些高高在上、难以接触的权贵,不如将精力放在巴结那些掌握实际权力、能给自己带来直接利益的人身上。这种思想的盛行,反映出人们在面对复杂社会环境和生存压力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无奈选择。齐国的田氏家族,通过广施恩惠、收买人心,逐渐掌握了齐国的实际权力,最终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国君。

二、孔子的回应:超越世俗的道德坚守

(一)“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的深刻内涵

孔子的回应 “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短短数字,却蕴含着震古烁今的力量,彰显出他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和坚定不移的道德追求。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天” 并非单纯指头顶上那片浩瀚的天空,而是一种超越人类认知、具有至高无上权威和永恒道德准则的存在。它代表着正义、公平、仁爱、诚信等一系列普世价值观念,是衡量人类行为的终极标准。这与古希腊哲学中 “逻各斯” 所代表的宇宙理性秩序,以及基督教文化中上帝作为道德立法者的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意味着,一旦一个人违背了这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做出了不正义、不道德的行为,即便他通过讨好 “奥” 或 “灶” 等世俗权力,暂时获得了利益和庇护,也无法逃脱最终的惩罚。在孔子看来,道德和正义是宇宙间不可动摇的法则,任何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都是对 “天” 的亵渎和冒犯,终将受到应有的制裁。这一观点与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 “目的证明手段正确” 的实用主义政治观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观点与当时社会上盛行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大多数人都在追逐眼前的利益,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时,孔子却坚守着内心的道德底线,坚信正义和道德的力量。他的这一思想,不仅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指引,也为后世树立了道德的标杆。正如康德所说:“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孔子的 “天” 同样是人类内心道德准则的崇高象征。

(二)孔子道德观的核心与价值取向

孔子的道德观以 “仁” 为核心,“仁” 字从人从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尊重和包容。他主张 “仁者爱人”,认为一个人应该将对亲人的爱,逐步扩展到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在实践中,孔子提出了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具体准则。这些准则与犹太教 “爱人如己”、佛教 “慈悲为怀” 的思想,共同构成了人类道德文明的基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体现了一种积极的利他主义精神,鼓励人们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实现目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则从消极的角度出发,提醒人们不要将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施加给别人。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了指导人们道德行为的重要原则。在现代心理学中,这种思想与 “共情” 理论相契合,强调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与需求。

在面对利益和权力的诱惑时,孔子始终主张人们要坚守道德底线。他认为,财富和地位虽然是人们所向往的,但如果获取的方式不符合道德规范,那就应该坚决舍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名言正是孔子对待财富和权力态度的真实写照。在他看来,只有遵循道德准则,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的利益和地位,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这与现代经济学中 “道德风险” 的概念形成呼应,强调商业活动中的道德约束。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正是孔子道德观的具体体现。它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诱惑,都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准则。只有遵循 “天” 所代表的正义和道德,才能获得真正的内心安宁和长久的幸福。这种道德观不仅对个人的修身养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儒家 “修齐治平” 到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都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三、两种思想的碰撞与启示

(一)世俗智慧与道德信仰的冲突

王孙贾的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代表了一种典型的世俗智慧。这种智慧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强调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注重实际利益,懂得审时度势,通过讨好有权有势的人来获取自身的发展和利益。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存压力和利益诱惑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现实选择。在现代职场中,这种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人通过拉关系、走捷径来谋求晋升。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那些身处底层、渴望改变命运的人来说,通过巴结掌握实际权力的人,似乎是一条快速实现目标的捷径。然而,这种世俗智慧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它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道德和正义的价值,容易导致人们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从而破坏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正如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描述的 “人对人是狼” 的自然状态,过度的功利主义会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

而孔子的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则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道德信仰。它强调道德和正义的至高无上性,认为人们应该以更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使在面临困难和诱惑时,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仰。这种道德信仰源于对人类本质和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它相信,只有遵循道德和正义,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幸福。这与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大丈夫精神一脉相承。

这两种思想的碰撞,本质上是现实利益与道德追求之间的冲突,是实用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较量。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冲突无处不在。从个人的职业选择、商业活动,到国家的政策制定、国际关系,人们常常会面临在利益和道德之间做出抉择的困境。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种做法虽然能带来短期利益,但却违背了公平贸易的道德原则。

(二)对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虽然社会环境与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已经大不相同,但孔子与王孙贾之间的这场对话所蕴含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在商业领域,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在学术领域,个别学者为了获取名利,抄袭剽窃、弄虚作假,违背学术道德;在政治领域,有的官员为了升迁,阿谀奉承、拉帮结派,搞权钱交易。这些现象都是世俗智慧过度膨胀、道德信仰缺失的表现。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添加三聚氰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最终导致企业倒闭。

孔子的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犹如一声警钟,提醒我们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道德和正义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基石。在追求个人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只有坚守道德底线,遵循正义的原则,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与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 “消除贫困、保护环境、促进公平” 的理念相契合。

同时,这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能盲目地迎合世俗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而应该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做出符合道德和正义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抵制各种诱惑,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当我们看到不公正的现象时,要敢于站出来发声;当我们面临利益冲突时,要以道德和正义为准则,做出正确的抉择。在网络舆论场中,面对不实信息和恶意攻击,我们应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盲目跟风、不造谣传谣。

此外,孔子与王孙贾的对话还提醒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精神世界的建设。通过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增强自己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执行力。许多学校开设国学课程,通过诵读经典、讲解故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四、从历史到现实: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一)儒家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自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贯穿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成为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

在政治领域,儒家思想强调 “为政以德”,主张统治者要以道德为基础进行治理,关心百姓的福祉。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理念,许多开明的君主都将 “仁政” 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唐太宗李世民以 “民为水,君为舟” 的理念治国,开创了 “贞观之治”;宋仁宗赵祯以仁治国,造就了 “仁宗盛治”。在文化领域,儒家经典成为了知识分子学习的核心内容,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通过教育得以传承和弘扬。从私塾到书院,从科举考试到日常的家庭教育,儒家思想都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中国古代涌现出了无数坚守道德信仰的仁人志士。南宋末年,文天祥在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时,宁死不屈,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千古名句,展现出了高尚的气节和坚定的道德信仰;北宋范仲淹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发出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感慨,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这些人物的事迹,都是儒家道德观的生动体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升华。

(二)现代社会对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在现代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一方面,我们积极继承儒家思想中优秀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并将其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仁”“义”“礼”“智”“信” 等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友善”“公正”“文明”“和谐” 等理念相互契合,成为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培养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思想资源。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需求,对儒家思想进行创新和发展。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我们借鉴儒家 “天人合一” 的思想,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我们秉持儒家 “和而不同” 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各国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 倡议,正是 “和而不同” 理念在国际合作中的实践。

在教育领域,许多学校将儒家经典纳入校本课程,通过诵读经典、讲解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在企业管理中,一些企业家也借鉴儒家的管理智慧,强调以人为本、诚信经营,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的 “经营之圣” 稻盛和夫将儒家思想融入企业管理,提出 “敬天爱人” 的经营理念,使京瓷和 KddI 两家公司都进入世界 500 强。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儒家思想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网络课程、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儒家思想的精华被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大众,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和学习。同时,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让儒家思想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研究儒家思想,将其视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都开设了儒家思想相关课程。

孔子与王孙贾的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了人类追求道德和正义的道路。它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为当今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以孔子的道德观为指引,坚守内心的正义和善良,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谐与美好而努力奋斗。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到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弃媚从道,天鉴本心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个人与社会,在全球化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具有跨文化对话与文明互鉴的价值。当我们将孔子的思想置于世界文明的坐标系中,会发现它与其他文化传统中的道德智慧形成共鸣,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五、全球视野下的思想共鸣与差异

(一)跨文化语境中的道德共性

在世界各大文明体系中,类似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的道德警示并不鲜见。犹太教《塔木德》中记载:“当一个人在无人注视时仍坚守正直,上帝的眼睛始终在观察。” 这种超越世俗监督的道德自律,与孔子强调的 “天” 作为终极裁判的观念异曲同工。伊斯兰教义中 “安拉至知” 的理念,同样强调个体行为终将接受神圣审判,引导信徒在日常抉择中遵循道德准则。这些不同文化中的表述,都指向人类对道德绝对性的共同追求。

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的 “洞穴寓言” 揭示了人们挣脱世俗枷锁、追求真理的必要性,与孔子 “朝闻道,夕死可矣” 的精神追求不谋而合。亚里士多德提出的 “德性伦理学”,强调通过习惯养成道德品格,与儒家 “克己复礼为仁” 的修身理念在方法论上相通。这些跨文化的道德智慧,证明了人类在精神层面存在着超越地域与时代的共鸣。

(二)东西方价值体系的分野与对话

与东方强调集体主义和道德自律不同,西方近代以来的功利主义思潮主张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实践中常演变为对效率与利益的片面追求。边沁的功利主义计算法则,将道德判断简化为效益衡量,这与孔子 “见利思义” 的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然而,随着现代社会问题的加剧,西方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功利主义的局限性,罗尔斯《正义论》中对 “无知之幕” 的设定,试图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平间寻找平衡,这与儒家 “不患寡而患不均” 的思想产生了对话空间。

在商业伦理领域,日本企业将儒家 “义利观” 与现代管理结合,形成独特的 “和魂洋才” 模式。松下幸之助提出 “自来水哲学”,强调企业应像自来水一样以低廉价格服务大众,这正是对 “君子喻于义” 思想的现代诠释。这种东西方价值融合的实践,证明孔子的道德智慧具有跨越文化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六、数字化时代的传承困境与创新

(一)虚拟世界中的道德迷失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普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环境,也带来新的道德挑战。网络暴力、虚假信息、数据造假等现象泛滥,折射出部分人在虚拟空间中放弃道德约束。某社交平台曾出现 “流量至上” 的乱象,一些博主为吸引眼球编造不实内容,这种行为正是 “媚于灶”(追逐流量权力)而无视 “天”(道德准则)的典型表现。

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使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的界限愈发模糊。当人们在数字世界中拥有多重身份时,如何确保道德标准的一致性?孔子的 “诚”“信” 思想,为构建虚拟世界的伦理规范提供了启示。正如王阳明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的告诫,数字时代的道德建设更需回归内心的自律。

(二)传统文化的数字化重生

短视频平台上,“典籍里的中国” 等节目通过沉浸式演绎,让儒家经典焕发新生。这种创新传播方式,将 “天” 的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文化符号,使年轻一代在娱乐中感受道德智慧。故宫博物院推出的 “数字文物库”,将文物背后的礼制文化以互动形式呈现,让 “祭如在” 的仪式感突破时空限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道德承诺提供了技术支撑。某公益平台利用区块链记录捐赠信息,确保善款流向透明,这种 “不可篡改” 的特性,恰似 “天” 对人类行为的永恒记录。科技与传统道德的结合,正在创造新的价值实现路径。

七、教育实践中的价值传递

(一)学校教育的范式革新

芬兰教育体系将 “现象教学法” 与儒家 “知行合一” 理念结合,通过跨学科项目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在 “可持续发展” 主题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习环保知识,更通过社区实践体会 “天人合一” 的责任。这种教育模式打破了知识传授与道德培养的界限。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开设的 “儒家伦理与现代生活” 课程,采用案例研讨法,引导学生分析商业伦理、医患关系等现实问题。当讨论 “企业是否应优先考虑股东利益” 时,学生运用 “义利之辨” 的思想展开辩论,将古老智慧转化为解决现代问题的思维工具。

(二)家庭教育的根基作用

新加坡推行的 “家庭价值观运动”,将儒家 “孝悌” 思想融入家庭教育指南。通过 “家庭日”“祖辈故事分享会” 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家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这种实践证明,家庭作为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对传承 “天” 的敬畏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美国家庭中,华裔父母通过 “祭祖仪式” 的简化传承,让子女理解 “慎终追远” 的文化内涵。虽然仪式从传统祠堂转移到家庭客厅,但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和道德传承并未减弱。这种文化适应展示了传统价值观在现代家庭中的生命力。

八、未来展望:道德智慧的永恒价值

在人工智能与基因编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当 AI 开始拥有自主决策能力,当基因改造可能改变人类进化轨迹,“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的警示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我们建立超越技术层面的伦理框架,以 “天” 的视角审视科技发展的边界。

孔子的道德智慧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文化基因。从 “一带一路” 倡议中的 “共商共建共享”,到全球抗疫合作中展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都蕴含着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未来,随着文明对话的深入,这种古老智慧将继续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东方方案。

回望那场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对话,孔子与王孙贾的思想交锋,至今仍在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在追求个人成功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始终需要在 “媚于灶” 的现实诱惑与 “敬于天” 的道德坚守间作出选择。当每个人都能以 “天鉴本心” 的觉悟立身行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美好的世界终将到来。这种跨越时空的思想传承,正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混沌天帝诀免费网游之四神天下与时同长【养崽】莽穿异世界学长,王者峡谷见恶魔游戏:天崩开局齐等闲玉小龙百度免费阅读全文奥特科学家:我有火力不足恐惧症重生八零:佳妻致富忙苏阳林依依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无限残说原神:神明之妹能阅读地脉我的知青路人间最无敌原神:从约战开始的旅程神:赐你S级偷窃,你拿来偷我?全民转职:我,死亡次数越多越强我的内娱穿越之旅网游三国:开局毒杀刘皇叔我是女队大佬冰雪与狐萝卜万界游戏商城火影:一咳嗽柱喇嘛游戏融合:千亿战力,战千亿神明贫僧唐三葬,葬天葬地葬众生网游之异世入侵小绿茶太撩,深陷疯批鬼怪修罗场网游:诸位,我只想当个好人格斗巨星残袍早安,我的鬼夫君度韶华要成为冠军的我们灵宠修仙,反派祭天我在游戏王里不当人CS2:我真是天才少年?球王养成器英雄联盟之超神之路星界使徒谁家谈恋爱还要兼修缝纫技术啊!楚剑秋柳天瑶小说带S级球娘美少女举起世界杯游戏停服,只有我知道入侵现实退婚后,司少追妻火葬场!NPC觉醒后,疯批领主放肆宠!控球先生缘是同路人CSGO之黄金年代斩神,为大夏凡人,开辟成神之路
爱看读书搜藏榜:韩羽熙阴阳天师李飞征途之召唤群雄入侵异界:我的技能有自己想法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球狂蜀山飞升之魔佛仙神听闻全服第一暗恋她许久长门好细腰身为提督的我居然被舰娘绑架了?王者:月光啊,闪爆他们!网游之休闲玩家的崛起魔道之游戏人生王者荣耀之寒星下的救赎获得枪神祝福的我,竟变成了女生融合世界后李莲花的各种可能原神之玄水武装异世界凑数的日子NBA:我真的只是个普通教练金牌辅助的王者时间蛊鼠机甲狂潮:游戏师的崛起都市之撞鬼就变强从决斗都市开始的游戏王人在港综,开局就成了线人左婧妍陆浩霆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网游:我的debuff有亿点强你也是无畏契约高手?在柯学世界开猫咖的金色闪光星痕左婧妍陆浩霆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吞噬星空:开局光之巨人重生之超级透视学生高冷女神带回家战天龙帝锦鲤熟能生巧NBA接盘湖人,送科比第六冠我被神级系统强行绑定人在半岛,继承魏武遗风潘凤温酒斩吕布?你什么阴间武将全职法师之重水覆世游戏设计:玩家都感动哭了电竞曙光绝地枪王都市最强大农民斗罗之爱上女教皇魔道仙踪,道同悲战国纵横道他乡远在莫斯科狼神吾家盲妻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全民魔幻世界,我成了空间法师劫烬归墟,登临至高开局在马刺发育三年我是缺德罗曼,不一样罗德曼一人:我炼尸变强,夏禾陈朵臣服月河境FATE:目标冠位御主游戏异界:你是玩家?我是谁?上门女婿都市至尊小号全在巅峰榜,你逼我挖矿?我成为了诅咒教授的犯罪顾问超神玩家旧日回信很气,和甩了我的前任HE了海上求生:我抽到了上古神船图纸岐黄手记慢性齿痕零点四秒从法丙开始:我才是真正的大巴黎救命!副本boss又逮他谈恋爱美漫:从向黄老汉征兵开始收容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康陶继承人白天装义体晚上拆公司快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赛尔传这个催眠师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人在汉东,重生祁厅长,已黑化!穿书之我靠百灵树虐渣致富白武男之异世界冒险重生傻柱:开局暴揍易中海豪门风云沈氏家族的荣耀与征途开局钻石宝箱,全服为我疯狂系统助力:带着记忆做女人穿越盗笔,我和闺蜜分工明确红楼梦之王熙凤想要幸福入宫后,若曦被康熙独宠后宫不是恶毒NPC吗?怎么这么乖?北凉世子?我让徐凤年当去爆裂飞车:我的飞车是神兽高加林的逆袭之路终极修美之我只为你心动云深处,社恐师尊与我共风月重生布朗尼,但我能选秀模板战争:无限火力无限从祖安开始人渣总是被强迫火影之时雨日常斗罗V:退婚你提的,我走后你哭什么?一不小心把自家妹妹辅助成超神被骗去缅北的女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