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了纺织工坊的事情,得到三艘蒸汽船的吴华,便作揖告退。
他对唐风安排的任务已经有了想法。
吴华走了之后,唐风看向朱三,继续说道,“经过这次祸乱,工坊损失不小,不仅工坊多处被破坏,更重要的是那些赤胆忠心的匠人被折损,这才是工坊最大的损失。”
“工坊被破坏了还可以再修建。”
“可是工匠折损了,却没有那个郎中能够起死回生。”
关佩玉与朱三两人闻言,眼神都不由得黯然了几分。
唐风见朱三已经有些应激,沉声说道,“工匠,关乎着西疆发展的根本。”
“没有工匠,那些先进的器械都无法打造出来。”
“所以,我们不能够因为祸乱之事,而讳疾忌医。”
“还是之前本王给你说的那句话,工匠必须得扩招。”
朱三闻言,一脸苦笑,“可是主公,大肆扩招,这必然会免不了细作之事。”
他到现在,还因为工坊中被混进了细作而耿耿于怀。
唐风笑着看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你这是被那夜的祸乱迷蒙了双眼。”
“之前那些细作探子之所以能够混入工坊,主要就是招募了一批有基础的匠人。”
“可若是不考虑这个问题,你觉得,西疆缺乏忠诚之人吗?”
朱三被他这么一呵斥,顿时浑身一震。
对呀,西疆缺少忠诚之人吗?
根本不缺的好吧!
所有西疆百姓,有几个人不说西疆府衙好,有几个人的心不向着西疆平天王。
想明白的朱三,脸上浮现出一抹羞愧之色,他作揖一礼,“主公教训得是,下官惭愧。”
唐风见他想通,便吩咐道,“这一次工坊扩招,主要以军属家庭为主。”
“招募人手的时候,通过严格筛选以保证入选匠人的身份无误,保证不再出岔子。”
“再则,荡寇军本就是西疆的一把利刃,他们的家属基本上不会出现背刺的问题。”
“招进来的人不管有没有基础,都没有关系。”
“将他们招进工坊,安排老匠人带训,这一次工坊走慢一点,没关系。”
“但却是在为将来打下基础。”
“工坊一定不能因噎废食。”
朱三听了唐风的安排,重重点头,“下官明白了,一会下官就去报社,通过报社发布面向军属的招工启事。”
“争取趁着工坊修复的这段时间,将人员招募齐全。”
“下官会亲自跟进新招募工匠的教习,争取尽快恢复工坊的制造效率。”
见朱三恢复了状态,唐风满意地点了点头。
唐风见关佩玉欲言又止的样子,开口道,“佩玉,有什么想说的?不妨大胆地说出来?”
见到唐风鼓励自己,关佩玉思索片刻,试探地开口,“主公,如今中山郡王、东平郡王,以及靖南王都公开宣布效忠大盛朝堂。”
“大盛朝堂加上这三大藩王,其实力非常。”
“若是任由他们将镇东王和江南王消灭,那我们西疆岂不是会成为其目标。”
“下官相信西疆荡寇军将士齐心,战力不俗。”
“只是,下官以为,应该让他们各方势力相互耗损,这样对我们西疆才最有利。”
“下官愚见,西疆是不是可以找一个盟友?”
唐风听完她这番话,忍不住多看了关佩玉一眼。
随后颔首问道,“你觉得谁可以做西疆的盟友?”
关佩玉闻言顿时来了精神,“镇东王勾结北狄,且放任北狄人屠杀涿州城百姓。”
“而且与背信弃义的西北王勾结,密谋西疆应城。”
“下官以为,不管是镇东王与西北王,都不是当盟友的对象。”
“而江南王如今深陷泥潭,且距离我们很远。”
“再则江南物产丰富,不仅有充足的粮食,还有绸缎与瓷器之类等物件。”
“下官以为,自顾不暇的江南王,倒是很适合做西疆的盟友。”
说到这里,她想到了什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只不过,我们与江南之间,隔着大盛皇家与靖南王的地盘。”
“伏龙河的水路又无法直接到江南王的治下。”
“想要通过结盟互通有无,这实在是太难了。”
江南王治下的那些商家,都是通过去往京都,进而从经过京都的伏龙河将物产卖至全天下。
如今大盛朝堂是铁了心要除掉江南王,自然不可能再让其进入京都。
现在的江南王,就如同是被困在了笼子中的猛兽。
突然间,关佩玉灵光一闪,她忽地想到了唐风从陇西王那里弄来的那块飞地望归半岛。
更重要的是,唐风已经让沈飞在望归半岛,筹建一座专门用来建造海船的造船坞。
此刻,无数的思绪如同碎片拼图一般,很快在她的心中拼凑完整,顿时想明白了一个妙计。
随即她清脆悦耳的声音再度响起,
“主公,若是能够成功从望归半岛从沿海,与江南王建立往来的话。”
“这不管是对于江南王还是我们来说,都能够带来难以估量的好处。”
说到这里,她宛如星辰般的双眸,闪烁着智慧与自信的光芒,目不转睛地看着唐风,
“主公,只要能够将那厉害的蒸汽机用于海船,那这件事便成了!”
唐风不禁有些惊讶,他没有料到关佩玉竟然有如此格局与思维。
竟然想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让西疆与江南王结盟,双方建立往来。
从而让与皇家毗邻的江南王,牵制大盛王朝。
这思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不愧是被杜国清都夸赞过一身浩然气,两袖清白风的关正浩之女。
只不过,这个想法,他此前已经与南宫岳探讨过。
关佩玉今日提出来的这个建议,正好与自己先前的想法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