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郡主在,我们郡主府定然能过一个好年。”岑嬷嬷弯了弯眉眼,“老奴已经在估算今年年节要备的东西了,等郡主回来,我在跟郡主对一对。”
“好。”
“车夫已经安排好了,姑娘用过早膳再走吧?”岑嬷嬷问道。
“不用了,我得先去趟宫里。”沈攸宁看向落竹,“我们走吧。”
出了郡主府,沈攸宁的马车一路往皇城方向去,到未央宫的时候皇后正无精打采地用着早膳。
“皇后娘娘。”
听到她的声音,皇后抬头看她,“这么早,安宁一定没用早膳,先坐下一起吃一点。”
“好。”沈攸宁也没有推托,坐下陪她一起安静的吃饭。
皇后没什么胃口,只少少的喝了几口粥,而后便坐在位子上看她吃,眼中都是惋惜。
她很喜欢安宁这个孩子,沉着冷静,行事果决,这个孩子做皇后一定会比她更好。
只可惜……
沈攸宁喝下最后一口粥,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笑着看向皇后,“娘娘怎么这样看着我?”
“安宁像极你母亲当年的样子,实在是耀眼夺目,瞧着本宫便挪不开眼。”
皇后脸上带着淡淡的忧愁,“本以为……罢了,不说这些扫兴的。你今日来未央宫,可是有什么要交代本宫?”
今日是那桩大案公审的日子,虽然她这些日子糊里糊涂的过来,但这桩案子关乎太子的清白,她是清楚的。
她没能管好她的母族,才让人有机可乘陷害她的儿子,儿子已经没了,但儿子不能背着污名死。
安宁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知道这个孩子一直在调查这个案子,还替容臻在保护她。
今日这个日子,若非有事要交代她,她不会在一早就来到未央宫。
“是,希望您能配合我……”
“好。”皇后应承下来,“我记住了,你放心去,我会适时发作。”
皇后的眼中多了一丝神采,她期待着,期待着安宁洗清太子的冤屈。
沈攸宁点头,带着落竹转身离开未央宫,去了承仪殿。
“臣女参见皇上。”
皇帝看着手里的名单,头也不抬,“你来了,皇后那边都安排好了?”
“是,安排好了。”沈攸宁点头,“皇上想好了吗?这些人都要处理掉吗?”
皇帝这才抬头看她,“你其实很明白,这上面的人,朕不能全都处置了。”
沈攸宁垂眸,是,她很清楚,皇帝手上的那些名单就是此次在拐卖案中充当保护伞的所有官员,最低也是四品大员,把这些人都处理了,那么朝堂将无人可用。
有些人,只能在找到能替代的官员之后,才能秋后算账。
还有些人,只有将家族势力削弱之后,才能清算前错。
这些,沈攸宁和皇帝都很清楚。
沈攸宁看向皇帝,眼底含着冷光,“可轻易也不能让他们就这么简单把这一关过了。”
“嗯。”皇帝将名单放好,起身看她,“走吧,去京兆府。”
这三个月来,坊间谈论最多的就是这桩拐卖案,以至于燕朔上下都在关注着这桩案子。
连日来不断有百姓谩骂官员戕害无辜百姓,有文生秀才长篇大论指责太子无德无行不配储君之位,即便容臻在外人眼中已经死了,他们也依旧没有放过他。
每日都有新的文章痛骂太子,屡禁不止。
沈攸宁看过那些文章,全都是随大流写出来的,通篇批评却轻浮夸大,有多少是随波逐流,又有多少是有人在背后操作,她都看在眼中。
今日就是公审之日,百姓和不少书生都围在了京兆府外,只等着京兆府审理此案,誓要为无辜百姓求公道。
张启一家也在其中,他们深受其害,一直都在等着此事能有个结果,才能让黄土之下的儿女能瞑目。
京兆府尹今日特地向皇城守卫军借调了一批人手维护京兆府衙的秩序,瞧见被拦在门外的百姓心都提了起来。
衙门之中除了几位皇子,还有在朝堂身居要职的几位大员,除此之外,就连早已卸任的太师以及太子太傅都在场。
“皇上驾到!”
尖锐的声音传来,衙门外的百姓自动让出一条大道,随之跪下,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的仪仗在衙门外停下,皇帝带着皇后从步辇上下来,大手一挥,“免礼,平身。”
他带着皇后一同进入京兆府,后面跟着刚从轿辇上下来的沈攸宁。
进入京兆府,地上立马又跪了一片,沈攸宁扫了一眼,赫连家的老将军在,周家早已不在朝堂的周老太傅也在,朝堂的重要官员也都一一到场,可谓是场面盛大。
皇帝带着皇后在高堂之上坐下,目光落在周老太傅身上,他已是耄耋之年,头发银白身子佝偻,此时垂头跪在地上,身子都在微微发颤。
“老太傅怎么也跪下了?还不看座?”
苏兴年忙亲自去搬了只凳子,扶着老太傅起身坐下。
“草民谢陛下赐座。”老太傅声音微哑,“草民早已不在朝堂,陛下还是不要再称草民为太傅了。”
“不打紧,朕也许久不曾见过老师了,今日老师怎么也来凑这热闹?”
“此案关乎百姓,与先太子有牵连便也关乎国事……”老太傅停顿一瞬,喘了口气,“此案影响深远,草民也想看明白其中真相。”
“老师费心了。”皇帝声音温润,脸上的笑意却不达眼底,他转眸看向还跪着的众人,目光落在赫连老将军身上,“老将军,你的来意也同老太傅一样吗?”
“回陛下,微臣同周老太傅一样,想知道到底是何人在燕朔行此等恶行,搅弄风云,坏我朝纲!”
即便已经是古稀之年,赫连老将军仍然老当益壮,比起一旁颤颤巍巍的周老太傅,语气威严,掷地有声。
皇帝笑了,赫连家和周家一向政见不同,难得今日他们都站在了一个立场。
“两位为国为民之心,朕明了了,都起来吧,一直跪在这里也不像话。”
“谢陛下。”百官齐声道。
“昭义王。”
容礼从人群中走出,恭敬道:“儿臣在。”
“这个案子是由你主查,如今三月之期已至,你得给朕、给百官、给百姓一个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