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衍也是满脸笑容,眸光熠熠。
随即又说出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诸位大佬畅怀大笑,对于李靖远征西域信心满满。
哪怕皇帝只是让其率领两千人马,也没任何人觉得不妥。
李靖从“京兆神童”,到大周军士崇拜的偶像。
可谓是声名远扬,家喻户晓。
十岁便随“大周战神”韦孝宽出征南陈,初次领略战争的残酷。
十四岁作为先锋,首次领军出战。
犹如战场上的初生牛犊,英勇征伐,冲锋陷阵,一战成名。
数年后。
又独自领兵平定南中爨氏叛乱。
与陈王宇文纯一起,武力征服西南土司武装。
为朝廷设立云南、黔中两道立下汗马功劳。
紧接着。
他又率领攻打云南昆州城的一万军士,顺着红河水道前往交趾郡。
与滕王宇文逌合兵一处。
举兵南下,一举覆灭林邑国,俘获林邑王范樊志。
彼时。
正好鸿胪寺卿长孙晟率使团出使南洋诸国。
真腊国王子杀害使团成员,惹得大周天子震怒。
诏令滕王和李靖出兵。
朝廷大军压境,迫使真腊改朝换代,臣服大周。
割让澜沧江三角洲谢罪,并迁都他处。
朝廷由此设立柬郡,改其王城为“西贡城”,是为治所。
接连征战,使李靖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并在战争中不断地提高,慢慢成长为军中新生代帅才。
随后。
李靖又随郯国公王轨西征,千里奔袭,追击慕容伏允,覆灭土谷浑。
剑指百济。
马踏倭奴。
干翻高句丽。
平定东突厥旧贵族势力叛乱。
每一次征战,都在军功簿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位自小追随皇帝身边长大的军事天才。
一次又一次地征战使唤其成为军中翘楚,一代帅才。
西突厥达曼对于大周天子的认知肤浅至极。
想到西面波斯和东罗马打得不可开交,无暇东顾。
此次对西域诸国用兵,他几乎是倾巢而出。
根本不会想到大周军队会长途奔袭,千里迂回,威胁其后背。
“陛下,户部和商业司已经制定长远规划。”
“粮草和武备已经源源不断地运往敦煌……”
户部的行政效率令皇帝很是满意。
强大的国家机器一旦运转起来,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极其巨大的。
“诸卿,达曼无视我朝宗主地位,以武入侵大周属国。”
“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西突厥不必存于世焉……”
宇文衍轻拍御案,眸眼中闪过一丝冷冽。
“按军机处制定的谋略,诏令杨玄感,高表仁率领塞北道三万骑兵即刻西进。”
“诏令青海道总管刘方率兵两万,西出鄯善郡,进军于阗和疏勒。”
至于西北铁骑主力,皇帝给予了史万岁和道王便宜行事的权力。
根据战场形势调兵遣将。
将突厥势力赶出西域诸国的同时,尽量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
最好是将突厥主力消灭于天山下的沙漠戈壁之中。
“皇叔公,这是西域战后朕的治理设想,内阁和吏部深入研讨一下。”
“制定出郡县划分,移民驻军,屯田守土的细则来。”
宇文衍说着,从墨言手中接过一本册子递给阁臣宇文招。
众臣相视嘿笑。
陛下还是他们熟悉的那个陛下。
突厥大军还未驱除,西域诸国尚未正式纳入版图,就已经把治理方略都安排好了。
按宇文衍的规划,于西域诸国的地盘设立天山道。
每处绿洲都驻军屯田,共计十四支屯田兵团。
每支屯田兵团一万人。
“陛下放心,臣等定当安排妥当。”
阁臣宇文招和吏部尚书宇文贞叔侄拱手应答。
宇文衍看到一众大佬众志成城,心下欢喜。
眼珠咕噜一转,轻咳一声说道:
“有个事和诸卿商议下。”
“对西突厥的战事在所难免,此战意义重大,不容有失。”
“朕有意前往西域督战,壮我三军士气,毕其功于一役……”
宇文衍说这话时,揉搓着双手不由地站起身来。
眸眼中满是跳动的小火苗。
“陛下,万万不可!”
“战场凶险,您乃九五至尊,华夏的天,岂能以身犯险……”
皇帝话刚说完。
阁臣宇文招顿时就急了,连忙出声劝谏。
毕王宇文贤也面露焦色,开口道:
“王叔之言甚是有理,还请陛下三思。”
宇文衍横空出世,挽大厦将倾于不倒,功绩不在武帝之下。
对于大周朝廷来说,既是中兴之君,又是开创之君。
对于皇室来说,那更是拯救宇文氏一族的大圣人。
因而。
听到皇帝想要远赴西域。
宇文招和宇文贤第一反应就是极力劝阻。
“皇叔公,王叔,稍安毋躁,且听朕说来。”
宇文衍能也理解两位皇室成员的反应。
当朝皇帝对于宇文皇室,大周朝廷,甚至整个华夏民族,就是“天”一般的存在。
容不得有半分闪失。
“天山横亘中洲内陆,阻隔东西往来。”
“不仅是交通枢纽,亦是战略高地,必须掌握在华夏民族手中。”
“我朝已经拿下世界屋脊雪域高原。”
“再取天山,华夏即可居高临下,震慑四方。”
“俯视东、南、西、北,王师所指,随意踏足也……”
宇文衍指着舆图,平静外表下藏着一颗炽热的心。
皇帝说完。
宇文招和宇文贤吧唧下嘴巴,想说什么却讲不出一句话来。
其他大佬也都瞪大眼睛看向天子,眸眼中满是崇拜。
他们都是当下有权有势的精英阶层。
能被苛刻的宇文衍重用,当然也是才华横溢,能力非凡。
皇帝所说,他们一听就明白其中关键所在。
在了解了“大天下”的地理格局后。
雪域高原和天山山脉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由此可见。
皇帝想要御驾西行,并非一时兴起,满足私欲之念。
而是要亲自巡视西域,给那方土地打上华夏正统的烙印。
“陛下,您要西巡,老臣无异议。”
“然,中原乃华夏根基,绝不能动摇,您将做何安排?”
七十岁的于翼现在成了朝堂中资历最老的大佬了。
他知道。
皇帝既然提出了西巡,就一定得去。
之所以征求众臣意见,不过是给大佬们面子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