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世界地图已经放在了圈子的精华帖中,本章涉及的地名和边防事宜,会在每段后附上地图,以供参考。>
月色正好,花开正荼。
且看那佳人度风穿花,笑语喧哗,香风飒飒,媚孜孜映红霞,颤巍巍插梨花。
可喜煞,巧笔难描画。他,困倚在荼靡架。
云鬟翠影掩轻纱,半蹙春山晕浅霞,兰麝风回透玉纱。笑啐你个小冤家,一半儿藏羞一半儿雅。
真真是娇娇怯怯形形,莺莺燕燕生生。袅袅婷婷卿卿。灼灼莹莹,风风韵韵倾倾。
宵闱喧阗,迨天将曙。荼蘼尽落,飞红成阵,方才罢休。
杨炯虽温香软玉在怀,心中却似悬着一面战鼓,行军大事如影随形,叫他难以安眠。
方才合眼不过两个时辰,窗外老黄狗忽地发出几声低吠,他立时惊醒,但见窗纸微透青光,晓星犹在,正是破晓时分。
杨炯轻轻挪动身子,欲要起身,身旁的卢和铃却已睁开双眸。
她本就未曾深睡,听得动静,便即坐起,柔声道:“天色尚早,可是要走了?”
杨炯见她云鬓微乱,星眼朦胧,心中满是不舍,却只得点头道:“军情紧急,耽搁不得。”
卢和铃闻言,丝毫不作小儿女扭捏之态,立刻披衣下床,取过一旁早已备好的甲胄。
那甲胄乃寒铁精钢打造,片片相扣,冷冽沉重。卢和铃纤纤素手抚过冰凉的甲片,动作轻缓却极为熟练地为杨炯穿戴起来。系绦环,勒丝绦,每一个细节都整理得一丝不苟。
月光残烛映照下,卢和铃神情专注,眉宇间虽有不舍,更多的却是支持与坚定,真真是贤淑明理,堪称闺阁典范。
杨炯凝望着卢和铃,只见她低垂的眼睫在眼下投下一片浅影,鼻尖微翘,唇色淡樱,虽无脂粉修饰,却自有一股清丽绝俗之气。
他心中暖流涌动,低声道:“在家安心等我回来。”
卢和铃为他整理好最后一处束带,抬眸望向杨炯,嘴角噙着一丝温柔笑意,轻声道:“路上小心,万事……以自身安危为重。”
语声虽轻,关切之情却溢于言表。
杨炯心中激荡,忍不住伸手揽住她纤细腰肢,低头便是一个绵长而深情的吻。
卢和铃初时微惊,随即柔顺回应,玉臂轻轻环住他的脖颈。良久,唇分,杨炯深深看她一眼,似要将这容颜刻入心底,这才毅然转身,大步出屋。
卢和铃送至门前,倚门而立,目送他挺拔的背影融入朦胧晨曦之中。她强忍着追出去的冲动,双手紧握置于胸前,指甲几乎掐入掌心,面上却依旧维持着镇定大气的神色。
直到那身影即将消失在巷口,卢和铃终是忍不住向前追了两步,踮起脚尖,极力张望。
晨风吹拂卢和铃的裙摆与发丝,身影在空荡的巷口显得格外纤弱。她就那般站着,望着杨炯离去的方向,久久不曾动弹,眸中水光潋滟,却是倔强地不曾落下。
杨炯心中虽是不忍,却也不敢回头,生怕一见她那不舍模样,便硬不起心肠。
当即,杨炯快步而行,刚出巷口,未及整理心绪,便见前方两骑快马踏着晨露疾驰而来,马上之人正是潘简若与褚安民。
但见潘简若一身火红劲装,外罩软甲,青丝高束,眉宇间英气逼人,宛如一朵盛放的娇兰,娇艳而锐利。她策马之势迅疾,马蹄踏碎青石板上凝结的露珠,溅起一大片细碎水光。
褚安民则是一身藏青官袍,虽年事已高,鬓发斑白,此刻却也是面色凝重,催马紧赶,宽大的袖袍被风鼓荡,呼呼作响。
二人神色匆匆,显然是有了极紧要的军情。
到得近前,不待杨炯开口询问,褚安民已抢先翻身下马,脚步略显踉跄,花白的胡须因急促喘息而微微颤抖,他一把拉住杨炯手臂,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焦灼:“师弟,不好了!出大事了!”
杨炯见他如此,心下一沉,面上却不动声色,反手扶住师兄,沉声道:“师兄莫急,咱们边走边说!”
说罢,引着二人便向城外军营方向行去。
褚安民深吸一口气,勉强平复喘息,眉头紧锁如川字,压低声音道:“刚接到雁门关方向探子密信,那三千在关外游弋的异族兵马,一夜之间,消失了!”
“消失了?”杨炯脚步一顿,锐目如电,射向褚安民,“三千人马,并非三五个斥候,说消失就消失?关内关外,难道都是瞎子不成?”
潘简若此时也已下马跟上,声音清冷如冰泉击石:“问题就出在这里。雁门关如今仍在辽将阿里齐手中,自他们占据此关后,便一直紧闭城门,严禁出入。
南来北往的商旅队伍全被堵在关外,如今已聚集了上千人,且每日还在增加。那阿里齐于商贸之事一窍不通,关外又突然出现三千身份不明的军队,他更加不敢开关放行,生怕是敌军诡计。”
“所以说,这三千人便是趁着夜色深沉,混杂在滞留的商旅队伍之中,瞒天过海,悄然潜行了?”杨炯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刀的刀柄,语气也不免急促了几分。
潘简若与褚安民对视一眼,皆是沉默。这无声的回应,已然确认了杨炯的推测。
杨炯握紧刀柄,手背青筋暴起,沉声道:“我一直想不通,这三千人究竟是吃了何等熊心豹子胆,竟敢来撩我大华的虎须!他们是找死不成?”
潘简若秀眉微蹙,冷静分析道:“我最担心的是这三千人马若是耶律南仙麾下就糟了。耶律南仙向来狡诈如狐,若是行那声东击西之计,假意交付雁门关,实则将我军主力诱至关下,再行合围……恐怕便有囚龙之危。”
杨炯听了,心中却是另一番思量。他与耶律南仙数度交锋,亦曾联手对敌,深知此女虽机变百出,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却有一桩好处,那便是言出必践,自有其骄傲。
耶律南仙既亲口许下《龙首和约》,当不至于行此等背信弃义、且破绽颇多之计。
然而,此念多半源于过往接触产生的信任,于军中统帅而言,仅凭个人情感判断敌情,实乃大忌。
杨炯沉吟片刻,自言自语地剖析起来:“雁门关地势之险,天下皆知。它雄踞雁门山中,两侧悬崖峭壁如刀削斧劈,中间通道狭窄,是名副其实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彼时雁门关失守,南仙若真有南下之心,当时便可挥师直入,顺着忻定盆地,不需一日便可兵临太原城下。她既未如此行事,如今和约已定,又何苦多此一举,行此画蛇添足之策?”
杨炯眉头越皱越紧,继续推论:“如此看来,嫌疑便落在意图破坏和约的萧奕身上,或是那些在金国争斗中失败,流窜至此,妄图在我大华境内劫掠以求生机的金人残部了。”
“你便如此信得过那耶律南仙?”潘简若语气中带着一丝几不可闻的酸意,美眸凝视着杨炯,满是警告。
杨炯无奈苦笑,正色道:“我信她为人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依军事常理推断,她无需行此拙计。”
见二人仍有疑色,杨炯便详细解释道:“我大华与辽国对峙多年,东北方向虽无天然屏障,然历经多年经营,早已构筑起一套卓有成效的‘人造天险’。
太原、中山、河间三府,互为犄角,皆有重兵布防。
华北平原,霸州以东乃连绵沼泽,保定以西遍布塘埭(淀),骑兵根本无法通行,自易州至镇定府一线,更是寨堡相连,烽燧相望,经营得铁桶一般。辽军若想从此路南下,非十万以上精锐,耗费巨大代价,绝难突破。”
“故而,若耶律南仙真欲兴兵,最佳路径仍是走雁门关。她既然没有如此做,我便大致可断定,此股敌军绝非她所派遣。
那么,这三千人唯一可能的目标……”
杨炯目光锐利,望向西方层峦叠嶂之处,“便是绕过雁门天险,穿越广袤的大同盆地,直扑宁武关!若能突破宁武,便可顺汾水河谷长驱直下,直捣我大华腹地,方能起到奇兵突袭之效!”
“啪啪啪!”几声清脆的击掌之声自身后响起。
三人循声望去,只见晨光熹微中,一行人马不知何时已悄然近前。为首一人,骑在一匹神骏非凡的雪白宝马之上,笑靥如花,不是耶律南仙又是谁?
但见她今日身着宝蓝色契丹贵族骑射服,袖口与衣襟以金线绣着繁复的雄鹰图腾,长发并未如中原女子般绾髻,而是编成数条细辫,以绿松石、蜜蜡等物点缀,额前戴着一抹貂皮额饰,中间嵌着一颗殷红如血的宝石。
她面容明媚张扬,眉眼间带着草原儿女特有的洒脱与豪气,顾盼之际,神采飞扬,贵气逼人,虽值初夏,衣衫倒也轻薄利落,更显其身姿挺拔,英气中不失妩媚。
耶律南仙驱马来到杨炯身前,勒住缰绳,白马昂首嘶鸣一声。她唇角微勾,带着几分戏谑,朗声道:“不愧是威震天下的同安郡王,这军事上的见解,倒也条理分明,颇有些门道。”
她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嗔意,“只是在本宫看来,这番分析,还不如不说!”
潘简若见耶律南仙言语带刺,神态倨傲,心下不悦,黛眉微蹙,冷声质问:“此事当真与你无关?”
耶律南仙闻言,轻哼一声,扬起下巴,傲然道:“若真是本宫的手段,此刻太原府与宁武关恐怕早已易主!你们几人,焉能在此安稳商议?怕是早已退守潼关,徒呼奈何了!”
“你……狂妄!”潘简若自幼习武,性子亦是刚烈,听得耶律南仙如此嚣张言语,柳眉倒竖,按在刀柄上的手猛地握紧,便要上前理论。
杨炯见状,赶忙横身拦在二女之间,对耶律南仙苦笑道:“南仙,此刻非是斗气之时。依你之见,此事是否为萧奕所为?”
耶律南仙神色一正,断然摇头:“不可能!萧奕如今人在析津府,被我的人看得死死的,调动如此兵力,绝无可能瞒过我的耳目。他麾下兵马几何,我心知肚明,除非他昏了头,否则断不会行此授人以柄之事!”
耶律南仙言语间充满自信,显然对掌控辽国国内局势极有把握。
杨炯听她言之凿凿,心中疑虑顿消大半。耶律南仙的手段与辽国安抚司的能力,杨炯再清楚不过,她既说不是,那十有八九便与辽国无关。
“如此说来,果真是在金国内斗中失势,流窜至此的女真部落,欲铤而走险,入我大华劫掠?”杨炯面色愈发凝重。
耶律南仙沉默片刻,方缓缓道:“金人犯我大辽或南下侵扰你大华,向来多走辽西走廊。那里地势开阔,一马平川,若其小股部队向西遁入群山,确也难以防备周全。”
杨炯一听此言,心头火起,忍不住斥道:“你这些时日都在忙些什么?右北平与营州乃扼守辽西走廊之咽喉锁钥,为何不筑坚城,派驻重兵?
若能控制此二地,再与蓟州兵马互为呼应,便可如铁锁横江,牢牢锁死辽西走廊!如今竟连一群丧家之犬都看管不住,真有你的!”
耶律南仙被他一番抢白,气得俏脸绯红,怒道:“你!你当我契丹勇士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不成?我大辽疆域万里,漠北诸部需震慑,东部边陲需守御,五京重地需布防,经过前番大战,我国内能战之兵总计已不足十万,我能直接调遣的不过六七万之数,已是捉襟见肘!你还要我分兵去守那辽西走廊?”
她越说越气,想起前事,更是愤懑,竟猛地抬起穿着鹿皮小靴的脚,狠狠踢在杨炯小腿上,骂道:“你还敢吼我!若非你当初在漠北设计于我,我又何至于将兵力调往他处,以至于对辽西掌控不力?这祸根,还有你一份!”
说罢,耶律南仙狠狠瞪了杨炯一眼,不再多言,猛地一拉缰绳,调转马头,娇叱一声:“我们走!”
话音未落,竟是不再理会杨炯等人,率领麾下八千精锐皮室军,蹄声如雷,径直朝着宁武关方向疾驰而去,扬起一路烟尘。
“南仙!你去哪里?”杨炯被她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一怔,随即翻身上马,在身后高声呼喊。
耶律南仙头也不回,清亮而带着怒意的声音随风传来:“去宰了那群不知死活的女真畜生!省得某些自以为是的家伙,总以为本宫故意纵容他们,来祸害你们大华江山!”
杨炯望着那绝尘而去的红色身影,哭笑不得。这耶律南仙的脾气,当真如草原上的天气,说变就变,一点就炸。
然而,耶律南仙此举虽显冲动,却也表明了心迹,更印证了杨炯的猜测。
当即,杨炯收敛心神,面色一肃,回首对潘简若与褚安民沉声道:“传我将令!全军即刻开拔,目标宁武关,全速前进!”
号角呜咽,战旗猎猎。
杨炯麾下万余精锐早已列阵完毕,闻令而动。但见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将士们虽面带连日奔波的疲惫,眼神却依旧坚定锐利,甲胄在初升的朝阳下反射出片片寒光,宛如一片移动的钢铁森林。
马蹄踏地,声如奔雷,踏起漫天黄尘,军威之盛,气冲霄汉。
杨炯一马当先,目光坚毅,引领着这支雄壮之师,紧随着耶律南仙的方向,朝着那即将迎来血战的宁武关,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