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离刚刚踏出营帐的瞬间,一阵低沉的隆隆声远远地传来,仿佛是大地在颤抖。这声音在空气中回荡,越来越清晰,王离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将领,王离对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战马的马蹄声!而且,从声音的规模来看,至少有上千匹战马正在疾驰而来。
王离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置信的感觉。他知道,张良麾下最多也就剩下两千人,怎么可能派遣一千多人,而且还是全部骑兵来偷袭呢?这完全不符合常理,尤其是这种绕后进攻的方式,张良的部队就算是会飞也不可能做到啊!
所以答案几乎毫无悬念,那就是自己落入了张良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现在来偷袭的伏兵,肯定是张良提前埋伏在阳平关外的。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自己就被对方玩弄于股掌之间。什么向着南郡方向集结兵力,什么来回调兵,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张良设下的一个局。甚至包括今天阳平关的死守,也都是这个局的一部分。
这个局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让自己看到所谓的“机会”,然后迫不及待地去抓住它。而一旦自己这样做了,就会被对方一举击溃。想通了这一点之后,王离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张良竟然如此深谋远虑,把自己算计到了这种地步。自己竟然就像一个傻子一样,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这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不仅如此,王离还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和将吕之间的不合,肯定也在对方的算计之内。而且,就连这一点都被对方巧妙地利用了起来,才导致了自己现在被偷袭的局面。
就在此时,一阵震耳欲聋的隆隆声如雷贯耳,仿佛大地都在颤抖。大营之外,无数火把的熊熊烈焰映照下,英布率领着他的骑兵如狂风骤雨般疾驰而来,眨眼间便已杀至营寨门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离所率领的部队才如梦初醒般意识到敌人已经杀到眼前!然而,由于之前他们都沉浸在酣睡之中,要想迅速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并非易事。从传令兵传达命令,到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再到起床、穿上战甲、拿起武器,这一系列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因为士兵们的困倦和仓促而变得异常缓慢。
而此时,英布率领的敌军已经如饿虎扑食般迅速逼近营门。尽管英布的武力值不如高要那般逆天,但他却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果断的决策力。面对紧闭的营门,英布当机立断,立刻下令让手下用绳索套住营门。
只见英布的手下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熟练地抛出绳索,准确地套住了营门的门轴。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如同汹涌的洪流一般,快速向后奔驰。十几匹战马同时发力,那原本坚固的木质营门在这股巨大的力量冲击下,瞬间变得脆弱不堪。
只听“咔嚓”一声脆响,营门在眨眼之间便破碎成了无数木屑,四处飞溅。营门的破碎仿佛是一个信号,英布的军队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呼啸着冲入了王离的营地。
尽管此时王离的部队已经开始组织反击,试图用密集的箭矢来阻挡英布的进攻,但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他们的箭矢在英布如潮水般汹涌的攻势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就如同螳臂当车一般,根本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随着营门的破碎,英布毫不犹豫地一马当先的冲入了王离的大营之中,他的吼声如同惊雷一般在战场上炸响:“杀!杀!杀!”这吼声仿佛是一道命令,南境军的士兵们听到后,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瞬间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南境军如同虎狼一般,以雷霆万钧之势杀入了王离大军的阵营。他们的冲锋速度极快,眨眼间便已经杀到了王离大军的跟前。如果这个时候王离的军队真的只有一两千人,以王离的统兵能力,或许还能够迅速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甚至有可能将对方剿灭。
现实却是残酷的。此时王离的大营之中足足有五千名骑兵,而英布这边仅仅有一万五千人。人数上的巨大差距,让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当英布率军冲入大营的时候,王离大军的大部分士卒都还处于混乱之中。有的刚刚走出营帐,还没搞清楚状况;有的则正在营帐之中匆忙穿衣,准备迎战。整个场面一片混乱,毫无秩序可言。
王离此时心急如焚,他纵马驰骋,如疾风般穿梭于战场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四周的局势。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稳定住局面,阻止英布的军队继续冲击。
王离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口中高呼着命令,指挥着士卒们奋勇抵御敌人的攻击。然而,就在他全力以赴之际,又有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来,面色苍白地向他报告:“将军,将军,右翼和左翼方向出现了大批南境军,距离大营已经不足五百步,正在向着大营合围!而且,据估计,他们的人数恐怕不会低于上万人!”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王离的心情愈发沉重。尽管他对敌军的动向有所预料,但当真正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心中还是猛地一沉。两万人的敌军,而且自己竟然一直没有察觉他们迂回到了自己的后方,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对方就决心将自己的军队全歼,绝不给自己任何逃跑的机会。
如果此时此刻是正面交锋,王离或许还能有一些可操作的余地和空间。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遭遇了突然袭击,整个营地瞬间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敌人不仅来势汹汹,而且还形成了合围之势,这使得王离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进行反攻的机会和可能性。
\"将军,赶快突围吧!\" \"是啊,将军,事不宜迟,请您速速突围,不要再拖延时间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离身旁的亲兵们焦急地呼喊着,纷纷劝告他尽快采取行动。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王离心知肚明,大营已经岌岌可危,再犹豫不决只会让局势变得更加糟糕。